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 古诗词赏析
端午 • 古诗词赏析
《端午即事》
文天祥(宋代)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赏析:颜如
灵魂丰富而独立的人总是孤独的,因为不愿意随波逐流。
端者,初也。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即端午。民俗曰:“清明插柳,端午佩艾”,艾草有温经通阳的功效,将艾草扎为虎,菖蒲扎为龙,桃叶桃枝儿插在大门上用以辟邪禳毒,是端午民间的习俗。热闹欢乐之时,却有一人执艾草在手,愁眉不展,想到新知故雨或黄泉永隔,或万里天涯,道路阻且远,孓然一身,倍感苍凉。此时是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41岁。他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为表明心志,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只因为对一个有信仰的人而言,生命虽宝贵,宁舍生而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信仰,即此生你为什么而活?信仰实践的过程,就是一步步认识世界、实现自我的过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千载之下,其道不孤,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实与屈子同心。
即使“鬓发日已改”,诗人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誓以屈原为榜样,暗暗许下了以身殉国的决心。此处的“灵均”是屈原的号(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古人用于尊称多称字号,名一般只有父母长辈和尊者才能称呼。)
二十四节气当中以端午为题的诗词极多,甚至可能是最多的。仅有宋一代,72卷《全宋诗》中诗题里含有“端午”两字的就有218首,还不包括诗句中写到端午情景、端午习俗的。这大概和端午节当中蕴涵的爱国之情密不可分“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屈子虽已远,英风犹长存!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宋代)
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赏析 莲心儿
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生于农家,幼时虽家贫却酷爱读书。且胸怀大志,有着远大的抱负。他原名“圣俞”,后改“尧臣”,意为立志要做个圣明君王的贤臣,然事与愿违,他却没有遇到圣君而在仕途上极不得意。他怀着无限的愤懑、渴望和痛苦的心情,以《五月五日》一首,借屈原抒发了他的“不遇”情怀。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
诗里说屈原已沉江自杀了,楚人仍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可是又哪能制止住谗言呢?!只不过去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憾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也是无益于事的。
我想唐代诗人文秀的绝句《端午》,更能诠释梅公这首的含义所在:“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作者文秀一方面表达了对屈原的同情,同时更重要的是对那些无度昏君和谗官奸臣的抨击和鞭挞。
此绝句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和祭祀,可是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是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可能以简单地方式就洗刷干净了的。
我想:时至今日,这两首古诗词仍有着极强的现实性、普遍性和实用性。我们读后,是该足够惊觉、警醒了吧?!
《国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赏析:白岚
那个采葛的你啊,
一日不见,
如三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你啊,
一日不见,
如三秋长啊。
那个采艾的你啊,
一日不见,
如三年长啊。
如果三月采葛,四月采蒿,五月采艾。日日深月月,月月深年年。一日不见,情深情更浓。日日、月月、年年何其有,只愿葛花长成,蒿成荫,艾结门前,五月初。
如果今日晨采葛,午采蒿,晚时艾香充门梁,这一见钟情倾心,日日、月月、年年五月初。
如果葛巾,葛衣,轻夏日。蒿之小蓬草,清白小花束,艾熏香染五月初。你可否如彼?一日不见,早已如三年长?
《端午》
文秀(唐)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
不能洗得直臣冤。
赏析:草根吟叟王世金
作者文秀,是晚唐江南诗僧。他的这首七绝,写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的习俗。首二句,是说端午节的来源本于谁人之说,已经搞不清楚了,万古相传,都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后二句,发表了诗者的感叹。"堪笑”二字,大有笑对红尘的意味。但结句,却还表现出对屈原直道而蒙冤的同情。因此说,此诗僧还保留有一点人间关怀的温情所在。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端午节的渊源,二千多年,已很难说清了。民间流传很多说法,这一古老的传统节日,归宗还是以纪念屈原为最。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挂艾叶桃符等,都是纪念屈原、避邪祈福的民俗传承。
本人在端午节到来之际,也写了二首拙作如下:
七律(平水韵)
端午节抒怀二题
竹外啼鹃山顶月,轻舒广袖桂飘香。
时当中夏云峰聚,日叶端阳火伞张。
艾叶吐丝祈百福,龙舟掀浪索千良。
楚江浩浩深情在,万古流传感寸肠。
总说端阳祭屈原,流传千古已光天。
民思躲避邪奸鬼,众想期求正气篇。
八面衔珠龙作首,一方示警虎当先。
今朝更看山青秀,最是冰魂保家园。
(注,上首"端阳”,指处正中的太阳。下首"端阳",系端午节的别称,又叫端阳节。)
《七律·端午》
殷尧藩(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赏析:雨霁阳光
殷公爱山水,入世出世,却也难免此等岁月流逝的感悟。
第一至二节,以少年与老去比对:年少的每逢佳节便会意兴风发,而年老的却在感慨生平;年少的请“艾”画符,年老的借着雄黄酒谈论着太平世事;年少的及时行乐与眼前,年老的回味曾经如何风流倜傥。
第三节以鲜丽的色彩对比再次起兴,每日间丝丝的白发频添,如锦的石榴花却红的耀眼;垂垂老矣的眼光,一总地艳羡那些鲜亮多情的生命。
第四节完美收尾,与其感怀生命易逝而在俗世间争论疏忽即逝的贤愚优劣、名垂青史,不若珍惜眼前。所以说到,千百年来多少人来去,无论是否贤愚,无论是否名垂,相对滚滚历史不过瞬息之间。
全诗前三节以对比相互衬托,后节以大智慧的感悟收尾;读来还有借常人之感慨岁月易逝,而发出世退隐珍惜眼前之感怀。
小时候每逢过节,高兴地活蹦乱跳,那意味着有好吃的好玩的。父亲有一次告诉我说,“年轻人那么喜欢过节,老人却很不喜欢。”我就很不解地问, “为什么?”父亲轻声地说,“年轻人每过一个节日,就长大一个节日;老人每过一个节日,就会苍老一个节日。”我那时就有些怕“苍老”这个词,怕大人们老去。
又是佳节临近及假期;佳节仍旧叫做端午,天气稍有不同,身边的人却也不同了。或许有一天我也用着父亲曾经的口气告诉儿子,“年轻人那么喜欢过节,老人却很不喜欢。”儿子也会不解的问我,“为什么?过节的时候都是欢天喜地地。”我会告诉他,“那你得去问那些把自己当做老人的人,我可从没服过老。”
《 竞渡歌 》
张建封(唐 )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赏析:幽月青痕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未读端午诗词之前听着赵季平先生编曲的音乐《端午》,一份悲怆油然而生。一个高大的身影徘徊在汨罗江畔,屈原仰天长叹:“汨罗江呀!谁又知我的哀愁?”那江水没有回应,楚国的国君没有回应,苍茫的大地更没有回应这颗赤胆忠心的发问!
端午时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是为数不多以历史人物为载体的时节,弘扬的是忠诚与不屈的精神。端午时节赛龙舟、吃粽子还有挂艾叶、佩香囊等习俗,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容,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忠烈之士的缅怀之情及祈愿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美好心愿。
唐朝张建封所写的《竞渡歌》是众多端午诗词中并不起眼的一首诗词,初读就喜欢上了这首诗词的通俗易懂及其诗人笔下壮观,热闹的龙舟竞技。诗人以记叙的方式为我们缓缓的展现了一幅“游龙跃水面,棹影千人观”赛龙舟的画面,让人如临其境,仿佛置身于这场波澜壮阔的盛况当中并为之鼓掌欢呼。
《同州端午》
殷尧藩(唐)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赏析:全浩
他的这首《同州端午》写得极其浅显易懂,如同李白和甲壳虫乐队的简洁且悠远。他这个鹤心云性的人,终于在端午佳节之时表明了对故乡的思念。
他如今已经垂垂老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 。他与贺知章不同的是,贺先生是返回故乡有感,而同州却并不是殷先生的江南嘉兴老家。
他在端阳时分,和几个孩子偶遇并闲谈,说起自己离家好久好久了……儿童们不能理解一个人怎么敢于离开自己家这么久呢?反而像大人关心一个迷路的孩子一样,体贴地询问殷老先生:“你家在哪里啊?”、“你走丢了吗?”哈哈。
他也许恍惚如一梦间,越过了几十年的光阴,看到自己少儿时期在自家门口玩耍,等待过节吃粽子的样子。“故乡”是一个含义丰富又深刻的词语,也隐喻着原生家庭和初恋。一个人的生命从童年到老年,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思念的与日俱增,肉体渐老而灵魂获得生长。
“何方是故乡?”这诗里面孩子的问话正是高深的哲学问题,故乡是我们的起源,也是我们的归路。这也是很多艺术家探索和关注的永恒话题之一,想起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乡愁》。
端午节的习俗有大型聚餐、比赛龙舟、饮雄黄酒、挂香囊、插艾草等,概括起来就是给我们鼓舞、给我们饱足、给我们保护。战胜邪恶,去除分隔,让人与人和好,让人自我内心和谐,让所有人成为一家人,就是这些不朽的牺牲者永远的信念。
古诗词赏析精彩推荐,点击阅读
清明. 古诗词征稿选登
摄影与诗歌 我们用文艺对抗生活的平庸与琐碎
摄影·诗歌·艺术·电影·音乐 | 微信·zzw-1028
主 编: 黎明的酒杯(ID:zzw4605077)
采编:phoebe
2017.05.29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画の诗]陪你一起过夏天
版权说明:赏析为本号诗人创作。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摄影与诗歌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小满 ▪ 古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