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 | 学术共同体建设对年轻学者科研发展的关键性促进作用【第二届青创奖获奖作者发言特辑之二十一】
◆ ◆ ◆ ◆
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以学术为底色 以思想为旗帜
◆ ◆ ◆ ◆
学术共同体建设对年轻学者科研发展的关键性促进作用
黄冠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教授
本文为由作者在《探索与争鸣》第二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征文颁奖大会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问题”青年论坛的发言修改而成
3月21日,《探索与争鸣》第二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征文颁奖大会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问题”青年论坛,在上海社联举行。大会不仅对本次征文进行了回顾评价、对获奖作者给予了充分表彰,更重要的是,大会为青年学人提供了开放的表达与交流平台。诸位青年才俊围绕当下中国转型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发言探讨,不仅体现出获奖作者深厚的学术素养和敏锐的问题意识,更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和启发他们对于中国问题更为深入的探索与争鸣。以下,我们将每天推送一篇获奖作者在现场发言基础上修改而来的学术随笔。一方面作为他们对本次学术征文活动的阶段性总结,另一方面也供读者诸君学习借鉴。愿他们在未来道路上能够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并祝他们在学术研究上做出更大的贡献,更期待不远的将来,有更多超越他们的青年学人涌现出来。
黄冠
提名奖《改革前后中国社会保险资金运作机制的比较分析及
效益评估》一文作者
谢谢诸位师友,感谢《探索与争鸣》杂志给我们这个相聚一堂、思想碰撞的机会。本人的论文是对改革前后中国社会保障资金运作机制进行比较分析和效益评估的,但就像前面几位老师表达过的,在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知识的存量达到如此高度的当下,要理解任何学科的先端成果,实际上都需要跨过一定高度的门槛。让一个完全没有相关学科背景的外行,充分理解其他学科的先端研究论文是蛮有困难的事情……所以才发展出基于专业背景的同行评审,而非依靠职业背景搞外行评审。基于以上原因,和大家一样,今天我也想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结合我从事科研工作至今的经历,对青年学术共同体这一议题略抒己见……其实我过来的一路上在思考的也是这个(笑)。
虽然本人的学术背景是政治学,研究兴趣是政治制度演化,但回国后却遇到了难以规避的问题——本人所有关于政治制度演化的研究,由于尺度问题,完全无法在国内发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回国后完成的第一篇论文,是关于民主制度演化的,即对我们都知道的一个理论“经济增长会导致民主程度提高”进行实证检验。文章被投了一本在业界有良好声誉的C刊,经过两个多月的初审和外审,无论责任编辑还是外审专家都给出了比较积极的评价,可是最终签稿的时候,刊物主编却认为“这个有些敏感,所以能不发就不要发了……”虽然这篇论文后来改写成英文版后发在了一本国际期刊上,但也使我意识到,要将自己在感兴趣的领域做得研究介绍给国内学界,也许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考虑到实际情况,本人尽管将研究方向从政治制度演化调整到了针对中国社保制度的政治学研究,且依旧相关审查规定对政治性的研究自变量做了必要的包装,但内心深处依旧惦记着每个政治学研究者都执着的国家主体政治制度演化问题。毕竟每当给学生解说政治学用来做什么时,我总会说:“政治学说好听一点,就是推陈出新、安抚民众;说难听一点,就是颠覆政权、镇压百姓。”为了能让自己“学有所用”,在有了一定的资源后,逐步和政府的一些部门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即根据这些政府部门的需要,针对特定的问题,从政治学的角度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咨询。打算走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既然公开层面不可以讲,那就在内参里面说呗!
这种半学术化的合作一方面给本人提供了学以致用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也发生了一些让人深有感触的摩擦。其中,有两件事对本人触动很大,直接引发了本人对学术共同体的思考。
2015年11月,法国尼斯恐怖袭击爆发当天,本人一要好的朋友在上海结婚,在上飞机前,相关部门打来电话,询问此次恐袭可能引发的政治影响。至今依旧记得,当时一下了飞机,马上冲进虹桥机场旁边的麦当劳,打开电脑,基于当时正在做的以交易成本为自变量来解释政治制度演化的理论,花了整整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做了一份十分详细的分析和推演报告。其中包括预测“在既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尼斯恐袭之后,欧洲乃至整个发达西方社会都有可能会右转,会上台具有明显的右翼倾向的领导人,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出现动荡,美国则可能会在新一轮大选中让右翼领导人上台。虽然如今看来这个报告的预测是十分准确的,但是在当时得到的反馈确是,组织内部认为全球化是趋势,并不会逆转,所以既未接纳该报告的分析和预测,更不能采纳据此提出的预防建议。
随后到了2016年6月,欧洲一体化进程出现重大波折,英国公投退出欧盟。当时本人正在浙江绍兴做调研,又第一时间完成了相关的分析推演报告。就是在这份报告中,不但预测了特朗普的上台,甚至还近乎危言耸听的用“里根+撒切尔组合再临”来形容之后可能出现局势……后来10月的时候,本人和一个相熟的美国政治学教授打赌特朗普会当选,他撂下狠话说如果特朗普上台,他就一个月不上讲台。结果11月过后,这位耿直的美国同行真的请了一个月的假去加拿大访学。特朗普的当选虽然使我赢了赌注,还证明了自己理论的正确,但是实际心情却很复杂,因为紧随特朗普选胜的消息,相关部门就打来了电话,询问后续的应对方略。我于是就问了近半年前那份报告的去向,得到的答案是由于那份报告的预测跟他们其他渠道得到的情报不大相符,所以就没有采用……
那一瞬间,有一种强烈的“错失未来”的遗憾感在内心升腾……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意识到,我个人的影响力太小了,既是我看到了未来,也未必能鼓动大家一起抓住未来。如果一个小小的我都有机缘看到未来,那么全中国千千万万和我一样的青年研究人员又都看到了怎样的未来呢?他们是否也体验着和我一样“错失未来”的无力感呢?如果我一个人的声音很小,那么我们这千千万的年轻研究者若是一起发声呢!?是否,我们这些“嘴上没毛”的“不靠谱”也能为国家、社会、学界提供一条不一样的思路或灵感呢?
作为受了严格的现代学术训练的年轻科研人员,现在的我们还没有戴上那么多的镣铐,我们还会有一些出挑的想法,虽然这些想法可能对也可能错,但无一例外的是,在这个产业化生产新知的时代,我们多数的新成果都是没有机会被很充分讨论的。面对着这样的情况,也许组建一个青年学术共同体就成了不错的选择。它可以提供机会给大家,当一个新想法、新理论、新成果出现的时候,青年学术共同体内部可以对其进行尽可能充分的讨论。如果某个成果真的十分重要,虽然作为个体的我们可能并不能把它搬到学术殿堂中央,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所发出的声音却一定可以传遍四方,如此,也许我们就能真的“跨入”未来。
谢谢大家!
《探索与争鸣》人间体
联络员小探
xiaotanxiaosuo
转载 | 合作 | 咨询 | 建议
长按扫码加好友
END
人文社科学者的平台
《探索与争鸣》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联系电话:021-53060418
投稿邮箱:tansuoyuzhengming@126.com
版权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