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短篇一]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孤独 ‖ 大卫.梭罗

2016-03-23 冯唐 摄影与诗歌



我不必瓦尔登湖更孤独
文 / 大卫.梭罗



在这美妙的黄昏,我的身心融为一体,大自然的一切尤显得与我相宜。夜幕降临了,风儿依然在林中呼啸,水仍在拍打着堤岸,一些生灵唱起了动听的催眠曲。伴随黑夜而来的并非寂静,猛兽在追寻猎物。这些大自然的更夫使得生机勃勃的白昼不曾间断。

我的近邻远在一英里开外,举目四望,不见一片房舍,只有距我半英里地的黑暗的山峰。四周的丛林围起一块属于我的天地。远方临近水塘的一条铁路线依稀可辩,只是绝大部分时间,这条铁路像是建在莽原之上,少有车过。这儿更像是在亚洲或非洲,而不是在新英格兰,我独享太阳、月亮和星星,还有我那小小的天地。

然而,我常常发现,在任何自然之物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天真无邪,令人鼓舞的伙伴。对于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人们来说,永远没有绝望的时侯。我生活中的一些最愉快的时光,莫过于春球时日阴雨连绵独守空房的时刻。

人们常常问我:”你一个人住在那儿一定很孤独,很想见见人吧,特别是在雨雪天里。”我真想问问他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也是宇宙中的一叶小舟吗?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我们的地球不是在银河系之中吗?将人与人分开并使其孤独的空间又是什么?我觉得使两颗心更加亲近的不是双腿。试问,我门最喜欢逗留何处?当然不是邮局,不是酒吧,不是学校,更非副食商店;纵使这些场所使人摩肩接踵。我们不愿住在人多之处,而喜欢与自然为伍,与我们生命的不竭源泉接近。

我觉得经常独处使人身心健康。与人为伴,即便是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很快使人厌倦。我好独处迄今我尚未找到一个伙伴能有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当我们来到异国他乡,虽置身于滚滚人流之中,却常常比独处家中更觉孤独。孤独不能以人与人空间距离来度量。一个真正的勤勉的学生,虽置身于拥挤不堪的教室之中,也能像在沙漠中的隐士一样对周围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天在地里除草或在林中伐木的农夫虽只孤身一人却并不感到孤独,这是因为他的身心均有所属。但一旦回到家里,他不会继续独处一方,而必定与家人邻居聚在一起,以补偿所谓一天的”寂寞”。于是,他对此感到不可思议:学生怎么能整天整夜地单独坐在房子里而不感到厌倦与沮丧。他没能意识到,学生尽管坐在屋里却像他在田野中除草,在森林中伐木一样。

社会已远远背离”社会”一词的基本意义。尽管我们接触频繁,但却没有时间从对方身上发现新的价值。我们不得不恪守一套条条框框,既所谓”礼节”与”礼貌”,才能使着频繁的接触不至于变得不能容忍而诉诸武力。在邮局中,在客栈里,在黑夜的篝火旁,我们到处相逢。我们挤在一起,互相妨碍,彼此设障,长此以往,怎能做到相敬如宾?毫无疑问,相互接触的减少决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重要交流。假如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住一个人–就像我现在这样,那将更好。人的价值不在其表面,我们需要的是深刻的了解,而非频繁却浅薄的接触。

身居陋室,以物为伴,独享闲情,尤当清晨无人来访之时。我想这样来比喻,也许能使人对我的生活略知一斑:我不比那嬉水湖中的鸭子或瓦尔登湖本身更孤独,而那湖水又何以为伴呢?我好比茫茫草原上的一株蒲公英,好比一片豆叶,一只苍蝇,一只大黄蜂,我们都不感到孤独。我好比一条小溪,或那一颗北极星;好比那南来的风,四月的雨,一月的霜,或那新居里的第一只蜘蛛,我们都不知道孤独。

 ▎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 Thoreau,1817-1862年),美国作家及自然主义者。其作品主张对不公正的政府进行非暴力抵抗运动,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20世纪。莫汉达斯·K·甘地吸收了梭罗的许多思想,并以梭罗的散文《不服从论》(1849年)命名他所领导的印度自治运动。美国民权领袖小马丁·路德·金也将自己领导的消极抵抗运动建立在该文章的信条基础上。

  梭罗认为反对公开的不公正应包括对不公正法律的违反,他对自己的信仰身体力行。有一次,梭罗帮助一位逃亡的黑人逃避追捕。另一次,他宁愿坐牢也不愿缴纳马萨诸塞州的人头税,为的是不支持墨西哥战争及延长奴隶制。

  梭罗的作品《瓦尔登湖》或者《丛林生活》(1854年)是美国文学经典。该作品讲述了他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一间小木屋里生活的两年。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清新、生动地描绘了他所观察到的季节变迁以及其它自然事件和景观。他还记录了自己微薄的支出,比如他为建造小木屋的材料所支付的28.125美元,以及每周除自己种植的蔬菜外用于购买食品的27美分。他将自己在瓦尔登湖简单、宁静的生活与普通人疯狂追逐名利的生活进行了比较。

  梭罗并不坚持别人也过他所选择的简单生活。在个人方面,他信仰个人主义。他在《瓦尔登湖》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没有跟上同伴的节奏,可能是因为他听到一个不同的鼓手。就让他跟随听到的音乐跳动,而不用管他是否合拍还是跑调。”(百度)




☆ ☆ ☆ ☆ ☆


摄影与诗歌 两只眼睛抚摸世界

摄影·诗歌·艺术·电影·音乐 | 微信·zzw-1028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可关注

《摄影与诗歌》 编辑组

主 编:黎明的酒杯、排版:林燕

题图:黎明的酒杯

2016.03.20

点击下面链接可以直接查看近期精选推送

[短篇一]人生马拉松 ‖ 村上春树

[短篇]优雅的爱情哪里去了 ‖ 许知远

[短篇一]灯熄后,知交好友剩几个 ‖ 吴念真

[短篇]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 村上春树

[短篇一]爱情从没进步过‖ 渡边淳一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 短 篇 ]“如何理解欲望 |  罗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