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小波唯一的影像资料

2017-04-25 摄影与诗歌

这是王小波生前唯一的影像资料翻出来了,那是1996年10月王小波接受意大利制片人安德烈的一段采访,素材大部分丢失,只留下专访,通过意大利大使馆转交回中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66eqyali&width=500&height=375&auto=0片长:12:30



以下为部分访谈记录:



安德烈

我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和怎么样成为了作家?


王小波

什么时候?92年成为作家的,那时候已经40岁了,40岁突发奇想要写小说。要跟同龄人比,中国作家大概没有这么晚开始写作的。


安德烈

在这之前是干什么的?


王小波

在这之前,当教师吧,教大学,教技术性的课程。主要原因可能还是,一直喜欢写小说吧,一直喜欢,以前没这种可能性,后来发现有这种可能性了。




安德烈

那你觉得,这个就是,选择当作家这个事情,可能的因素是什么?


王小波

因素是能不能靠它维生吧,维持生活。大概,大概我觉得当作家挣的钱,在中国能够维持生活吧现在,所以就能当作家了。


安德烈

你的作品就包括你以前写的,主要是谈什么,谈那些内容,王小波:恐怕很难很简单地能概括出来吧,可能有一段时间,有一种怀疑的色彩吧,怀疑眼前发生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个朋友说是,我的小说老在追问自己,追问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理解是不是对的。





王小波在匹兹堡大学






安德烈

你,你最喜爱的一些艺术家,就是作家?


王小波

小说家?小说家,我不是奉承意大利人啊,我比较喜欢卡尔维诺(笑),真的,说实在的,喜欢卡尔维诺,喜欢,一些法国作家吧,什么尤瑟纳尔,这些人,大体还是喜欢南欧的作家。


安德烈

你是不是认为有两种思考,或者两种思维方式,一个东方的,一个西方的,你觉得你能区分吗,还是觉得这种说法无聊?


王小波

我觉得可能还是相当无聊,相当无聊,确实。一般来说认为东方的思想方式跟西方很不一样,这种说法本身就在掩饰着什么,掩饰一些自己也觉得不体面的事,其实,以前嘛都是同一个物种,怎么就能思想的方法会不同呢。


安德烈

你想到死亡,你有什么感觉,你害怕死亡吗?


王小波

那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害怕不害怕都一样了。


 




在京郊八里庄家中电脑旁,

小波的全部作品几乎都出自这部电脑



王小波的声音


王小波还留下过一段声音录音,那是在1995年秋天,应作家黄集伟之邀上电台读书节目“孤岛访谈”。那时候王小波名气还只停留在海外,黄集伟对他的印象仅来自于《黄金时代》:一个少见的、高智商的作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166sqpuj8&width=500&height=375&auto=0片长:37:19



黄集伟回忆:


按照朋友给我的电话,我和王小波联系上。我提出采访、录音诸多事宜,他一口答应。如约前往,我和他都有些拘谨。我深知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聪明人,所以言谈不很放松。王小波话更少。我问一句,他几句话便已说清。这迫使我不停地在现场加入新的提问。在读书节目的一些规定性问题完成后,我迫不得已请他谈小说。这时,王小波的话开始阳光灿烂。更放松的交谈是在这“灿烂”这后。如果不是电台作广播读书节目,我相信,真正的采访应该从那时开始——而那些交流已没有录音,没有笔记。 ”



印象最深刻的是,黄集伟问他,流落荒岛你会带什么唱片去听?王小波说披头四的唱片,因为听披头四的时候,你会被上世纪60年代的年轻人想要改变世界的激情所感染。


“孤岛”或“荒岛”的概念,后来成为了城市小资产阶级文艺青年最常用的词。

 


王小波和李银河






王小波


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

作家 | 代表作: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这首歌里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年仅45岁。提及王小波,会想到他和李银河之间的爱情故事,他那有点黑黄不太健康的脸色、笑起来洁白的牙齿以及缓缓道出的一字一句。如果读过王小波,就会记得他笔下十分有趣的故事,年少时先是被书中略带黄色的细节吸引,后来感叹为什么会有人有这般难以捉摸的想象力,没有沉重没有压迫,有点清新有点意外。


受到以前看过虚拟采访文章的启发,想和王小波聊聊读书聊聊电影聊聊他自己。将以他文集中的句子作答,可能略有不妥之处,只为以此纪念这位似乎并没有走远的作家。


Q:你好哇,王小波!好久不见,这些年过得怎么样?


旅行真是乏味的事,如果有个人聊聊就好了。

                    

《夜行记》


Q:所以我来了......您是理科出身,在人大学贸易经济,可最后却成了作家,您为什么这么爱写小说呢?

罗素先生曾说,从一个假的前提出发,什么都能够推论出来,照我看这就是小说的实质。不管怎么说,小说里可以虚构。这就是说,在一本小说里,不管你看到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不应该诧异,更不该指责作者违背了真实的原则,因为小说就是假的呀.....凭良心说,我喜欢千奇百怪的结果——我把这叫做浪漫。但这不等于我就没有能力明辨是非了。


《生活和小说》



Q:您还是程序员,自己开发文字编辑程序?但一般作家似乎对计算机接触得不多。

别人编的软件我既使不惯,也信不过,就这么点原因。


《苏东坡与东坡肉》


王小波与他的电脑


Q:会不会觉得自己与文科出身作家有些差距?

人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


Q:在您的小说中,对女性有着绝对的尊重,她们多是美丽勇敢,更重要的是她们有着和男性同样的地位,您是怎么看待女性?

作为男人,我同意自由女权主义,并且觉得这就够了。从这种认同里,我承认男人和女人很不同,但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别的:既不意味着某种性别的人比另一种性别的人优越,也不意味着某种性别的人比另一种性别的人高明。一个女孩来到人世间,应该像男孩一样,有权利寻求她所要的一切。假如她所得到的正是她所要的,那就是最好的——假如我是她的父亲,我也别无所求了。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


李银河和王小波


Q:我们都知道您特别爱读书,可您在插队下乡的时候,生活很艰苦,书也没有,您是怎么过的呢?

我到农村去插队时,带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奥维德的《变形记》,我们队里的人把它翻了又翻,看了又看,以致它像一卷海带的样子。后来别队的人把它借走了,以后我又在几个不同的地方见到了它,它的样子越来越糟。我相信这本书最后是被人看没了的。现在我还忘不了那本书的惨状。插队的生活是艰苦的,吃不饱,水土不服,很多人得了病,但是最大的痛苦是没有书看,倘若可看的书很多的话,《变形记》也不会这样悲惨地消失了。


《思维的乐趣》


Q:那您最喜欢的作家是谁?

我一直喜欢卡尔维诺。


卡尔维诺与未来的一千年》


卡尔维诺


Q:未读的读者也是一群爱阅读的盆友,能不能为我们推荐几本书呢?

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看过的人都喜欢。这是他年轻时的作品,我以为这本书是“轻逸”的典范。中年以后,他开始探索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这时期的作品我看过《看不见的城市》——这本书不见得人人都会喜欢。我也不强求大家喜欢他的每一本书,但是我觉得必须喜欢他的主意:小说艺术有无限种可能性。

《卡尔维诺与未来的一千年》


我说《万历十五年》是本好书......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的前辈——古时候的读书人,或者叫做儒生们——是怎样做人做事的。万历十五年是今日之鉴,我希望他们读过此书之后,收拾起胸中的狂妄之气,在书斋里发现粗浅原则的热情会有所降低,把这些原则套在国家头上的热情也会降低。


《不新的<万历十五年>》


(阿斯塔菲耶夫)《鱼王》的魅力在于作家诚实的做人态度,对写作一道的敬业精神,抒情时的真诚,思辨时的艰苦,而不在于他使用了“象征主义、自然主义、意识流一类方法”(评论家语),所以我把它列入了不可多得的好书之列。


《掩卷:<鱼王>读后》


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是萧翁的精彩之作,新中国出的两种萧伯纳戏剧集都收了。如果哪个热爱文学的人没有读过,实为一大憾事。青年人一般爱读小说不爱读剧本,我也如此,但是萧伯纳的剧本与众不同,不可不读。


《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


Q:谈完读书,再来聊聊电影。您对好电影是怎么定义的呢?

莫泊桑曾说,提笔为文,就想到了读者。有些读者说:请让我笑吧。有些读者说:请让我哭吧。有些读者说,请让我感动吧......在中国,有些读者会说,请让我们受教育吧。我举这个例子,当然是想用莫泊桑和读者,来比喻影视编导与观众。敏感的读者肯定能发现其中的可笑之处:作品培养了观众的品味,观众的品味再来影响作者,像这样颠过来、倒过去,肯定是很没劲......作为前辈大师,莫泊桑当然知道这是个陷阱,所以他不往里面跳。他说:只有少数出类拔萃的读者才会要求:请凭着你的本心,写出真正好的东西来。他就为这些读者而写。我也想做一个出类拔萃的观众,所以也这样要求:请凭着你的本心去拍片。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Q:您比较喜欢哪种类型的电影呢?

我爱看警匪片、科幻片,甚至武打片,就是不爱看爱情片。哪种电影都没有爱情片扯淡——人要像这种电影里那样疯狂,不出一个月准完蛋。


《有关爱情片》



不够妥当的《庐山恋》


Q:评价了这么多文艺的事,您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呢?


我常听人说: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人对现实世界有这种评价、这种感慨,恐怕不能说是错误的。问题就在于应该做点什么。这句感慨是个四通八达的路口,所有的人都到达过这个地方,然后在此分手。有些人去开创有趣的事业,有些人去开创无趣的事业。前者以为,既然有趣的事不多,我们才要做有趣的事。后者经过这一番感慨,就自以为知道了天命,此后板起脸来对别人进行说教。我以为自己是前一种人。

《有关“给点气氛”》


Q:做了一辈子有趣的事,您有没有什么特别后悔去做的事?

这世界上有些事就是为了让你干了以后后悔而设,所以你不管干了什么事,都不要后悔。


《未来世界》


Q:您真是乐观,现在您已年过花甲,有没有什么事是40年前年轻时未曾想到呢?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捶不了我。



《黄金时代》




王小波在英国莎士比亚故居前的留影


其实,王小波还是一位职业思想工作者(《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中自封)。接下来就与王小波探讨一下我们生活中常会遇到的困扰,听听王小波的解释,或许你会豁然开朗。


Q:突然感到人生迷茫,不知道要怎么办?

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在这方面,我倒没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干什么都可以,但最好不要写小说,这是和我抢饭碗。当然,假如你执意要写,我也没理由反对。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


《工作与人生》


Q:有社交恐惧症,如何破?

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却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


《沉默的大多数》


Q:喜欢一个女孩,如何对她表白?

你真可爱,让人爱得要命。你一来,我就决心正经地、不是马虎地生活下去,哪怕要费心费力呢,哪怕我去牺牲呢。


《诗人之爱》


Q:每天在朋友圈秀恩爱秀日常,发九宫格照片的人到底是什么心理?

在我看来,春天里一颗小草的生长,它没有什么目的。风起时一匹公马发情,它也没有什么目的。草长马发情,绝非表演给什么人看的,这就是存在本身。


我要抱着草长马发情的伟大真诚去做一切事,而不是在人前羞羞答答的表演。在我看来,人都是为了要表演,失去了自己的存在。


《三十而立》


Q:前几天,由于我一直在看《太阳的后裔》,忘记和男友的约会,他竟然对我大发雷霆,难道喜欢宋仲基有错吗?

生为冰山,就该淡淡的爱海流、爱风,并且在偶然接触时,全心全意地爱另一座冰山。


《似水柔情》


Q:为什么将近30岁就要被催婚?好烦!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思维的乐趣》


Q:每天都有一大堆麻烦事,要怎么解决呢?

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恼的问题就变得易解。


《我的精神家园》


Q:到底要不要选一份自己特别喜欢的工作?

我从小就想写小说,最后在将近四十岁时,终于开始写作——我做这件事,纯粹是因为,这是我爱的事业。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人在年轻时,心气总是很高的,最后总要向现实投降。但我总觉得,我这一生决不会向虚无投降。我会一直战斗到死。


《有与无》



王小波在匹兹堡大学


Q:对这一代年轻人还有什么要提醒的吗?

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


《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


Q:好了,今天聊了这么多,最后再请王小波送大家一个祝福吧!

祝你今天愉快,你明天的愉快留着我明天再祝。


《诗人之爱》


当我们走过山川,走过河流,走过心潮澎湃的青春年少,走向双鬓染满尘埃,总会想起他——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


本文王小波回答部分摘自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年出版的《王小波文集》

图片来自网络

END


* * * * * *


书籍推荐

王小波作品集

特别定制版(赠送纪念书签)(《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爱你就像爱生命》《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

摄影与诗歌书店有售

长按下边图片,识别二维码,查看更多

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摄影诗歌文艺是你内心的生活态度


《摄影与诗歌》  编辑组

主 编:黎明的酒杯(ID:zzw4605077)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 王小波作品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