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丹青:读书人的自以为非


“ 抄书、偷书、借书、还书,是我们青少年时代大约有过一点求知欲的青年共同的记忆。”


陈丹青列出了那时,只能算文学青年的“我们这拨人”书单。有俄国的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契诃夫、托尔斯泰;美国的杰克·伦敦、海明威;法国的作家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哈代等。



到纽约后,近 30 岁的陈丹青才开始读本雅明,叔本华这些书,还不大看得懂。他说,这些书都应该在很年轻的时候看,到 30 多岁时就有分析能力了。


而让陈丹青自卑的是,北大清华的年轻老师,基本上都是十几岁就开始看这些书了。他们记忆力好,概念也都清楚。“ 我一个年纪比他们大 20 多岁的人,站在他们面前,我怎么好意思说我是读书人。”

 


陈丹青说,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要是论教养,你真的是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你不要告诉人家你是读书人。你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个身份。这是他到国外才学会的,他发现国外很牛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着不讲自己挺在行的那些事。


在说明读书的教养问题时,陈丹青举了陈寅恪先生的例子。陈先生周游列国,至少通 20 多种语言。可是他在清华填表时,只填了两种通晓的语言,梵语和德语。



在香港逃亡时,日本人到他家里要挟他出来做事,他不肯,日本人就要行使暴力。当时楼里有很多人,他突然站出来和日本人交涉,是很流利的日语。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的日语这么好,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你都不知道他会讲日语,这就是教养。


“ 我读书实在是少,但是在我读过的书当中,它实在是告诉我,你知道的非常少,你还有非常多的不知道。因为所有书交给我的就是一件事情——你不要自以为是,你要自以为非。”

 


在说了关于读书人的实话、反话、气话、沮丧话后,陈丹青最终仍然表示对书,对阅读充满感激。


法国人蒙田有句话,大意是人类一切灾难,在于回到家还安静不下来。“ 一本好书会让我安静下来,会让我有内心生活,我每天爬起来出去都是应酬、都是谋生、都是作假,但是片刻的安静都是读书带来的。”



陈丹青推崇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个人的房间》,“若以书而论,每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给你一个庇护,让你安静下来。”


陈丹青寄语在座的“渴望有一个自己的房间”的年轻人,“我在桥底下睡过觉,两三个男孩挤在窄床上也睡过,但是我的青少年时期真的非常快乐,大概就是因为有书。”


注:文中插图为仇英(明)《桃花源图卷》局部,完整版如下图。



文章来源:美在高处  ID:TheNineMuses 整理排版

推荐阅读

陈丹青:讲真话,封我的嘴

陈丹青:被娱乐化的80后、90后

陈丹青:吴冠中告诉你,美不是漂亮,漂亮不是美!

陈丹青:我不懂毕加索,也越不懂中国

陈丹青:我看徐悲鸿

陈丹青是怎样的一个人

陈丹青:女性与婚姻

陈丹青:文凭是平庸的保证


摄影诗歌 我们用文艺对抗生活的平庸与琐碎


摄影·歌·艺术·电影·音乐 | 微信·zzw-1028

合作、投稿:4605077@qq.com 


2018.05.23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 

陈丹青:被娱乐化的80后、90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