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短篇]大多数人在安静的绝望中生活 ‖ 小站

2016-03-16 小站 摄影与诗歌

人类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所谓听天由命,正是肯定的绝望……可是不做绝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种表征。

——梭罗《瓦尔登湖》



在摇摆不定的时间里
文 / 小站


1974年,村上春树25岁。跟许多同时代的年轻人一样,他也面临着一个职业选择的难题。在面试了几家“单位”之后,觉得无趣,决定自己开一家爵士酒吧,因为——“那样一来,便可以从早到晚听音乐了——这是我最初的动机。事情非常简单。如今想来是够危险的,但在当时,觉得人生再简单不过”。这次酒吧的经历整整持续了七年。在《圣经》里,“七年”是一个特别的词汇,事物会开始一轮新的循环。

如果说有一种称之为“生活的艺术”的东西,那么如何简化自己的人生便是其中的一种。人们常常会面临选择的困境,如昆德拉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中所说的,我们的人生其实并无比较的基点,并没有办法检验何种选择会更好。仅有一次的人生没有彩排,只有正剧。明白这一点,就会理解我们的茫然实属自然。尽管如此,托马斯仍然在爱情的召唤走向了回乡的路,虽然是“非如此不可”。我们可以基于对自己的洞察而做出选择,让人生显得稍稍主动一点点。如村上春树简化自己的人生是基于自己的兴趣——“我喜欢阅读、听音乐、我还爱猫。即使我还是个小孩子,我也很高兴,因为我知道自已的所爱。直到现在我都没变过,这三样东西就是我的所爱,我的信心。如果你不知道你喜欢什么,那么你真的就迷失了”。

村上春树清楚地知道自己对音乐的爱好,为了将爱好与职业打成一片,于是开始了自己的酒吧人生。1978年,村上春树29岁。那年四月明媚的一天,他去明治神宫棒球场看比赛,大卫·希尔顿一记漂亮的二垒打给他带来了神启,他觉得应该写下一部小说。于是,人生的新循环开始了。

到底有多少人能选择自己的生活?能实现最初的愿望?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是一个永远统计不出的数字。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人的生活被磨损掉了,许多的愿望被压抑,许多的灵魂在受到损伤。我们很容易忘记为什么而出发,也不再思考活着的意义。《奇鸟行状录》中的有这样一段:“你肯定想不出那是怎样的人生。而人一旦习惯了自己总是有求不得的人生,久而久之,甚至对自己真正需求什么都渐渐糊涂起来。 我就是这样,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偶尔会有愿望,但不多会儿就放弃了。”王小波在他的《黄金时代》里写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孜孜不倦地告诫人们要倾听内心的声音,因为内心的声音会告诉你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苏格拉底为了他内心的声音,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然,求仁得仁,无所怨怼。

村上春树是苏氏哲学当之无愧的践行者。从酒吧老板到作家,只是顺“内心”之自然。为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拒绝无处不在的噪音,致力于捕捉“正面黑天鹅”的塔勒布“拒绝追赶火车”,宁愿把自己的工作室开在密林里。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村上春树是一个幸运者,他可以在东京、在耶路撒冷、在柏林向全世界发出召唤自由的声音,而还能安安稳稳在自家书房写下新的作品。而更多的人,如梭罗所言:“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


文章来源: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授权发表。



☆ ☆ ☆ ☆ ☆


摄影与诗歌 两只眼睛抚摸世界

摄影·诗歌·艺术·电影·音乐 | 微信·zzw-1028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可关注

《摄影与诗歌》 编辑组

主 编:黎明的酒杯、题图:Ivan Trojanovski

2016.03.15

点击下面链接可以直接查看近期精选推送

[短篇一]人生马拉松 ‖ 村上春树

[短篇]优雅的爱情哪里去了 ‖ 许知远

[短篇一]灯熄后,知交好友剩几个 ‖ 吴念真

[短篇]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 村上春树

[短篇一]爱情从没进步过‖ 渡边淳一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 短 篇 ]“人生的三个觉醒  |  周国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