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听到】聚焦博鳌论坛:中国声音为全球化“下半场”寻找新方案

2018-04-09 思客 新华网思客



发现思想力 成就影响力

 


♪欢迎收听精彩音频♪

本期知识要点

全球化进入下半场,很大程度在于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


在全球化上半场,开放的作用大于风险,而下半场风险的影响可能大于开放。



4月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正式召开。本届博鳌论坛抛出了一个颇为吸引眼球的概念,那就是“全球化的下半场”。


该怎么理解“全球化下半场”呢?有观点认为:目前全球化红利退潮,曾经的全球化支持者或裹足不前,或内顾倒退。贸易摩擦、贸易战、货币战风险加大,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全球化进入下半场,风险明显大于机遇。


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把握全球化“下半场”出现的内涵。


首先,全球化进入下半场,很大程度在于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直到现在,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艰难。上一轮技术革命的推动力正在逐渐减弱,各国持续数年的扩张型货币政策起到的效果也有限。受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自2012年以来,全球贸易一直处于持续低迷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升温和扩散,而这反过来又加剧了全球市场萎缩,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二,世界发展到现在这一阶段,全球化红利逐渐消失。


这一点可以说是经济学家的共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就讲了一个观点,20世纪末以来的全球化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0到2001年,第二个阶段是从2002年到2008年,也就是金融危机之前,而第三个阶段是从2009年到至今。可以说,这一轮全球化的发展路程就是:从全球开放红利大家普遍享有,到全球GDP的非理性繁荣,再到现在,全球化红利逐渐消失。


与此同时,世界“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崛起。全球化发展不均衡,不仅让那些没有把握住全球化发展机遇的国家感到失落,也让一些受益的发达国家感到相对实力的衰落,让部分国家的部分群体对全球化有抵触情绪。英国脱欧、意大利公投、贸易战兴起,这些标志性的政治经济事件反映了“逆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程度的抬头。


由此看来,全球化下半场对各国发展都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众所周知,机遇和挑战并存一直都是全球化突出的特点。当下普遍认为,在全球化上半场,开放的作用大于风险,而下半场风险的影响可能大于开放。因此对中国来说,如何应对化解和掌控全球化风险,是赢得全球化机遇的一个最大挑战。


恰逢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在新的历史关口,中国将如何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


目前,全世界笼罩在美国与全球多国贸易摩擦的乌云之下。美方的一系列贸易单边主义举动,和目前正在一些国家流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让不少人对全球化的前景产生了疑虑。但是,与这种疑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开放”成为今年博鳌论坛年会主题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中国也采取了很多举措,比如,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倡议,就被认为是应对新挑战、并继续推进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方案。


全球化的“下半场”,需要换个打法,这方面有哪些新思路?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给出什么样的新答案?当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博鳌,我们又将发出什么样的中国声音?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最后插个彩蛋:4月11号,思客将在博鳌亚洲论坛举办一场“实体经济与金融力量”思客会,届时将邀请重磅专家学者,就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体系创新及风险防范展开深度探讨,敬请关注新华网思客微信公众号。


这就是今天的听到,领先别人半步,就是这么简单,我们下期见。



文案:白帆、辛晓彤

配音:范超

编辑:杨胡贤哲


戳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