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争鸣 · 新刊速递丨2019.02
◆ ◆ ◆ ◆
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有学术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 ◆ ◆ ◆
新刊上架
2019.02
封面
封底
封二
封三
目录
圆桌会议
重新发现江南:新问题与新进路
王国斌
从过去千年江南经济史的视角观察江南
葛剑雄
从“苏松常太”到“沪苏锡常”
王战
江南崛起的文化秘码
朱寿桐
江南作为期诣空域的意义销蚀
周武
从若干“大事因缘”看江南区域的近代变迁
佐藤仁史
田野中的近现代江南社会与文化
吴滔
回归“前乡镇志”时代 :明清市镇历史的知识考古
顾琴
“视觉江南”与现代世界
——作为现代性先导的近代江南视觉文化
本期特稿
杨国荣
论伦理共识
陈 忠
涂层正义论
——关于正义真实性的行为哲学研究
学术争鸣
夏 莹 邢 冰
论“流氓无产阶级”及其在当代哲学语境中的嬗变
思想
中国知识体系建构(之一)
王列生
论知识谱系对学术研究的制约与超越
激荡 1919:全球文明的流动与互鉴(之一)
李宏图
是什么造就了文明发展的走向——20 世纪初年欧洲历史的反思
政治
桑玉成
着力推进党领导一切原则下的党政领导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重识中国与世界(之十三)
任剑涛
国际规则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经济
潘英丽
中国经济与金融转型的基础条件
周 宇
金融危机的视角:P2P 雷潮的深层形成机理
易宪容 郑丽雅
中国住房租赁市场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
青年
熊道宏
近代中国“权利”概念的本土化建构
——再论严复对卢梭“民约”思想的批判
内容摘要
圆桌 | 重新发现江南:新问题与新进路
王国斌 葛剑雄 王战 朱寿桐 周武 佐藤仁史 吴滔 顾琴
《史记》三十世家,以吴太伯为第一。江南历史悠久,地域特色明显,文化底蕴深厚。近代以降,中西交冲,上海崛起,成为江南新的中心城市。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被深度卷入世界市场体系和文明体系之中,逐渐衍变为中国现代化的先行区域,并牵动和引领现代中国的整体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江南重新绽放活力和魅力,成为中国最受全球瞩目的区域之一。就此而言,江南研究已超越地方性知识而具有更普遍的意义,无论研究现代中国何以诞生,研究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还是研究传统与现代的互鉴和融合,江南都是翻不过去的一页。
与江南的活力相对应的是江南研究。自20世纪以来,江南研究早已成为中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门领域,累积起极为可观的成果,堪称世界性“显学”。但既有的江南研究多集中于明清时期,且偏重于江南社会经济变迁;有关现当代江南的研究则显得滞后,已有成果亦多局限于专题或个案,对江南区域共同体的形成、演变及走向缺乏通贯和整体的研究。
为了促进对现当代江南的研究,《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2期起发起“重新发现江南:新问题与新进路”圆桌笔谈。在本期圆桌会议中,王国斌教授指出,重新审视过去千年江南经济史,应考虑商业经济的演变以及政府扩大生产、减少不稳定的努力。葛剑雄教授指出,从地域格局上看,近代江南经历了“苏松常太”到“沪苏锡常”的转换,这其中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国际影响发挥了革命性和颠覆性的作用。王战研究员认为,江南文化崛起根本在于其区别于先秦文化、中原文化的五大特质。朱寿桐教授认为,现代文学颠覆了传统文化中江南审美期诣的意义,江南作为期诣空域的意义销蚀,导致重建现代意义上的江南意象面临艰难境地。周武教授认为,开埠通商、工业化和持续的战乱,是促成近代江南变局的最根本力量,深刻影响近代江南全局及其历史走向。佐藤仁史教授认为,从作为“边缘”的近现代江南基层社会出发,将时间和空间相对化,有助于获取新认识。吴滔教授指出,江南市镇史研究需要回归“前乡镇志”时代,对市镇早期历史叙事进行知识考古。顾琴副教授认为,近代江南视觉文化对传统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具有世俗性、商业性和现代性的特点。
《探索与争鸣》杂志将后续开辟同主题专栏,诚邀海内外各学科学者共同参与,在梳理和反思既有的江南史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江南近代以来的巨变,力求为江南研究开拓出新论域和新进路,并透过江南的再发现,丰富和深化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杨国荣 | 论伦理共识
【关 键 词】 伦理共识 价值共识 人的存在 社会秩序
【摘 要】 所谓伦理共识,可以理解为一定社会共同体中的不同成员对于某些价值原则、道德规范的肯定、认同和接受。这一视域中的共识既涉及对相关原则正面意义的承认,也意味着以此作为引导实际行动的一般准则。伦理共识以人的存在为本体论的前提,人的存在内含的普遍性规定,则为价值层面形成某种普遍的趋向提供了内在可能。伦理共识不仅关乎如何可能,而且涉及何以必要。从观念层面看,达到伦理共识或价值共识,首先与避免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相联系;就实践层面而言,伦理共识则从一个方面为社会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担保。达到上述意义的伦理共识,既以认识人自身为形上前提,也关乎价值态度、理性沟通以及现实的社会条件。
陈忠 | 涂层正义论——关于正义真实性的行为哲学研究
【关 键 词】 城市社会 涂层正义 正义的真实性 道德之幕 权利透明 行为哲学
【摘 要】 涂层已经成为一种有问题的普遍现象,亟需自觉的哲学关注。当人们以正义为装饰谋求私利时,正义就成为一种涂层。涂层正义是一种被盗用、被利用的正义,其生成有复杂的文明论、道德论、观念论、行为论原因。日益普及的道德感形成了一种道德之幕,道德之幕为道德、正义的被盗用、涂层化提供了可能。从野蛮走向文明是历史的总趋势,涂层正义是仍具有丛林性、野蛮性的文明社会的必然产物。涂层正义是实施者、被施者进行社会互动、共同行动的结果,在涂层行为的背后是深刻而固化的社会差异、社会不平等。涂层正义既从一个侧面佐证了社会的文明化,也可能使社会进入新的丛林状态。打破利益与阶层固化,营建透明、可流动的差异型社会,推进宏观及微观公共领域运行方式的规范化、透明化,克服泛民论,防止权利粘性,推进个体权利获取方式的透明化,对克服涂层正义有路径意义。提高社会运行的透明度、流动性,将有效减少涂层正义。
夏 莹 邢 冰 | 论“流氓无产阶级”及其在当代哲学语境中的嬗变
【关 键 词】 流氓无产阶级 流氓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主体性位置 激进左派
【摘 要】 马克思对流氓无产阶级的评价主要是负面的,但后来的一些理论家如法农、马尔库塞等人,则看到了流氓无产阶级作为革命主体的可能性。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概念并非实际存在的群体,而是一种主体性位置。随着具体情境的变化,流氓无产阶级也可能被用于填充这一位置。在当今的激进左派这里,这种观点基于一种拉康化的框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巴迪欧的“事件位”“先将来时主体”、朗西埃的“无分之分”、齐泽克的“贫民窟”等理论,都将流氓无产阶级或边缘人群视为实在界的剩余,并认为其基于偶然性与异质性的原则,具有了突破象征秩序的潜力。但是,这样的思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激进左派忽视了流氓无产阶级的流变性及其与资本的同构性,被其寄予厚望的流氓无产阶级可能摇身一变站在资本的一边。激进左派因而背离了马克思。
中国知识体系建构(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因此应努力在构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下功夫。这一切均基于足够扎实、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知识体系。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中国社会正在形成一种既根源于历史又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知识生产、流通、消费和传承的形态。另外,改革进入深水区,也呼唤建构能够适应新技术、新挑战的有效知识体系, 并形成一个与此相对应的积极有为的学术共同体。为此,《探索与争鸣》杂志于2019年开辟“中国知识体系建构”专栏,将追踪、聚焦和探讨中国知识体系建设中的新问题、新情况,诚邀相关领域学者共同参与,在既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和探索。
王列生 | 论知识谱系对学术研究的制约与超越
【关 键 词】 知识谱系 学术支撑 失真 失向 失语
【摘 要】 知识谱系对学术研究的制约,既包括正面后果的五种支撑,也包括负面后果的三种迷失。由于知识身份建构功能、知识地图参照功能、知识问题凸显功能、知识工具恰配功能和知识运作规范功能的正面支撑,知识谱系对学术研究最大限度地提供准入并确保研究有效。但是,前者也会对后者构成支配力量,容易导致学术涉身者“失真”“失向”和“失语”。学术研究涉身者必须以辩证姿态处置这一关系,在占有知识地图、遍扫视野制高点后,就能自由超越知识秩序,由此实现知识创新与知识谱系代际延展。自由超越的可能在于,愈是获得知识谱系功能支撑,就愈能实现知识创新与知识谱系延展。
激荡 1919:全球文明的流动与互鉴(之一)
由2019回望1919,一百年前,全球各大文明纷纷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欧美文明自近代以来,显露峥嵘,渐趋极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压倒性地位。然而辉煌的十九世纪过后,却继之以一场空前规模和空前惨烈的世界大战。既有文明的衰落和崩溃,令全欧洲人心思变,“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以致王冠成打地滚在街上而无人拾取”。而在东方,已有逾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正接受欧风美雨的侵袭,被动卷入世界市场体系,现代化蹒跚起步的同时,也经历着异质文明输入后带来的“排异”阵痛。这一时期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诸如国际联盟体系的规划与失效、民族自决原则的应用和民族主义思潮高涨、苏联的诞生与现代化路径重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泛滥与恶果,都对20 世纪中后期及至21 世纪的当代世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正是在这样的动荡时代,当时全球范围内一批先进的智者,开启了对人类文明的反思。诸如斯宾格勒提出的“西方没落”说、汤因比建构的文明史观,均为时贤对于时代重要精神的回响和反思。由东方而言,中西文明碰撞的结果,孕育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等各种新思潮,在这个时间点,它们正如躁动的胎儿,令母体经受着生产的苦痛,却也蕴含着文明再造的希望。因此,无论研究现代中国百年来的肇始、演变、发展,还是放眼全球,聚焦世界文明的百年经验并从中汲取智慧,1919 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间节点。为此,《探索与争鸣》杂志于2019 年开辟“激荡1919 :全球文明的流动与互鉴”专栏,诚邀相关领域学者共同参与,在既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和探索20 世纪文明变革、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等一系列重大命题。同时,鉴于今天人类又一次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期待通过“激荡的1919 :全球文明的流动与互鉴”专栏的开设与研讨,给当下世界以启迪,给人类未来以殷鉴。
李宏图 | 是什么造就了文明发展的走向——20世纪初年欧洲历史的反思
【关 键 词】 一战 欧洲 民族主义 文明 发展道路
【摘 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创了世界文明历史的新篇,在正负两方面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遗产。高涨的民族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持续引发历史悲剧,而以英法为代表的国家则在战后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性的新文明发展道路。不同的国家走向了不同的文明发展道路,从而不同的民族、人群具有了不同的历史命运。历史学研究者必须思考、探讨与回答是什么造就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方向,从而避免悲剧的再度重演。
桑玉成 | 着力推进党领导一切原则下的党政领导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关 键 词】 机构改革 党政领导体制 制度化 规范化 党的领导
【摘 要】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了党领导一切的原则。紧接着通过深化党政领导机构改革,将这一原则贯彻到组织结构和领导体制之中。党政机构改革为推进党政领导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课题和新的契机。党政机构改革实现了党和政府管理职能的进一步整合,为有效管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是同时,党政机构改革也带来了体制性、职能性以及关系性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如何按照习近平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的要求,着力推进机构改革后党政领导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有必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党在推进党政领导制度化规范化方面所积累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按照“完备、稳定、管用”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促进党政领导制度的成熟和定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宏大愿景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和政治基础。
重识中国与世界(之十三)
任剑涛 | 国际规则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关 键 词】 全球化 国际规则 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摘 要】 从晚清至今,中国一直处在适应、拒斥与重构国际规则的矛盾状态,这直接制约了中国国家治理的态势与结果。从历史演进来看,这一时段的中国经历了由崇尚德性到尊崇规则的国际认知变化,面对国际条约体系遭遇立约、废约与修约的复杂过程,最后在国家独立具有保障的情况下,经过一段自陷孤立,终于走上融入国际规则的轨道。正是在顺应国际规则的40年中,中国的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家治理绩效明显提升。在经济增长的鼓舞下,中国再次萌生修订甚至重构国际规则的强烈愿望。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旨归,导向新的国际规则体系,正成为中国近期努力的方向。
潘英丽 | 中国经济与金融转型的基础条件
【关 键 词】 经济转型 金融转型 金融服务实体 基础条件 政府职能转换
【摘 要】 国内关于经济与金融转型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历史观,大多都是就事论事,改革举措治标而不治本。资金是社会稀缺资源的支配和使用权,金融资源的配置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中国金融体系的扭曲造成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失衡。中国经济转型的三重内在规定性(开发内部消费市场、加快产业升级和消费服务业发展、加快供给侧改革),对金融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需要构建稳定的货币信用环境、个人和企业信用的共享数据库、规范有序使用私密信息的法律体系,健全金融“普惠性”的基础制度。功能良好的金融体系还需要健全的基础性经济制度的保障。当前金融业面临严重的“资产荒”,而“资产荒”首先是“好企业荒”。为此,需要培育有效率的企业组织,拓宽产业投资渠道,为优秀企业家人才和金融投资家人才提供更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使之退出金融的第二财政功能与信用担保。
周宇 | 金融危机的视角:P2P 雷潮的深层形成机理
【关 键 词】 P2P 网贷 互联网金融 爆雷 雷潮 金融危机
【摘 要】 2018年6月至8月,我国P2P出现大规模雷潮,这次事件首次向世人展示了由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型金融业态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在P2P发展的初期阶段,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受惠于大数据的使用,P2P网贷克服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有助于降低信用风险。而2018年的P2P雷潮以事实证明了P2P网贷不仅没有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反而加重了这一问题,舆论和媒体对金融创新持有的盲目乐观态度也进一步助长了道德风险的发生。从金融危机的视角看,道德风险、信息的不对称和基于预期变化的自我实现共同构成了P2P雷潮深层次的形成机理,因此,无论何时金融创新都不应该成为放松监管的理由。监管部门需要彻底消除市场存在的刚性兑付预期,进一步完善P2P网贷平台的监管体系,从多头监管、双头监管过渡到实施单一主体监管的管理模式。
易宪容 郑丽雅 | 中国住房租赁市场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
【关 键 词】 住房租赁市场 初始条件 本质特征 居住正义 租金定价 租金贷
【摘 要】 当前,国内住房租赁市场乱象四起的主要原因在于理论上准备不足,从而无法把握市场的初始条件、本质特征、发展原则及核心问题。中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初始条件是,终极所有权缺位的土地产权制度、极高的居民住房拥有率、高房价、投资炒作为主导的市场、住房产权制度的复杂性等。这些是市场的现实基础,要制定适应市场的政策就得对其进行重大改革。住房租赁市场的本质及核心是保证中低收入者的基本居住条件,实现社会居民正义。要做到这点,市场要回归到居住消费功能上来。在这个前提下,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通过相应制度安排保证财政投入的有效性、租赁性住房分配的公正性、租赁住房市场运作的市场化,以及绝对保证租赁者的利益。除了公共租赁住房之外,对住房市场的价格管制是必要的。这既需要对租客利益绝对保护的制度安排,也需要使住房租金限制在租客收入中位数的30%水平之内。对于市场流行的“租金贷”,政府必须坚决取缔。
熊道宏 | 近代中国“权利”概念的本土化建构
——再论严复对卢梭“民约”思想的批判
【关 键 词】 权利 本土化 严复 卢梭 概念史
【摘 要】 自1864年《万国公法》以“权利”翻译rights始,汉语词汇“权利”就不断获得新的现代意涵,并逐步被建构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政治概念。对探究这一概念的本土化进程而言,严复关于卢梭“民约”思想的批判论述具有重要的讨论意义。尤其是严复《〈民约〉平议》一文,因其展现了不同权利概念之间的冲突,能够成为一个颇具分析价值的思想片段。通过梳理严复在该文中对卢梭权利观点的评述,结合背后赫胥黎的论述,能够看到“权利”的本土化建构朝着两个方向进行:表达了非道德正当性的权利概念,以及融合了现实化、竞争化和力量化意涵的权利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卢梭笔下的“权利”原本有关政治秩序合法性的内涵丢失了,但卢梭思想的引入却为近代中国“权利”的本土化提供了思想载体。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END
人文社科学者的平台
《探索与争鸣》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联系电话:021-53060418
投稿邮箱:tansuoyuzhengming@126.com
版权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