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 ] 中国最出名的那一代人,都有过青涩的一面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腾讯图片 Author 卢北峰
中国最出名的那一代人
都有过青涩的一面
在线影展 第166期
摄影 / 卢北峰
编辑 / 米拍
腾讯图片&米拍联合出品
摄影艺术家卢北峰从1992年开始任职摄影记者到现在,26年间他一直重点拍摄文化名人影像。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来说,这些名人中的每一位都是重要的坐标。卢北峰用相机捕捉到了这些文化名人的影像,也因此见证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变迁。
2005年1月,北京,电视主持人白岩松
上学时,他热衷于画连环画,画了好几本,把身边的同学改编进故事里;16岁弃学参军,和莫言一个部队,又开始痴迷写作;直到1988年,他进入《中国日报》,深深地被报纸上的新闻图片和市民生活图片所吸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疯狂地痴迷”。
1999年11月,北京,影星章子怡
1998年7月,北京,歌手王菲
黄霑、罗大佑、崔健、李宗盛、孟京辉、陈忠实、窦唯、王朔、贾樟柯、黄永玉、聂卫平、窦文涛、蔡志忠......等,涵盖了音乐、文学、体育、演艺、绘画等众多文化领域的名人都曾出现在他的镜头里。
这些人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人又一代人,他们是这个时代文化的缩影和标记,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来说,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是重要的坐标。卢北峰用相机捕捉到了这些文化名人的影像,也因此见证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变迁。
1992年2月,北京,编剧冯小刚
1994年6月,北京,表演艺术家陈道明
1997年3月,北京,词作家黄霑
谈到选片时,卢北峰不无纠结地说:“这些名人是中国社会变化的一面镜子,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缩影……图片我从100多张一删再删,删到66张,实在是删不下去了。30年的积累,30年中国文化发展变化的主线,剩下的都是代表人物……”
「导演」
1993年7月,北京,电影导演陈凯歌
1996年7月,北京,电影导演张艺谋
2004年12月,北京,戏剧导演孟京辉
2005年2月,北京,电影导演贾樟柯
2007年10月,北京,电影导演姜文
2008年1月,北京,电影导演顾长卫
2014年8月,北京,电影导演王小帅
表情凝重的冯小刚,随性的陈道明,若有所思的窦唯。卢北峰在抓取人物瞬间真性情方面,有非常独到的一面。每一个人物在他的镜头里都能表现出他们各自鲜活的个性。
「作家」
2001年3月,北京,作家金庸
2002年11月,北京,作家王朔
2007年12月,北京,作家刘震云
2017年6月,北京,科幻作家刘慈欣
2012年9月,北京,作家陈忠实
2013年9月,北京,作家莫言
2013年12月,上海,作家、电影导演郭敬明
2014年11月,北京,作家严歌苓
「歌手」
1993年3月,北京,歌手田震
1994年3月,北京,歌手那英
2006年2月,北京,摇滚歌手崔健
1999年11月,北京,摇滚歌手窦唯
2006年3月,北京,摇滚歌手许巍
2013年10月,青岛,歌手李宇春
「音乐人」
1993年5月,北京,音乐人王洛宾
1994年1月,北京,作曲家谭盾
1994年7月,北京,音乐人罗大佑。这是罗大佑第一次从台湾来到北京面对大陆媒体。
1997年9月,北京,音乐人李宗盛
2004年12月,北京,音乐人高晓松
2005年6月,北京,作曲家三宝
「运动员」
1993年9月,北京,围棋棋圣聂卫平
2000年10月,北京,女足队长孙雯
2006年9月,北京,国家乒乓球男队总教练刘国梁和妻子王瑾
「演员」
1999年7月,北京,影星葛优
1999年11月,北京,影视明星刘晓庆
2001年11月,北京,影视明星王志文
2002年5月,北京,影星张曼玉
2004年7月,北京,影视明星高圆圆
2014年9月,北京,影视明星王宝强
2014年2月,北京,影星廖凡
2016年12月,北京,影视明星王千源
2015年5月,北京,影视明星周冬雨
2017年6月,北京,影视明星杨幂
「主持人」
2004年11月,北京,电视主持人陈鲁豫
2005年4月,深圳,电视主持人窦文涛
2006年8月,北京,已故电视主持人李咏
2017年3月,北京,电视主持人董卿
「艺术家」
1996年8月,北京,表演艺术家于是之
2003年8月,北京,艺术家黄永玉
2005年3月,北京,艺术家刘野
2014年9月,北京,艺术家王广义
2014年9月,北京,影像艺术家王庆松
2016年12月,北京,艺术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2018年7月,北京,艺术家徐冰
「摄影家」
2008年7月,北京,摄影家刘香成
2014年9月,北京,摄影家解海龙
2018年1月,北京,影像艺术家陈长芬
「漫画家」
2016年8月,北京,漫画艺术家蔡志忠
从1988年开始学习摄影到2018年,30年的快门声中,卢北峰的身份从摄影记者变成了杂志社常务副总,但他对于人物影像的拍摄一直在坚持。
摄影师简介
摄影师/卢北峰
卢北峰,北京青年周刊常务副主编,主任记者。毕业于部队院校。1992年考入北京青年报任摄影记者,后任摄影部副主任。2004年调入北京青年周刊工作。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获得中国新闻纪实、艺术摄影大赛金银铜奖若干。出版图书和画册《镜头说话》、《见证》、《生于八十年代》等。
摄影师访谈
(Q=米拍网 A=卢北峰)
Q:什么时候和摄影结缘?
A:1988年,在中国日报发行部工作期间受王文澜、郭建设等人拍摄图片的影响而迷上了摄影,后来在同事宋平一的引领下学习拍摄新闻图片。
Q:第一部相机是?
A:玛米亚ZM,一台135胶片相机。
Q:怎样抓住不同人物的情绪和特质?
A:这完全是个人的感悟和灵光乍现,无法用语言表达。
Q:有一些“特别”的瞬间非常动人,比如田震的那张,怎么去捕捉明星“真性情”的一面?
A:田震泪洒演唱会现场这样的景象是可遇不可求的,在现场拍摄到这难得一见的情绪流露,有幸运的成分,更重要的是我全神贯注着田震在现场的一举一动,才能拍到这转瞬即逝的画面。这是我的功力所在。
如何捕捉人物的真性情?这也要看每个人的学养和眼力,这不是教能教出来的。艺术表达不是教育出来的,是个人悟出来的。
Q:被拍摄的人怎么评价你的照片?
A:1994年7月,罗大佑第一次来到北京面见媒体,那天在北京贵宾楼,我给他拍了一些图片。几年后,罗大佑再来北京,我拿着照片找他签名,他当时没说什么,过了几天,托人找到我,问我能否做几张照片送给他,我照办了。
罗大佑是我最尊崇膜拜的音乐人,能得到他的欣赏,我觉得非常自豪。2000年年底,我正在三峡库区采访,罗大佑北京工作室的负责人打来电话,告诉我,罗大佑在两岸三地的摄影师中甄选再三,最后确定由我来为他拍摄“北京围炉演唱会”和广州个人演唱会的台前幕后。
Q:31岁才开始新闻摄影,有没有压力?
A:压力非常大。
Q:怎样提高新闻摄影水平?
A:多学、多看、多悟、多跑、多拍、多写、多自省、多否定。
Q:职业生涯中,有没有哪些比较遗憾的事情?
A:遗憾太多了。作为一名都市刊物摄影记者,最大的遗憾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现一个拍摄项目,多是为了完成工作量去拍摄。这有得有失,得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照片,得到了领导、同仁和拍摄对象的认可,失去了沉下心去做一个系统性摄影项目的时间和精力。
Q:对之后的创作方向有什么规划吗?
A:当然有,正在缓慢践行。
Q:对米拍APP里爱摄影的年轻人,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A:“米拍”是一个特别好的影像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我经常上去观看、学习。摄影最大的忌讳是随大流,人云亦云。如何能让自己的影像凸现出来被人记住,这需要摄影人方方面面的修为、学养,更需要摄影人视角独特、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名镜》系列
由腾讯图片联合米拍网共同出品
感谢摄影师接受采访并授权发布
摄影与诗歌
摄影 | 诗歌 | 文化 | 艺术 | 哲学 | 人生
微信号:zzw-1028
没有最好的生活,只有最适合的人生。
阅读原文
冬天,在雪地里裸奔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