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学术简报|新型UV XLPE电缆绝缘材料的交联及电学特性
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战略的开展,高电压等级、大长度的交联聚乙烯海底电缆的生产已成为绝缘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生产高电压等级电缆常用的过氧化物交联技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生产能耗高、热传递效率低、反应所需时间长等。
此外,其生产过程中模具的死角处易发生焦烧现象,在电缆的绝缘层形成缺陷,从而给高压电缆的电学特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紫外光交联技术是一种非热敏型的交联技术,并以其生产速度快、可连续生产时间长、基建投资小、原材料成本低及电缆生产能耗低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在众多交联技术中脱颖而出,有望实现高电压等级、大长度交联电缆的生产。
聚乙烯的交联方法是由美国学者G. Oster于1956年首次提出,但因交联厚度的限制,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光交联聚乙烯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Chen Yonglie等于1989年报道了聚乙烯的强化交联光引发体系,并发现添加光引发剂4-氯代二苯甲酮及交联剂三聚氰酸三烯丙酯的熔融态聚乙烯在较短时间内其交联度可达90%。瞿保钧等于20世纪90年代报道了聚乙烯的相关光交联机理,为高效光引发体系及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目前,引发低电压等级UV XLPE电缆绝缘层交联所用的光引发体系均为小分子物质,因其相对分子质量小,而存在长时间受热易挥发的问题,这不但会降低UV XLPE的交联反应速度和交联程度,且挥发的小分子易在紫外光灯罩上附着,从而降低紫外光的传输效率。高电压等级UV XLPE电缆绝缘层厚度的增加要求延长紫外光的辐照时间,以达到国标规定的交联度,因此传统小分子光引发体系将不再适用于高电压等级UV XLPE电缆的生产。
本文对由大分子光引发体系引发的UV XLPE绝缘材料的特性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分子光引发体系对UV XLPE的交联程度及电学特性的影响两个方面。
首先对大分子及小分子光引发剂及交联剂的特性进行了实验表征,并采用溶剂萃取法来表征UV XLPE平均交联程度。然后采用宽频介电谱、电导电流和击穿等试验表征由不同光引发体系引发的UV XLPE薄膜试样的电学特性,研究了大分子光引发体系对UV XLPE电缆绝缘材料交联及电学特性的影响。
此外,由于光在介质中传播有衰减趋势等,使得UV XLPE电缆绝缘层的交联度随着紫外光辐照强度的衰减而逐渐降低。为了保证改进后的紫外光辐照技术所生产的UV XLPE电缆绝缘层的交联度在符合电线电缆生产标准的前提下又不浪费电力资源,本文还对UV XLPE电缆绝缘层的交联度进行了分层实验研究,并根据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17]建立了UV XLPE电缆交联度的径向分布模型,采用二分法及曲线拟合法分别对交联度的径向分布模型进行了分析。
图9 UV XLPE电缆结构
联系我们
《电工技术学报》:010-63256949/6981
邮箱:dgjsxb@vip.126.com
《电气技术》:010-63256943
邮箱:dianqijishu@126.com
编务:010-63256994;订阅:010-63256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