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培新 | “互联网”生活所毁掉的,或许是最应珍视的价值 | 热点法评 · 专栏

​罗培新 探索与争鸣杂志 2019-10-22

◆ ◆ ◆ ◆

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有学术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 ◆ ◆ ◆


“互联网”生活所毁掉的,或许是最应珍视的价值

罗培新 法学教授 博士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编辑部立场无关

非经注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互联网在生活消费领域攻城掠地,在带来便捷的同时,全面激发了人性中的慵懒与怠惰,人们足不出户,人际交流消解,人伦社会弱化,生活垃圾围城,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不复从前,也日益无力承受成长所必须的挫折与痛苦……在资金与技术裹挟着商业利益一路狂奔的路上,一个最本源的问题是价值判断:技术发展未必带来文明进步。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用于生产制造领域固值嘉许,但应否如此大面积、全方位地向生活消费领域渗透?


扎硬寨打硬仗,成就了日本的诺奖传奇


2018年10月1日,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揭晓,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获奖。至此,本世纪获诺奖的日本科学家已达18位。就总人数而言,已有26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23个为自然科学奖。日本超过了德国、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诺奖大户”。


时光回溯。2001年,日本出台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该计划雄心勃勃,“50年要拿30个诺贝尔奖”,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然而,从2001到2018年,时间尚未过半,任务已然完成过半。



日本人的“诺奖密码”,除了政府对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外,还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工匠精神”,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而且做到极致。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谈及自己为何走上科学之路时,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相反,在善变的“互联网思维”的引领下,国人总是希望走捷径、抄近道,而不屑于“扎硬寨、打硬仗”,其结果往往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另外,日本的教育尊崇自然,让孩子真正地“赢在了起跑线”。从小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自己种菜收获;利用废旧报纸牛奶盒子等自制玩具……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而在中国,互联网在生活消费领域攻城掠地,全面激发了人性中的慵懒与怠惰,国人日渐丧失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也越来越无力承受成长所必须的挫折与痛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互联网的便捷,对于商人来说,意味着流量与金钱;而对于国家与民族而言,便捷,却似一帖兴奋剂,日久天长,武功自废殆尽。


便捷,使我们不再拥有享受痛苦的能力


2018年9月27日凌晨3时许,南方某大学一男生发了一条朋友圈,向全世界告别后,纵身一跃,从此天人两隔,给家人留下无尽的伤痛。这是该大学9月份开学以来发生的第2起学生跳楼事件。近年来,学生自杀频频见诸报端,原因不一而足:有因未完成假期作业担心遭到批评者,有因失恋而感情受挫者,有因高手扎堆自己再无法出类拔萃者……而其中,一个最令人瞠目的事件是:一女生上课迟到,教授批评了几句,言辞相当温和。不期想,这位同学一言不发,扭头离开教室,径自独上六楼。六楼窗户紧闭,她冷静地折返至一楼,换另外一栋教室楼,直上八楼,推开窗户,撒手人寰……


数据显示,学生因心理问题选择自杀的,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而这一切,与互联网的便捷消解了人际交流,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沟通障碍息息相关。


遁入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里,学生会发现,它比现实世界容易得多。在那里可以我行我素,没有人会批评其言行举止,一旦沉迷于网络游戏,他们甚至还以为找到了安全的避难所。在家里,他们饿了,可以通过订餐平台,送餐上门;日常用品,经由淘宝,随叫随到……甚至连校园生活方式,也被彻底改变。很多大学生,整天宅在宿舍,天气太热了不去食堂,太冷了也不去食堂,考好了奖励自己点些外卖,考砸了无心去食堂也点外卖!原来的教室、食堂与宿舍三点成面,衍化为教室到宿舍两点成线,食堂的交流、分享和舒缓心情功能,弱化、萎缩甚至荡然无存!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宿舍,学生甚至可以数日足不出户,由此滋生了虚幻的掌控意识,以为生活是如此简单,不须他人教导,一切尽在掌握。他们不理解《三体》所说的“文明的第一要义是生存”,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然而,回到现实世界,面对人生必须经历的失败与忧伤,他们已然丧失了享受挫折、沉淀人生智慧的能力,一旦虚拟网络构造的心理平衡被打破,痛苦将被迅速放大,极端情形之下,他们甚至会选择以“便捷”的方式寻求解脱,以了却痛苦。


即便没有实施极端行为,离群索居的宅男宅女,对自然界和纷繁的世界已然失去了兴趣,探索未知的欲望也荡然无存。“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201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说。


走出去,在风霜雪雨中探索未知,历经痛苦与磨难,是生活的应有之义。


2017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John G.Roberts Jr)在其孩子的毕业典礼上,以“我祝你不幸”(I Wish You Bad Luck)为题发表演讲,他没有祝福毕业生们拥有美好的未来,却祝愿他们遭遇“不公、不幸、孤独、被忽视、背叛”,字字珠矶,发人深省。


“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我祝福你时常感到孤独,唯有如此,你才不会把良朋益友视为人生中的理所当然;我祝你有机会感受足够的痛楚,唯有如此,才能让你感同身受,从而对别人有同情的理解……无论我怎么想,这些都将在生命中必然发生。而你能否从中获益,取决于你是否能从你的不幸中领悟到想要传递给你的信息。”


“不祝你前程似锦,唯愿你一路坎坷”,貌似无情,实则是阅尽人世沧桑后送出的最真诚的祝愿:不经历风雨,无以见彩虹。


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生活,对于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恰似一帖毒药,正在解构他们认知自然、体验社会的方式,全社会都应当警醒。


便捷,或许正在摧毁生活的品质


前段时间,中国大妈怒怼“无人超市”的段子刷屏:


大妈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一个深层次的命题:什么是人?什么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抱怎样的变化?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缔结种种社会关系的过程,就是人与人之间不断相见相识和相交的过程,这本身是一个人文的过程,一个温暖和被温暖的过程……即便是被认为“最物质化”的物权法,在本质上,调整的也不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围绕着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而发生的关系。


人们要经常相见,生活才有意义。


例如,路边街头的便利店里,店员正在悉心打理。你走进去,买一杯咖啡,店员热情地招呼到“小伙子,今天穿得很精神嘛”,然后是一个温情的微笑,或许你就会觉得阳光格外灿烂。孩子考试不理想,进入小店,买一个面包,正在理货的大爷说“小朋友,别泄气,继续努力,下回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或许就可以驱散小朋友心头的阴霾……


而一旦无人超市消灭了这些传统的超市,所有的交易都自主扫码完成,没有问候,没有交流,甚至也没有调侃,只有冷冰冰的人机互动,这确定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消灭你,与你无关。在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的今天,商业地产,正在经历一场文明的屠杀。越来越多的商店关门,原来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区,只剩下餐饮、房产中介和培育机构,许多路段甚至形成了无人街区。


现在,电商平台又把眼光瞄准了小菜场。通过大数据,他们了解了消费者家庭结构和消费偏好,进行精准推送,配送门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蔬菜海鲜30分钟送货上门。不难想见,不久的将来,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小菜场也将大量关闭。


日益凋敝的街区,不复昔日的繁荣,道路上穿行的,是大量的外卖车辆,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互联网发轫于美国,欧美国家的网络基础设施,未必不如中国,他们为什么没有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在这些国家,商业街区,依然人流如织。


英国一位爵士称,中国允许电商如此快速地发展,这是社会经济管理的严重失误。他说,英国政府和企业家不是傻瓜,它们建几个电商平台易如反掌,但为什么不做?是价值判断使然。英国政府知道,一个商业小店铺,背后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摧毁了它们的生存环境,那是社会的灾难。这位爵士说,商业有其基本规律,它的作用不只是买卖商品,而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把人、公众吸引到大街上去。当他们一家、两家店铺寻找,以购买一件满意衣服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发生远超过一件衣服价值的“随机消费”。比如,夫妻两个人逛街,可能产生餐饮消费,可能一起看一次电影,如果有孩子,他们还可能为孩子买些“过去根本没想去买的东西”。而且,市民这样的逛街行为,使得一个城市产生了巨大的活力,它是城市的重要景观,也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政府和社会而言,消灭你,不再与你我无关,它关乎的是就业与社会稳定,关乎的是生活品质的定义与追求。


便捷,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负担


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过后,漂浮的白色塑料垃圾,竟然将小区与商场铺排得满满当当,在一阵阵的恶臭中,人们甚至难以踟蹰前行……



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日复一日的简单操作。


或许,很多人都经历过以下场景:周末,慵懒地醒来,发现已近中午12时,习惯性地打开外卖App,指尖几番划拉,找到了对胃口的外卖,下单,等到外送员上门……吃完后,将几只塑料盒、几个塑料袋,还有一次性筷子、吸管,或许还有饭后的烟蒂,连同食物残渣,一古脑地扔在小区楼下的垃圾桶里。日复一日,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


以便捷为名,所有的这一切,似乎已经司空见惯。


2017年9月,一篇题为《外卖,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的文章,彻底改变了我们对餐饮外卖的认识:


“饿了么”近期发布了中国外卖大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用户规模达到6亿,2016年在线外卖用户,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占比高达63.3%,外卖就餐成为常规方式。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飞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


而在2018年4月,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完成了对“饿了么”的全资收购,收购当日某高管称,他们要打造新零售向餐饮业的全面延伸,可以想见,在资本大鳄的推手之下,外卖的频次将有增无减。


然而,我们的整个社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外卖,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称,2017年的数据显示,外卖每周至少产生4亿个一次性打包盒和4亿个塑料袋,以及4亿个封胶带的废弃。它们从封装到被抛弃,往往不超过40分钟。使命结束以后,这些塑料袋就被送往垃圾场填埋,或者被直接倒入海中。问题在于,每一个塑料袋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



积小恶,成大恶。雪崩之时,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


2004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2010年,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中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4亿吨,建设垃圾5亿吨。


近年来,“跨区域偷倒垃圾”新闻屡见不鲜,其直接原因在于,一些城市的垃圾容量已经饱和,只能向其他城市转移。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已经超过80亿吨。住建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80万亩。中国4万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超过2.8亿吨,数量已超过城市。


当陆地不堪重负时,人类就将目光瞄准了海洋。每年约有800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中国的倾倒量大约占1/3,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到2025年,海洋里每一条海鱼(按一条1千克来计算),就有330克塑料萦绕在它生活的海域。



而到2050年,塑料的重量将会超过这些海鱼自身的重量。2017年,奥克兰大学海洋科学协会的Ana Markic博士研究发现:新西兰市面上常见的9种可以商业捕捞的鱼中,有8种鱼曾长期经常性地摄入塑料垃圾。这些塑料中常含有致癌物等化学物质,易对人体健康产生破坏性的影响。除了转化成化学物质,塑料还会以另一种形式进入你的身体,继续危害你的健康,科学家们将这种物质称为“塑料微粒”。



十面霾伏,可以戴口罩;垃圾围城,我们将无处可逃……


外卖餐饮,是垃圾成灾的重要推手,也是共享经济的典型杀手。


食堂的餐具经过清洁处理,重复使用,同学们相向而坐,有说有笑,不正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吗?全家相聚在餐桌前,其乐融融,不正是我们所要的生活吗?生活需要交流的场景。餐饮外卖的便捷,懒化国民,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饭来张口的“葛优躺”族,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说起外部性,还可以说说叫车平台滴滴之恶。2018年8月30日,滴滴负责人程维、柳青发表了致歉声明称,“我们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来证明自己,而忽视了安全和客服体系……我们自大而无知”。


是的,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滴滴和很多平台一样,走上了“平台补贴、流量为王、赢者通吃”疯狂扩张道路。为了营造便捷的乘车体验,滴滴不断放宽审核标准。其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甚至公开宣扬,“未来不会存在多家并存的局面……只有一家活下来。我们的目标是100%的市场份额……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她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中国还存在反垄断法,其主导下的广告,低俗之极甚至有淫秽之嫌。


价值判断与文明进步


我国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在总则里旗帜鲜明地倡扬社会责任,几乎是全球公司法的通例。资本总是带有原罪,需要以社会责任衡平和矫正。


然而,缺乏价值观的引领,社会责任,却经常沦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例如,外卖平台会说,满足民众的便捷就餐需求,就是我的社会责任;滴滴也会辩称,满足亿万民众的便捷出行需求,就是我的社会责任……


此时,重读经典,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显得格外重要。多读好书,让良知时刻关照自己的内心,不要让意志为外物所动摇,沦为外物的奴隶。


享誉全球的法哲学巨子罗尔斯教授,在其传世名著《正义论》中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最核心的价值。认识体系的核心价值是追求真理,社会体系的核心价值则是发现并分配正义。而正义,是“理性的人们在初始状态下能够接受的普遍的善”。每个人都拥有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因此,正义否认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不承认许多人享受的较大利益能够绰绰有余地补偿强加于少数人的牺牲。


正义的位序应当是:其一,人的生命、自由与尊严;其二,机会与财富的差别待遇。只有在不侵犯第一位序价值的基础上,才能追求第二位序。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以满足自身的便捷出行需求为由,要求郑州空姐、温州女孩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滴滴在拥有最可靠的安全能极之前,不能为了市场份额,降低司机审核标准,并上线顺风车业务。类似地,各大叫餐平台,在没有能力解决环保问题之前,也不能利用人性弱点,扩大市场份额,听任垃圾肆虐,将矛盾与负担悉数推给社会。


当然,在这个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年代,终极追问是,如何处理人类与技术的关系?卢梭在《论人类平等的起源》中提出的经典命题是,科技发展必然伴生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吗?卢梭给了一个逆向的结论,认为人类应当对技术进步抱以积极而谨慎的态度,因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人伦社会,是一个伦理意义上的存在。


当下,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正在催生能够分析人类并跟人类展开交流的算法,这些算法的执行能力,将很快超越人类医生、司机、士兵与银行家,最终将数亿人挤出就业市场。正当人们普遍担心失业问题时,苹果公司的CEO库克却更担心人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没有对结果的敬畏之心。“科技本身是不够的,一定要让科技与文化、人文结合起来,才可以让它理智。”已故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无论技术如何进步,都不能以消灭人际交流为目的。在资金与技术裹挟着商业利益一路狂奔的路上,一个最本源的问题是价值判断,即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否应当大面积、全方位地向生活消费领域渗透?我们是否应当向欧美国家学习,将新技术更多地用于生产与制造领域?而在生活领域,慢,或许才是生命的本质。


生活的脚步,无须步履匆匆,紧赶慢赶,也赶不上地老天荒!


《探索与争鸣》人间体

联络员小探

xiaotanxiaosuo

转载 | 合作 | 咨询 | 建议

长按扫码加好友


END

人文社科学者的平台


《探索与争鸣》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联系电话:021-53060418

投稿邮箱:tansuoyuzhengming@126.com

版权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