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 他拍摄了鲁迅最后的遗容照,他又是一个被执行枪毙的摄影师

2017-12-24 摄诗 摄影与诗歌

导读:本文较全面叙述了中国新闻摄影的先驱沙飞充满传奇和悲剧的一生。同时展示了他的大量历史照片



他拍摄了鲁迅最后的遗容照,他又是一个被执行枪毙的摄影师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这位无数人的精神导师、人生偶像的离开,立刻在整个中国称为爆炸性新闻,很多进步人士和热血青年为中国失去一位文化旗手和民主斗士悲恸不止。各种主流媒体纷纷发文悼念,下面这几幅鲁迅遗容的照片被很多报纸杂志引用,当时在上海学习绘画的沙飞一大早就去了鲁迅的寓所祭奠,并拍下了鲁迅最后的遗容照。本期人物专栏就介绍一下这位一生充满传奇和悲剧色彩摄影师---沙飞。


鲁迅遗容


鲁迅葬礼上,很多文化名流亲手扶棺。


沙飞拍摄的鲁迅让他在新闻摄影界名声大振,实际上除了拍摄鲁迅遗容照片,在鲁迅逝世前10多天,他还拍到了鲁迅最后参加活动的照片,当时在上海举办的一个全国木刻画展,鲁迅抱病亲临现场,被很多的青年艺术家团团围住,和艺术家交谈。身在现场的沙飞不失时机的拍摄几幅现场照片和特写。冲印出来后也寄给了鲁迅,照片的背后还留下了他的留言和署名。




沙飞,摄影伴随了他的一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人生的关键节点总和鲁迅产生关联,开始是从拍摄鲁迅开始崭露头角,从而走上了摄影之路,让人唏嘘不止的是,他悲剧的死也和鲁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继续往下看,会一点点给大家展开。


沙飞


沙飞和自己的家人:妻子和儿女,1946年摄于张家口



1


沙飞,原名司徒传,1912年出生于广州一个比较富足药商家庭。在广州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光,高小毕业后考入当时的无线电技术学校,少年的他是一位热血文艺青年,喜欢鲁迅的文章,几乎能看到鲁迅的著作他都读过,他还喜欢诗歌,比如当时的倡导新文化运动的诗人郭沫若的诗歌,随便说一嘴,那时候的郭也是一个充满革命理想的人,还没有像他后期人生那样不堪。


沙飞(左)与友人合影




1926年,14岁的沙飞从无线电学校毕业后,满怀革命热情参加了北伐军,在军中电台当电报员,他跟随北伐军走遍了中国不少地方,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增加了人生阅历,北伐后,他到汕头军事电台工作,薪水丰厚,在工作中他结识了自己的恋人,收获了爱情。在婚姻蜜月的时候,他买了自己第一部相机,从此爱上了摄影,也开始了自己的摄影一生之路。


乞讨的孩子



人力车夫


开始的时候,他拍摄了不少社会底层贫苦人的生活,乞讨的儿童,人力车夫,码头工人等当时中国的各种落后和破落的社会状态,都收录进去他的镜头。


铁路工人


码头工人


1936年他放弃了工作,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并继续他的摄影活动,并加入当时上海的黑白影社团体。就是在这一年,他拍摄了鲁迅,让他开始展露头角。年底的时候他在广州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个人摄影展,展览包括他拍摄的鲁迅的26幅照片。


    1938年,河北阜平一区参军大会上的参军少年。


1939年6月,给参军青年家属发馒头。一张悲戚绝望的中国老年男人的脸引人注目,他的眼中若有微茫的希望;而另一边,是双手拿着馒头一脸喜悦的孩子。人群中其他脸庞,也都值得细细凝视。


   1938年,晋察冀军区炮兵营成立大会。肖像左起彭德怀、朱德、蒋介石、毛泽东、聂荣臻。


1937年初他来到桂林,在《桂林日报》发表沙飞的诗《我有二只拳头就要抵抗》:

我有二只拳头就要抵抗,不怕你有锋利的武器、凶狠与猖狂,我决不再忍辱、退让,虽然头颅已被你打伤。


虽然头颅已被你打伤,但我决不像那无耻的、在屠刀下呻吟的牛羊,我要为争取生存而流出最后的一滴热血,我决奋斗到底、誓不妥协、宁愿战死沙场。


我决奋斗到底、誓不妥协、宁愿战死沙场,我没有刀枪,只有二只拳头和一颗自信的心,但是自信心就可以粉碎你所有的力量,我未必会死在沙场的,虽然我愿战死沙场。



1937年底的时候,举办了自己第二次摄影展。先后的两次展览都在社会上引起不小反响,很多社会名流都撰文赞扬,包括当时的陈望道、千家驹等。当时已经发生卢沟桥事件,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这都深深影响了沙飞这位年轻的爱国青年,也从此决定了他人生之路,他决定奔赴沙场,参与到救国救民的伟大斗争中。从此他的摄影题材基本转移到战争题材的拍摄和记录,因此留下了大量的珍贵史料。



    1939年5月,电影演员陈波儿为军事操练的女八路拍照。

 

    1939年6月,河北阜平县青年报名参军。


《广西日报》1937年8月15日刊登沙飞文章"摄影与救亡",他写道:……摄影在救亡运动上既是这么重要,摄影作者就应该自觉起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重大的任务。把所有的精力、时间和金钱都用到处理有意义的题材上,将敌人侵略我国的暴行、我们前线将士英勇杀敌的情景以及各地同胞起来参加救亡运动等各种场面反映暴露出来,以激发民族自救的意识。


埃文思·卡尔逊(左)是第一个到延安的西方国家的军官,曾任罗斯福总统的侍卫官。他 1938年两次到华北敌后考察,此行的报告及沙飞拍摄的他第一次到访晋察冀边区的部分照片,一直保存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图书馆。这是卡尔逊1938年在河北 阜平西庄村向八路军演讲


2


沙飞带着鲁迅的照片底片、朋友们捐助的摄影器材,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他8月底到达山西省省会太原,任《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1937年底,沙飞在河北正式参加八路军。他拍摄了百团大战、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的照片; 他拍摄了国际反法西斯战士白求恩的照片尤其珍贵。


参加八路军的沙飞


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的照片


1940年8月,八路军百团大时救出的日本小姑娘美惠子,聂荣臻照顾了她,这是聂荣臻送别小姑娘。


以下是他拍的有关白求恩的照片

白求恩日光浴1939



裸泳的白求恩


白求恩在模范病室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 (1938.9)


白求恩遗容 1939年

    

白求恩葬礼


白求恩的灵堂 1939年


     1938年5月,沙飞因为身体不好,住进山西五台县耿镇河北村的军区卫生部卫生所休养。6月,白求恩率领医疗队从延安到达五台县金刚库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他们在此结识相遇。

  沙飞用并不流畅的英语同白求恩交流,同样是摄影爱好者的白求恩自然乐于打开话匣子。经常一起交流摄影心得,并很快成为好朋友。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去世。白求恩去世前夕,写了遗嘱,其中一句是“照相机给沙飞”。



白求恩赠与沙飞的相机


 抗战爆发后沙飞担任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新闻摄影科科长、《晋察冀画报》社主任、《华北画报》社主任等职。这期间他拍摄了大量具有史料价值的珍贵照片,网上很多,收录一部分这里。


    1937年10月,八路军骑兵挺进敌后。


被日寇杀害的百姓(1943年秋季日寇大“扫荡”纪实)


    1937年,八路军铁骑冲破平型关,长驱出击。


    1937年秋,河北涞源浮图峪,八路军在古长城欢呼胜利。



    1938年,河北涞源浮图峪,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 


    1938年,河北阜平县政府。

 

    1938年,晋察冀军区炮兵营成立大会。肖像左起彭德怀、朱德、蒋介石、毛泽东、聂荣臻。


    1938年,河北涞源,盛意殷勤的慰劳站。


    1939年7与7日,抗大二分校运动大会上,抗大二分校文工团在广场演出。

 

    1939年8月,边区国民"精神总动员大会",中间的画像是蒋介石。


    1939年,山西五台县,小脚妇女往前线送弹药。

 

   1939年5月,八路军120师359旅五台山战斗后遣返俘虏,日俘唱歌表示感谢。


    1939年,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 沙飞/摄。


    1939年,晋察冀边区抗大二分校运动大会拼刺比赛。


    1939,平西挺进军游击队偷渡拒马河,袭击紫荆关敌据点,开辟冀西抗日根据地。


    1941年12月, 华北朝鲜反战青年联合会晋察冀分会成立。


    1942年,革命的号笛,抗日前线的八路军军号手。


    1940年,晋察冀边区政府二周年纪念大会。画像左起聂荣臻、蒋介石、毛泽东、孙中山等。


    1940年3月8日,三八妇女节纪念大会。


    1940年3月8日,妇女练投弹。


    1940年,妇女也要参政。


    1941年,反扫荡,民众在山野生活。

 

    1940年5月4日,人民武装自卫队。

 

    1940年6月, 河北唐县,儿童团员站岗查路条。


    1940年,小机枪手在战斗中成长。


1940年,瞭望哨。       


    1940年,河北涞源,妇女为前方战士作军鞋。


    1940年,河北唐县葛公村,白求恩医院。 


    1940年,“八路军百团大战”街头新闻照片流动展。


    1940年,河北平山县某村,轧棉花。


1941年初,河北阜平县沙河畔,八路军女战士在大生产中积肥。 左起严金萱、贾惠芬、贾素娥。


    1942年,延安,妇女们在纺线。


    1942年,河北平山县碾盘沟,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制铜板。


    1942年,晋察冀边区参议会副议长于力(左)、高等法院院长王斐然捻毛线。


    1942年,林迈(英国人)可给晋察冀军区无线电技术高级训练班讲课。 


    1942年,林迈可在工作。


    1942年。摄影记者雷烨与抗敌剧社小演员田华。


    1942年,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支部成员剑术表演。


1942年2月,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河北省平山县南庄村青年刘汉兴告别父母志愿参军。




    1941年,河北平山县,抗战壁画“看!鬼子的烧杀” 。



    1943年1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主席台。


    1944年,晋察冀边区群英会,美军观察组人员讲话。


    晋察冀军区兵工厂造手榴弹。沙飞/摄,大约拍摄于1944年左右。

    1944年,晋察冀边区政府工作人员挤羊奶。


    1944年,河北省唐县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给伤病员换药。


    1944年,河北省唐县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耳鼻喉科,大夫给病人洗胃。

 

    1944年,河北省唐县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外科换药。


    1944年,晋察冀边区白求恩学校在授课。


    1945年,河北省灵丘,人们正在城墙上刷写政治标语。


    1945年,八路军解放山西灵邱城后,儿童斧劈堡垒残木。


   1945年,抗大二分校训练,走天桥。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大汉奸张家口市伪市长韩广森、伪副市长崔景岚被枪毙。


    1946年8月,河北张家口,参军席上摆满了礼物、水果。


    1946年8月,河北张家口,工人踊跃参军,新战士代表讲话。


 1946年,晋察冀画报社美术编辑许群在医院休养时看画报。


    1946年,河北张家口托儿所、幼儿园。


 1946年3月1日, 河北张家口,军调处三人小组。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左)、美国代表五星上将马歇尔(中)、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右)。



3


1948年5月,沙飞因肺结核住石家庄白求恩和平医院,当时那里有很多留用的日本医护人员。负责给他治疗的就是一位叫津泽胜的日本医生。


他住院期间,就多次出现精神异常现象,面对日本医生总让他想起当年的鲁迅,鲁迅当年去世前,给他治疗的也是日本医生。去世后就很多议论:说鲁迅是被日本医生害死的,日本医生是特务等等。这些言论一直让沙飞深信不疑。并一直埋在他的内心。


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对家人说:"日本医生害死了鲁迅,又来害我"。1949年12月,沙飞开枪打死了为他治病的日本籍医生。悲剧就这样发生了。1950年3月4日,沙飞在石家庄被华北军区军法处处以极刑。当时,他未满38岁。


1946年,沙飞(右)、王辉夫妇在张家口


当时还没有很先进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诊断手段,对这方面也的认知也非常落后。他是典型的"迫害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在行为上,患者是无法自控的,在法律上有豁免权,不应负刑事责任。可在当时,人们的认识的落后,让悲剧发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沙飞的家人经过多年努力,不断的上诉,1986年5月19日北京军区军事法院判决:撤消原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判决。可是为时已晚。


    1946年,河北张家口,丁玲、陈明夫妇。


在沙飞最后的日子里,一直随身带的东西有他心爱的相机,还有一直不离身的鲁迅照片和最珍贵的底片,那些底片为了防潮,他都用防潮纸多层包装并放到一个小铁盒子里,平时就在他的衣兜里。他的战友整理他遗物时候,发现底片不在了。



1950年4月5日,负责关押沙飞并执刑的华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保卫部就鲁迅底片回函:"关于沙飞所摄制之鲁迅先生的底片,来时他要求自己保存,怕给他遗失。当时负责检查的同志认为那是和他的案情无关的东西,为了照顾他的情绪,就交给他了。但最后处决他的时候,由于工作上的疏忽,已忘了这回事,没有给他要过来。可能是在他身上放着埋葬起来了。"


沙飞的家人一直不知道他葬在哪里。经过多年寻找,通过知情人了解到,沙飞的棺木经过两次迁移,埋葬在原石家庄殡仪馆后院的墙角。这是大概的位置。

鲁迅的照片底片与沙飞生死相随,将近70年。



2004年5月20日沙飞诞辰92周年之际,在他去世的石家庄市双凤山陵园举行沙飞铜像揭幕仪式。铜像的底座上刻着: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



 - END -

图片网络整理、文字本刊编辑。

转载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 在人间 ] 农民工老了

让老照片里的温暖化解你冬日的寒冷

动物比人类想象的要善良的多 ...

[ 独角镜 ] 只有在裸露的水里,我才轻盈起来

“不要脸”的摄影

我不会离你而去,永远不会……


摄影诗歌  文艺是你内心的生活态度


微信·zzw-1028


摄影·诗歌·艺术·电影·音乐

  主  编: 黎明的酒杯(ID:zzw4605077)


2017.12.23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

女孩拍下200多张合影,记录爷爷生命的最后7年,这才是人生最好的告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