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佳 作 欣 赏 ] 一块碗的白色碎片 ll 庞华

2016-10-10 左秦 摄影与诗歌



《一块碗的白色碎片》

庞华


 昨日路上没有

 今日就有了

 一块白色碎片

 它曾属于一只碗

 现在只属于自己

 它的边沿称得上锋利

 尤其三角形的三个尖头

 就像同时发出的三声尖叫

 可它根本没有尖叫

 它只是躺在路上

 我路过了它

 

 

《危险的平衡与崩溃的边缘》

文:左秦



  评论家苗时雨说“诗歌艺术的本质,就是在瞬间达到永恒,从有限走向无限”,真乃太精辟了。

  这首诗就给你一个瞬间,有一块碗的白色碎片躺在路上,而我路过了它。这看起来没什么,但是碎片的三个尖头就像三声尖叫,直接像钢针一样,刺到了我的心里。细微之物假如触动了心灵,这种触动会更加强烈。从日常出发写出的诗,往往更加震撼,因为它近在咫尺,你时时看到,偶尔察觉到了一点尖刺、闪光,这种感觉都会无限表达。人经常看到一张白纸而忽视黑点,其实写诗就是要写那个黑点。那微小之给人的惊喜,让人有所悟,有所静观。微小之流露的张力,四两拨千斤,虽然“淡妆浓抹总相宜”,但是淡妆还是更人感觉到自然之美。

  这首诗共有五层,我细细品读一下。

  第一,“昨日路上没有/今日就有了/一块白色碎片”,这两句很简单,但是庭前柏树子,有佛坐其中。昨日没有今天有,一种禅趣似有似无。这不像暗示,但总感觉暗示了什么,这不是含蓄之句,但总感觉包含了什么。它是日常的、简单的、直接呈现的。呈现的特点就是看不见针头的一针见血。呈现,是日常写作的小李飞刀,例无虚发。在很多人经营整个世界时,一流诗人却只是转眼间不知不觉发现了一只蚂蚁。

  第二,“它曾属于一只碗/现在它只属于自己”,这种句子,有着思辨性质,它是典型的思悟之句,世间一切思考、真理,最终都可以用几个公式、句子表达。这句子高度凝炼,它是哲学之缝中飞出来的鹰,是芝诺在悖论中静止的箭矢。这个碎片一开始是碗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但是整个崩溃了,它就从中解脱了,属于自己。这是不是集体中对个人的指认呢?

  第三,“它的边沿称得上锋利/尤其三角形的三个尖头/就像同时发出的三声尖叫”,这里是最经典最震撼人心的。尖头像尖叫,这不能用古典诗的通感来说。象征主义大师波德莱尔说“诗人用混合一切感觉的方法,把自己的体验翻译成超验世界的象征,成为超感觉世界的意象”,同属象征主义诗人的兰波也说,诗人应该被当做洞察者,打破一切感官的感觉,打乱意识和潜意识的感觉、幻觉。这里的超验、超感觉、幻觉,让人惊讶异常。而且“尖叫”这个词语冲击力惊人,我自己关于“尖叫”的诗就非常多。“尖叫”,不得不让人想到蒙克最震撼人心的画作《吶喊》:血红色漩涡状的天空,河流扭曲得化入到天空中。除了天空的血红,整幅画都是暗黑的,压抑、焦虑、紧张、恐惧、窒息、绝望、歇斯底里,都从一个扭曲的黑衣之人的吶喊中体现了出来。这个人其实就是现代人的象征,疯狂、病态、无力。尖叫,吶喊,无法想象的冲击力和震撼。

  第四,“可惜它根本没有尖叫”,尖叫了最起码得到了精神的释放,但是很明显,精神还在压抑中,它不像余怒的《抑郁》,身体中的弓最后断了,这里表达的就是将断未断。火山爆发不可怕,可怕的是将要爆发但是还没有爆发。这里对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尖叫还黏在碎片上,仿佛要等待谁来驱动。这个情景就这么固定、凝固了,这个静止的镜头,近乎残忍地插在你的身上,但是因为太严缝丝合,连血液都流不出来。

第五,“它只是躺在路上/我路过了它”,前面都是无我的,是白色碎片沉默的“单口相声”,是没有回应的无声诉说,但是这里忽然闯进来一个人,他似乎要打破这个境地,但是很明显,这是一个旁观者,他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是前面的所有诗句,就好像是为他准备的。这一瞬间的感受,让橡皮筋拉到了极限,但是没有断裂。

  整首诗保持在危险的平衡中、崩溃的边缘上。非常完美,是完美之作。



诗人简介:庞华,庞华,2002年触网发诗,同时偶涉小说、评论。2009年开始无诗意写作。


作者简介:左秦,90后诗人、诗评人。

创作作经历:学诗六年,创作两年,崇拜古诗、海子。各网络平台发表作品两千余首,纸媒十几个。

诗观:深度意象,深度意境,深度叙述,深度即美。



摄影诗歌文艺是你内心的生活态度


《摄影与诗歌》  编辑组

主 编: 黎明的酒杯、采编:左秦


2016.9.06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 佳 作 欣 赏]墓地 ll 霜扣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