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飞 | 共建“休戚与共,荣辱共担”的学术共同体【第二届青创奖获奖作者发言特辑之二十二】
◆ ◆ ◆ ◆
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以学术为底色 以思想为旗帜
◆ ◆ ◆ ◆
共建“休戚与共,荣辱共担”的学术共同体
高一飞 | 武汉大学法学院
本文为由作者在《探索与争鸣》第二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征文颁奖大会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问题”青年论坛的发言修改而成
3月21日,《探索与争鸣》第二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征文颁奖大会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问题”青年论坛,在上海社联举行。大会不仅对本次征文进行了回顾评价、对获奖作者给予了充分表彰,更重要的是,大会为青年学人提供了开放的表达与交流平台。诸位青年才俊围绕当下中国转型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发言探讨,不仅体现出获奖作者深厚的学术素养和敏锐的问题意识,更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和启发他们对于中国问题更为深入的探索与争鸣。以下,我们将每天推送一篇获奖作者在现场发言基础上修改而来的学术随笔。一方面作为他们对本次学术征文活动的阶段性总结,另一方面也供读者诸君学习借鉴。愿他们在未来道路上能够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并祝他们在学术研究上做出更大的贡献,更期待不远的将来,有更多超越他们的青年学人涌现出来。
高一飞
提名奖《规范与构建:论慈善组织财务支出比例限制规则》一文作者
下午会议的主题是“青年学术成长与学术共同体建设”,那么除去前面诸位所讲,我想结合我的学习和研究方向,具体谈一谈搭建学术共同体平台的重要性。
根据有限的观察和经验,我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青年学者和学子研究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更为多元的学科视角与研究方法,这一方面为现有的学术研究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忽视本学科经典、学术基础不扎实等问题,同时许多跨学科研究也往往限于原有的知识结构,止于皮毛。但正如《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一贯秉持的原则,学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恰当”的人为划分,问题要远远比学科本身重要。所以,我认为青年学术共同体的建设,首先是一个平台问题,而这一平台应当本身应当以“问题”为纽带,通过不断对具体问题的“探索”和“争鸣”,不断稳定和壮大既有平台的影响力。而在这一过程中,青年学子与青年学者也将通过知识的输入与输出不断成长。
结合自身的学习状况,我认为《探索与争鸣》就正在搭建这么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例如我一直尝试研究的问题是“法律数字”,随意翻开一部法律,都不会缺少数字的存在,数字在法律中并非只具有形式意义,通常也具有实质性的作用。数字对于法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作为量化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方面,在立法当中,与法律关系形成密切相关的各类数字实际上构成了法律行为的标的。由此,数字不单厘定了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也反映了社会一般的心理期待或承受范围,甚至包含了立法者的愿景;在司法当中,现代社会立法技术的进步使得法官自由裁量权不可避免地出现,对于数额的确定往往成为司法审判的重点,对司法审判中数字产生过程与结果的审视不仅关涉法的确定性与可预测性,对于现实生活中增强司法审判科学性、加强法律实施效果同样提供了有益借鉴;而在执法过程中,数字在为执法者提供依据的同时,也限缩了其权力行使,有力地防止了公权力的恣意性和主观性。但是,对于隐藏于法律数字背后的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问题的研究,还需要更为多元的视角。所以至少对于我而言,这么一个学术共同体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短短半天时间,我就已经获益匪浅。
第一,这一共同体平台可以提供一种反思意识。许多老师和师兄提到社会领域的数字化评价,提及高校教师考核的指标压力等问题,这就反映出数字化、指标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趋势,身处一种“半熟人”社会,对于个体的评价往往依赖于数字所表达的事实,因为这种方式最具有直观性和可比较性。那么这些论述对我的启示在于,法律的数字化必定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一定是与这个社会的大趋势保持一致的,但其间的关系如何研究,或许就需要这种跨学科的平台提供支持。第二,这一共同体平台可以提供一种“体验”意识,之前有师兄提到自己的研究成果缘起于自身体验,即以生活中最直观的体验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那么就提醒了我,本身也有一些切身的体验可以成为论文写作的起点的,只不过总是在无意中忽略掉了。第三,这一共同体平台可以提供一种多维度的问题视角。例如我发现有老师的论文里论述时间问题,就联想到法律数字的一个主要表达方式,就是时间,但时间如何渗入到法律体系之中,本身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与工业社会的进程、时间观念的转变等一定是密相关的,但其中的机理自己一直难以阐论清楚,那么通过今天的会议,我想或许可以从社会史以及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寻求突破。
总之,我认为学术共同体建设实际上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也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因为共同体意味着休戚与共、荣辱共担。所以,首先需要搭建这么一个平台,通过对问题的探讨维系这一平台的活跃程度,继而再逐渐增强紧密程度,形成一些共识性的规则,为真正的青年学术共同体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我想用梁启超的一段《少年中国说》结束我的发言:“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探索与争鸣》人间体
联络员小探
xiaotanxiaosuo
转载 | 合作 | 咨询 | 建议
长按扫码加好友
END
人文社科学者的平台
《探索与争鸣》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联系电话:021-53060418
投稿邮箱:tansuoyuzhengming@126.com
版权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