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师眼】支离破碎的情绪 ‖ 森山大道

文案:冯俊翔 摄影与诗歌 2022-03-28


大 师 眼


支离破碎的情绪︳森山大道

  与其说摄影是记录,不如说摄影是记忆,一连串记忆累计的过程,同时也是时间的化石,更是光影的神话——森山大道

  一道光影强势且霸道地靠在墙面上,顺着斑驳的砖面流淌下来,与地面上的阴影合为一体,天光穿过迷乱的天线刺入眼眸,直接、刺眼。

  这是见到森山大道作品的第一感觉,它藏在书本的某个角落,第一眼便将其认出,它太特别。太强烈。

  他一生都游走于日本(新宿、大阪、神户...)但和罗伯特-弗兰克不同,他似乎走得更深,并且越来越深,那些被城市排挤、被人们遗忘的缝隙成为他的迷宫,找到了有别于凯鲁亚克的另一种诗意。他的影像被称之为“个人风格”,不过与其说“风格”不如说是“抒写”,他一直用顽强、自我的方式抒写着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特殊性。他的作品充满了情绪,一种突如其来的、不安的、敏感的、焦虑的情绪。但在这些看似随意夸张的影像表达背后,与之相反的是冷静的自我反思与审视。他生活在日本战后时期,周遭的一切在等待着复苏,经济、城市建设,社会文化,还有内心的堡垒。城市似乎像建筑材料般冰凉,在森山大道的骨子里留下印记,伴他成长。他似乎始终在拯救自己,拯救内心对外来文化侵略现状的彷徨;拯救被时代前进步伐踩在脚下的旧事记忆;拯救巨大商业符号阴影下渺小的自我;拯救肉体与内心拉扯出来的撕裂之伤。感谢摄影,让他找到钥匙,去寻找,去解放。

  从担任岩宫武二的助理学习摄影,到跟追摄影大师细江英公,再到参与《Provoke》摄影团体,之后举办自己的《彷徨之犬》摄影回顾展,森山大道似乎从未改变,坚持强硬的黑白,坚持粗狂的颗粒,坚持迷宫般的街头,坚持暗房手工制作,坚持使用135袖珍照相机。

  如今76岁的他仍在继续自己的拍摄项目,他腰间的皮包里装着胶卷,手上拿着小巧的135自动相机,嘴里吐着烟圈,时不时捋一捋长过眉间的头发,面孔冷静,游走于城市,游走于光影的缝隙中。

  与最初的感受不同,不再被强烈的黑白影调所击倒,不再被裙摆间的性暗示所干扰,也不再寻找躲藏在阴影背后的视觉重心,也不再将故事粘贴在银盐的表面。这就是森山大道,一位被质疑过、模仿过、到得到肯定与敬仰的大师,或许在他眼里自己依然像犬一样在流浪,用自我的,敏感的双眼窥视着受伤的城市,它的酣睡;它的躯体,它的一切一切。

  森山大道既是随意的,也是警惕的,他对自己所理解的周遭做出自我的解释,时而批判、时而同情、时而对立、时而融合。如今看来,强烈的形式表现勾起众多人的观赏欲望,但这一切的基础曾经苦不堪言,痛哭流涕,这是支离破碎的现实与情绪的溶解,它孕育出新的躯体,装载着坚强的内心,流淌着银盐颗粒的血液,用黑白的皮肤散发着人性的温暖,一种有缺陷的,不乏病态的温暖...





简介:森山大道


  森山大道(19381010日-),大阪府池田市出生,日本摄影师;以强烈风格的黑白城市街头摄影闻名。森山大道1958年曾任自由身平面设计师,因受美国摄影师威廉·克莱因 (William Klein)作品《纽约》启发而投身摄影。1959年跟随岩宫武二任助手学习摄影,1961年转到东京发展,原欲参加摄影师组成的团体VIVO,但VIVO刚巧解散,森山转而担任摄影师细江英公的助理。1966年,于东京涩谷中平卓马共同开设事务所。1968年参与摄影团体《Provoke(挑衅)2号,同年出版摄电视系列剧《日本剧场写真帖》。

  森山大道的作品曾于世界多个国家展出。1999年,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森山大道巡回回顾展《Stray Dog(野犬),显示森山大道的摄影风格受到美国艺术界肯定。《Stray Dog》其后于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及日本协会画廊巡回举行;2002年则于纽约伦敦举行展览。2003年,法国卡地亚基金会为森山大道于巴黎举办大型回顾展。2008年,日本东京都摄影美术馆举办《夏威夷》回顾展。其他曾举办展览城市包括科隆苏黎世阿姆斯特丹米兰奥斯陆等。201210月于香港举办《反射与折射——森山大道写真展》(维基百科)。



《摄影与诗歌》出品


分别回复“30~39”可以查看往期“大 师 眼”栏目推送,目前只到32,

往期“大师眼”栏目推出过的大师介绍有:Diane Arbus(戴安 阿勃丝)、简. 索德克、阿诺.拉斐尔.闵恩奇、Sally Mann(莎莉曼)、安妮·莱博维茨、阿诺德·纽曼、威廉·埃格尔斯顿、萨尔加多、贝尔纳•弗孔、艾森斯塔特、薇薇安·麦尔、安德烈.柯特兹、布拉塞、赫尔穆特牛顿、约瑟夫·寇德卡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到上一期大师眼“约瑟夫·寇德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