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华发布 | 00后已“入坑”!成华川剧为何这么火?🤩🤣

成华发布
2024-08-22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在成华,川剧的热度越来越高: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三花”川剧团的火热现状,梅花剧社叫好叫座、场场爆满,社交媒体上年轻人对川剧赞不绝口,老戏迷、小朋友共聚一堂感受古老戏曲的魅力……


是什么,让300余年历史的川剧焕发新生?又是什么,让川剧不断“破圈”,走入年轻人的世界?和华仔一起去看看~






从川剧研究院到梨园会馆

川剧种子在此扎根

01



▲上世纪70年代的成都市川剧院(@方志成华)


唱腔婉转、柔美,锣鼓点细腻多变,作为川剧的发祥地与繁盛地,成都自百余年前便川剧戏班兴盛,班社遍及城乡。而到了1959年,成都市川剧院成立(后更名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院部选址为如今的成华区东风路北一巷。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方志成华)


晓艇、刘芸、陈巧茹等一批批川剧大师从这里走出,让精湛的川剧表演艺术走向全国,登上国际大舞台。自此,这条小巷成为人们难以忘怀的文化符号,川剧的种子也在这里扎根,花开满成华。


@梨园会馆


在离东风路北一巷不到500米的地方,位于未来中心二楼的梨园会馆于今年正月初一正式对市民游客开放。这个由资深川剧人廖晓健、胡雪梅创建的川剧会馆,自开业以来一直便深受广大市民游客喜爱。


作为目前仍坚持在川剧一线的老艺人,廖晓健、胡雪梅夫妻对于川剧的热爱可谓是发自内心。“虽然现在传统川剧的听众越来越少了,但是我只要有时间就会上台演唱,上周刚唱了《三巧挂画》《人鬼情》。”说起自己热爱的川剧,胡雪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胡雪梅登台演出(@梨园会馆)


今年50岁的胡雪梅从13岁开始学习川剧,37年来更是带过不少徒弟。“现在只要碰到想学川剧、唱川剧的人,我就会非常激动,恨不得把自己的本事全部都教给他们。”胡雪梅告诉华仔。


▲胡雪梅指导儿媳赵琪欣(@梨园会馆)


儿媳赵琪欣就是胡雪梅的弟子。“她学习川剧很有天赋,很快就能够登台表演了,虽然还不能和老演员相提并论,但也算很不错了。”胡雪梅调侃道,现在一家人中,她唱武旦、老公廖晓健敲锣鼓、儿子唱丑角小花脸、儿媳妇唱花旦,基本能凑个一台戏了。




▲廖晓建(左图)和儿子儿媳(右图)(@梨园会馆)


同样痴迷于川剧的廖晓健平时忙于会馆管理工作,但只要有时间,老茶馆、老剧社,只要有演出,他就义务去敲锣鼓,只为那份41年的“川剧情缘”。廖晓健告诉华仔,近几年来,川剧演员逐渐变得“抢手”,关注川剧的人也越来越多。“之前川剧学校招45人,报名就有上千人,是不是很火爆嘛?这么多年轻人愿意学川剧,我们真的很欣慰。”


三花?梅花?

年轻人为何扎堆看戏?

02



前段时间,央视新闻频道(CCTV-13)《24小时》栏目推出专题报道《“三花”川剧团:三个女人一台好戏》,用整整13分钟时长报道了成华区“三花”川剧团的火热现状。



变脸、吐火、皮金滚灯、手影……“三花”川剧团的精彩好戏每天都在上演。因其票价便宜,以及和观众零距离的表演方式,也被大家称为“最接地气的川剧团”。



从濒临倒闭到迎来新生,除了“三花”姐妹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以及老戏迷不离不弃的支持,更源于近两年来在社交媒体的爆火。“绝不允许你们错过这么好的现场!”“强烈推荐!票价超值!”“这是我看过性价比最高的一次演出!”……年轻人纷纷涌入剧场,带来极高热度的同时,也让川剧“破圈”,助力非遗传承焕发新的活力。


△演员潘小红指导游客赵丹川剧动作


如今的“三花”川剧团,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织,不仅创新编排了适合年轻人观看的节目,还上线川剧体验项目,让观众通过沉浸式体验,更加深入了解川剧文化。


@成都梅花剧社


除了“三花”川剧团,位于望平街的梅花剧社也同样火爆。这里的观众不仅有家住附近的市民,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更有不少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友人。


“我们现在是以综合性表演为主,70分钟的节目里,你能看到经典川剧变脸、吐火、小丑戏《皮金滚灯》等,这些都很适合刚接触川剧的观众观看。”梅花剧社相关负责人周彦斌表示,目前剧社在节假日一天最多能演出8-9场,接待近2000人。


@成都儿童团



令周彦斌意外的是,近年来,“小戏迷”群体逐渐增加。“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就是我们这里的常客,别看小朋友才3、4岁,聊起川剧来头头是道的。”周彦斌告诉华仔,这对兄弟从第一次来就对川剧很感兴趣,尤其喜欢《皮金滚灯》,还在家自学变脸和台步。



@成都梅花剧社


除了本地的“小戏迷”,更有不少外地“小戏迷”。随着近年来的“研学热”,梅花剧社也成为了不少外地学生来成都的必打卡点之一。“前段时间,来自清华附中、海淀外国语学校、天津一中等学校的学生来到我们这里研学,不少同学对川剧非常感兴趣,不仅体验了川剧扮相,还学起了表演呢。”周彦斌说道。


大师工作室进校园

学戏从娃娃抓起

03


@成华教育


除了受到众多市民游客的喜爱,在成华的校园内,喜爱川剧的娃娃可是不少。近日,成都市成华区川剧艺术传承少年班暨“陈巧茹戏曲名家工作室”启动仪式在成都市北新实验小学举行。作为四川省首个川剧艺术传承少年班,该班不仅会在学校选拔学生参与川剧学习,还有川剧名角陈巧茹为同学们上课。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的陈巧茹表示,“我衷心希望北新的师生们能够用心去领悟川剧的独特魅力,去体验其韵律的和谐与节奏的铿锵,去传承其精髓与神韵,让这份古老的艺术在新的时代里焕发新的光彩!”


△北新实验小学川剧原创校园剧《立春》


而北新实验小学,也与川剧颇有“渊源”。2018年,成都市北新实验小学成功创建成都市川剧艺术特色学校并成立“新韵”川剧社团,《天府春韵》《俏娃戏梨园》等剧目多次参加成华区和成都市戏曲艺术展演并获奖。今年1月,川剧原创校园剧《立春》还登上了四川电视台少儿新春特别节目的舞台。


“学校始终弘扬川剧文化特色,让学生们能够热爱川剧文化,希望也将传统文化弘扬和融入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当中。”学校副校长袁雅君告诉华仔。


△谯竣晨和蒋思源表演变脸


川剧的火种还不止于此,成华小学成立川剧艺术工作坊,成都英才学校川剧社团的谯竣晨和蒋思源登上“三花”川剧社的舞台……华仔了解到,陈巧茹工作室“落户”成都市北新实验小学,既是有益的开端,也是积极的尝试。在今后,川剧之美还将在成华四处绽放,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梅花剧社


“为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区委宣传部联合区教育局等多部门,通过四川省首个川剧少年传承班的设立和陈巧茹大师工作室的引入,通过川剧在校园的文化传承,逐步推动各大中小学对戏曲艺术知晓、理解和创新,以川剧传承创新带动区域文化繁荣创新,打造川剧文化传承新品牌。”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区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卫表示。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及彰显人文荟萃、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魅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赵霞、谢雨彤

编辑/谢雨彤

责编/姚瑶

主编/张媛

总编/刘蓄瑞


中共成华区委宣传部主管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成华发布



音乐

好听!一首原创获奖歌曲《悠哉PANDA》送给你~

致敬

今天,TA们的ootd有点不一样~

福利

线条小狗免费送!五一购车、置办家具家电的小伙伴看这条推文就对了!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成华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