其他
二十年的坚守,他为保护长江做了这些事!
为了一江清水
他在大会上提出《长江保护法》的提案
推动一部法律的诞生
他是全国人大代表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
他用法治力量保护浩浩长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华师人的故事~
这样的场景,对65岁的周洪宇教授来说再熟悉不过。作为一名在江边长大的“长江子弟”,他记忆里高中时在长江边游泳,柳树茂密,江水清澈,鱼儿清晰可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穿城而过的长江一度“容颜不在”,有一段时间,“甚至东湖都不能下水了”。
建议立法促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江水奔腾、轮船来往、江鸥鸣叫,这成为周洪宇的童年记忆,也为他涵养了一份独特的“长江情结”。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发现,我国七大水系中,劣V类水体占三成左右,这些有害的“脏水”连农田灌溉都不行。
当时,北至松花江,南至珠江流域,都发生了不少水污染事故。养育全国六分之一人口的淮河流域,劣V类水体更是占到60%,污染从地上波及地下,1.3亿居民的日常生活直接受到影响。
亲眼所见的细节变化,加之媒体曝光的一系列水污染事故,让周洪宇触目惊心。他想到,如果对每一条江河都进行立法保护,将极大耗费立法资源。那么,能否出台一部“统管”国内所有大江大河的法律?
此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依然处于“压倒性”位置,社会上普遍对于生态环保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全面。虽然水资源、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等都有了法律保障,但专门的长江保护法依然难获时机。
周洪宇依然在处处留心。通过查阅近现代水事立法大量资料和到国外的考察交流,他发现,欧洲的莱茵河、法国的塞纳河、美国的田纳西河等,都是国际上流域立法的先行者。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长江,也不能落后。
数十位专家为议案出谋划策
总书记的话,一下讲到了周洪宇的心坎里。倡议出台一部保护长江的法律,再一次被他提上议事日程。
此时,全国人大有了新的规定,人大代表要提出涉及立法的议案,必须把立法建议稿拿出来,勾勒出法律的基本条款。这对研究教育学和历史学的周洪宇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从无到有”推动一部法律的诞生,仅靠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面对这项“跨界”挑战,周洪宇提出了“借脑”“借手”的工作方法。
当时,周洪宇担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湖北省委会主委。早在上世纪90年代,民进湖北省委就召集数十位水利专家对防治长江水患建言献策。周洪宇的“老前辈”、民进湖北省委原主委蔡述明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地理学家、湿地生态学家,是第一位荣获国际湿地科学研究最高奖项——拉姆萨尔湿地保护科学奖的中国人,为湖北民进凝聚了一批水生物研究、湿地保护、水利治理等领域的专家。
由此,周洪宇充分调动民主党派的智库优势,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和民进湖北省委会的工作结合起来,组建起一支由水生物、湿地、航运、法律等各领域专家组成的智库团队。知名大学的法学教授,中科院水生所的专家学者,长航集团的业界精英……数十位专家拧成一股绳,为这份议案出谋划策。
周洪宇坦言,在立法方面,自己不是专家,却组织起了更多的专家,重点在于研究把握了立法的方向。
周洪宇代表参加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汇报会
然而,究竟是“长江法”还是“长江保护法”?学界对这部法律的命名,一度存在着很大争议,两字之差,大有不同。
多次交锋中,周洪宇坚持认为,当前长江流域首要的就是保护,这部法律应与以往“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理念有根本区别。有法学专家不买账,“洪宇,你不是搞法学的”。可周洪宇坚信,自己的方向没有错。他认为,总书记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经济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无序开发问题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立法必须有针对性,必须旗帜鲜明”。
议案成为国家立法
如何打破“九龙治水”的局面,是长江保护法草案几次审议中讨论的焦点。江河治理一直有着“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的说法。早在2006年的首份议案中,周洪宇就提出,河流治理与防污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某一部门不能解决问题,靠多头管理也不能解决问题,而要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
此时,已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周洪宇和众多代表委员纷纷呼吁,“九龙治水”的僵局必须打破,相关意见呈送给了中央。草案第三次审议时,终于明确了由国家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国务院各部门和长江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落实国家协调机制的决策。
周洪宇心里悬着的巨石终于落下。全流域“一盘棋”的机制,解决了长江保护的“燃眉之急”,也为其他流域的立法保护提供了重要借鉴。
“2020年12月26日”,周洪宇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当天,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流域保护法律。
20年的履职长跑中,周洪宇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提出418份议案,平均每年都有20份以上;总体采用率达70%;他是呼吁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的“第一人”,一度被称为“周免费”……
“如何当好人大代表丛书”书影
湖北人民出版社供图
这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周洪宇日常工作的缩影。65岁的周洪宇至今仍保持着每天工作15小时的习惯,凌晨两三点还在工作是“常有的事”。
繁忙的工作中,周洪宇一直把“人大代表”的分量看得很重,也从不觉得累。因为,他始终眺望的远方,常常从窗前的“一江清水”出发。
以周洪宇为代表的华师人
心系人民 为人民服务
心系祖国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争做河湖保护第一人
是华师精神的化身
让我们一同向周教授学习
争做新时代新青年!
▼明天查分,祝你上岸!▼
不论结果如何
在考研路上
你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小诗祝出分的大家
锦鲤附体 分数一路狂飙
我在华师等你!
▼来看!华师春日拍照顶流~▼
今天 华师用这样的方式遇见你
春花夏木 秋风冬雪
华师愿同你相伴之后的每一天
把所有的美好都分享予你~
华中师大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编辑:詹仁惠 李珂瑜
文字:张子航 朱娟娟 雷宇
材料来源于中国青年报
封面图:武汉发布
部分图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责任编辑:毛国樨审校:钟文锐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一起为华师点亮“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