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景扫描︱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主题论坛:网络时代的知识付费与知识获取

李秋祺 探索与争鸣杂志 2020-10-05

◆ ◆ ◆ ◆

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有学术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官网地址    http://www.tsyzm.com

◆ ◆ ◆ ◆


全景扫描 · 编者按

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主题论坛:网络时代的知识付费与知识获取


撰稿人:李秋祺

 

2019年4月18日,“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第二场主题论坛“网络时代的知识付费与知识获取”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近年来网上盛行付费音视频课程,不少学者参与其中,成为主力,这些形式的知识获取被人们称为“知识付费”。普通听众可以用付费的方式购买著名专家学者和各界名人的授课内容,不少学者藉此成为“网红”,在获得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靠前所未有的流量积累起财富。为了对这一新兴的知识传播形式展开讨论,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在传播知识方面的优势与弊端,以及未来走向等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探索与争鸣》杂志社联合举办了此次论坛。论坛邀请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荣跃明、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宋伟、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陈龙、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王迁、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刘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贵良等嘉宾。嘉宾们围绕着“什么是知识付费”、“知识付费的社会功能”、“知识分子何去何从”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方笑一教授、《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主编叶祝弟共同主持了讨论。以下整理为即兴发言,部分发言未经本人审阅,亦非发言现场顺序。


什么是知识付费:一个学理的分析


荣跃明:

付费是知识生产和消费的结构性变化



荣跃明教授认为,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探究知识付费现象背后的运行机制,以及由它带来的一些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知识付费是知识生产和消费的一个结构性变化,是一个新的阶段。首先,从经济学视角来看,人们在获取、学习、接受知识,都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消费的过程。每个时代由于经济生产技术的各方面的条件不一样,知识生产的结构都是不一样的。网络时代的知识付费是典型的、具有网络时代特征的。


网络文学也可以看作是知识付费的形式。早期的网络文学没有门槛,在网络资本的支撑下,创建了一套知识付费的模式,从此形成了一个所谓的网络文学产业。现在中国的网络文学大概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可以跟好莱坞电影、可以跟日本动漫、韩国的电视剧相媲美。网络文学背后就是一种知识生产方式的结构性变革。总体上来说,知识生产和消费的成本降低了,在社会层面上由知识连接的人类的社会关系也因此发生了改变,因为支撑背后所谓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变化。由于门槛降低,知识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中对传统意义上知识权威的解构是非常明显的,导致了权利的转移以及分散。当然,如果没有资本的介入,知识付费也不可能形成。基于知识付费的这种获取,也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跟资本介入的所有的领域都一样,资本有它自身的局限,它必定会利用资本的这个强势,采用很多的手段来进行知识垄断。这迫切为我们提出了一种要求:中国在进入网络时代之后,如何更好的把握知识生产结构的改变?在由知识付费和生产带来的机遇中,尽快的建构中国对于知识生产自身的话语体系,来推进我们的知识生产,传播中国的知识体系。


陈龙:

知识付费是社会不安全感的一种症候



陈龙教授认为,知识付费是现代性进程当中,规定性情境的媒介生产。怎么来看知识付费的奇观现象?第一,他认为哈特 穆特的社会加速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社会加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我们希望尽可能从生活呈现给我们的调色板上实现尽可能多的选项,把生活过到淋漓尽致的程度。技术加速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知识付费是技术加速带来的一种新形态。加速社会不停的往前走,没有一个东西能够固定下来,都是碎片化的。


第二,我们要从消费社会的角度来理解。市场已经形成了,里面有权威和大众,这个社会结构关系是存在的。社会是一个乌合之众的社会,他们对权威知识的膜拜,为知识的商品化创造了可能性,从消费社会来看它又是一个正常的东西。知识变成消费社会里面的商品之后会给人们带来不适应,哈特穆特认为这种不适应是一个过程,最终要走向适应。


第三,知识付费是作为现代理性的一种形式。这个现代理性,首先是市场理性、市场逻辑、资本运作。资本是逐利的,哪个地方可以创造利润,资本就会过去。作为现代理性的知识付费生产过程当中,资本引进了大数据、算法技术做支撑,一切尽在掌握,这个就是网络时代知识付费阶段的特点。


总的来说,今天如果仅仅将知识付费看作是一种媒介生产、一种商业形式是不够的。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安全感,知识付费是这个社会不安全感的一种症候。本来我们说社会发展是信息共享才会向这个社会向高级形态发展。知识私有化反而造成一些社会问题,阶层的对立更加强了,阶层的知识鸿沟更加剧了。


知识付费的社会功能


刘擎:

社会化过程包含着人类精神的再生产



刘擎教授提出,知识付费的新意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发布门槛大大降低,任何人只要有一个网络帐户,原则上就可以发布信息,只要有人买他就可以生存。在这个网络时代,构成了一个非常开放,当然也是鱼龙混杂的竞争市场。二是知识的指标商品化,商品化这个事情并不是在知识付费这个年代才出现的,其实我们的知识一直是付费的,大家上学的时候要付学费。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免费的,是由国家在付费,其实它是有成本的,所以付费并不是一件多么骇人听闻的事情。


从启蒙时代开始,西方社会做百科全书,他们叫启蒙的生意,同时也在传播思想文化。知识并不是因为商品化而带来原罪,但是商品化确实会扭曲很多东西。当一个东西要保持它的一种在智识上的高贵、典雅的时候,必须是在少数人之间传播。这跟我们平等主义的理念是相矛盾的。商品化是在迎合需求,而知识是一个特殊的产品。假如你在淘宝上买一个没用的东西,它会误导你的生活;如果是精神产品的话,它会麻烦很大。我们作为人类社会或者说政治社会公民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人类精神的再生产过程。因为知识介入了我们怎么认知世界的过程,它就变得特别重要。也就是说,当知识付费抢夺了教育本身的功能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它提出一些伦理要求,因为我们要长大成人,要成为合格的社会的一员,在人生问题上和人际之间交往当中应该有一些伦理要求,而不是说卖得最好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文贵良:

“知识付费”如何造就鲁迅和沈从文



文贵良教授试图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第一,20世纪知识传媒的发展对新文学作家的生存状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鲁迅1918年的时候还是在教育部任职,当时的他已经37岁了。他之所以在十几年当中成为一代文豪,有两样东西拯救了他,一个是白话文,没有白话文鲁迅就出不来;另一个是新媒体,当时有《新青年》等杂志不断给他提供舞台。第二个例子是沈从文,他当年到北京以后小学毕业没多久,完全是靠自己创作,然后借助报纸和杂志发表,发表之后有了稿费就可以生存下来了。到了1928年,他到上海,跟出版社之间矛盾很激烈。他的文章批评上海不好,其中一个原因是上海出版界对他压榨很厉害。但是,没有上海出版界不断给他出小说集子,沈从文后面的成功就要打折扣。鲁迅和沈从文,他们有一种受伤的感觉,但是在受伤当中成功了。当然,鲁迅和沈从文所遇到的情况跟今天不一样,但是从知识生产媒体传播角度来讲,不要对知识付费现在的网络媒体那么排斥,它对于文学发展来说是一个好的事情。


第二,从学习角度来讲,我们的传统学习模式是两类:一类是师徒模式,一对一,师傅带徒弟,在边学习、边实践、边工作,它的特点是局限性非常大;第二种模式是学校教育模式,是一对多,这个里面的成本国家会承担一部分。到网络时代这样一个学习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就是一对无限多,因为你可以不断的选择,付费就是付给这个平台。


这样一个学习模式,对于一个有求知欲望的人来讲是好事。问题是,人文知识分子能不能守住这个阵地?80年代知识分子还有一点责任担当,90年代以后社会上最为时髦的知识就是经济学,00年以后股市知识很火爆。相对来说,人文学科尤其文学领域,就逐渐变得比较边缘。


面对知识付费,知识分子何去何从?


郭强:

让更多的私有知识变成共有知识



郭强教授提出的问题是,知识付费是谁的知识、是哪方的知识,付费是付给谁,是谁的知识可以付,然后是哪一类型的知识可以付? 第一,知识化、社会化与现代性的交汇,每个人都是知识付费者。当知识付费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状态的时候,我们社会知识化非常明显,不仅仅是网络的知识付费。为什么这么多的年轻人愿意付费去买这些东西,因为没有知识你的社会化程度是不可能提高的。你要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一定要去购买知识。


第二,知识化生存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方式。我们要成为现在的社会人,一定要知识化,意味着你要接受知识付费。按照通常的说法,现代社会就是理性化的过程,没有知识就没有理性。你要进入现代社会,必须以知识化为核心内容。这里面有两个概念,社会的碎片化和知识的断裂性。现代社会有多种特征,从传统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多种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碎片化。当知识碎片化的时候,当你的知识有缺陷的时候,就给知识付费提供了最基本的一个条件。


第三个,当知识成为商品的时候,进入了市场社会。其中,一类是公共知识和共有知识。你的知识本来是共有的,不需要掏钱的。当公共知识的个人化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完全进入了市场社会。


第四,应不应该让网络知识付费膨胀起来?郭强教授认为当我们人类的进步、文明发展取决于我们私有知识变共有知识,当更多的公共知识让大家享有的时候我们才进步,但是当资本扩张,更多的共有变成私有知识,这对人类的未来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知识的普及、文明的提高,要让更多的私有知识变成共有知识,这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宋伟:

需辩证地看待资本、技术所带来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的改变



东北大学宋伟教授在发言中认为,网络时代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巨大改变,让我们产生了如何面对的困惑。如何应对这种困惑?这就需要从理论层面上辩证地看待资本、技术与文化生产、知识生产之间所构成的复杂关系。关于资本、技术与文化生产,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早就有所关注。在《共产党宣言》以及1857年的政治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既批判了“资本来到世间”所带来的全面支配现代社会的异化现实,也看到了资本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历史进步,特别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改变历史的重大意义。这为我们如何理解网络时代的知识生产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其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如法兰克福学派对受资本支配的大众文化或工业文化生产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其内部也多有分歧不同,其核心问题依然是是否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文化生产方式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如何看待“资本现代性”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或者将资本视为“万恶之源”的“万恶论”,或将资本视为“万能之力”的“万能论”。这两种观念看似对立,但都存在着简单片面理解“资本现代性”或资本时代的弊端。我们应该以辩证的方法认识资本存在的矛盾悖论性,既要看到资本的历史作用,又要看到资本的历史限度,真正做到认识资本、利用资本、驾驭资本并最后超越资本,辩证地解决资本、技术与知识生产之间的复杂关系。


当下,我们置身于网络时代,正如我们已经置身于资本时代一样,这意味着,我们的文化生产和知识生产已经处于被技术被资本的支配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时代的知识付费问题已经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面对且无法逃避的问题。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随波逐流、任其摆布。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从人文的角度思考并介入人文知识生产与传播问题,注意区分人文知识与实用知识、精英知识与大众知识等,既要看网络时代资本与技术所带来的大众文化民主,又要坚守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避免人文知识生产的货币化、商品化、通约化、简约化、功利化、标准化、媚俗化、展演化等不良趋势。简言之,需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辩证的思考,迎接网络时代的新变,既能利用资本与技术、又能驾驭资本与技术,最后达到超越资本与技术——实现马克思所憧憬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


王迁:

 付费不会造成知识垄断



王迁教授认为,知识付费和知识产权法中的著作权法存在一定联系。既然著作权法保护作品,知识的传播会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很多知识形态都是作品,为了获取作品就要付费。他的回答是不会,为什么?


第一,并非所有的知识形态都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作品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形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形态和智力成果都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相反,大多数知识和智力成果是可以自由流动的信息,著作权法不予以保护,比如历史、地理知识和经研究、考证查明的事实。著作权法第一不保护思想、观点、创意,第二不保护事实。


第二,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是鼓励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如何鼓励呢?作权法要求先获得作者授权,再对作品进行传播。这就是要让作者能够从作品的创作中获得合理的回报,从而让作者产生继续创作的动力,同时给年轻一代良好的示范,让年轻人觉得创作有光明的前途。作者有了创作的动力,更多的人愿意投身于作品的创作之中,优秀作品的数量就会增长,公众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优秀作品。


第三,著作权法基本不控制公众对作品的获取,但欣赏作品往往需要支付对价。比如去腾讯视频或者爱奇艺视频,会发现不付费成为会员,很多好的影视剧就看不到,或者必须要容忍广告,有时广告很长。但是,看电影要付费,是这合理的。好比去吃块蛋糕要付五块钱,这是一个道理,电影的拍摄和传播是有成本的。那么,这会不会造成对作品或对其他知识的垄断?目前远远到不了这个程度。比如说有学生买不起很贵的书,可以去图书馆借阅。只有当网络成为获取作品的唯一渠道,同时又只能通过付费获取作品时,那种情形才可能出现。如果将来这一天真的到来了,国家就有责任和义务,保证每位公民享有基本的受教育权和获得文化知识的权利。


呼唤新精英型的大众知识分子


周志强:

知识权威主义的铁幕已经落下



周志强教授戏谑地认为,“知识越来越反动”的时代到来了。黑格尔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理,真理在它的实现的过程中、完成它自身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东西只有肯定性,没有否定性,就不叫真理。现在,知识购买的过程就是一次知识崇拜的过程。被你花钱买来的知识,你是不愿意丢弃它的。你也不愿意质疑它——自己购买的商品是不容许别人侵犯的,否则这个商品就会贬值。所以,这跟传统的教育付费不一样。在大学里面你学的东西不应该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利用知识去反思的一种手段。


现实当中只有这三种知识才可能成为核心商品。第一个是实用主义的知识——只要有用的就是好的。对于个人生活和个人思想来说,倾向于读书有用论;第二个是经验主义知识——经验是单薄和单一的,可是这种单一有一种好处,可以带来强烈的掌控幻觉;第三个是“知识权威主义”,知识付费会创造一种商品化的知识权威,很多知识付费的网站打造的老师都是穿着西装,带来知识帅哥或者知识美女的感觉,这是今天知识偶像化的另外一个副产品。


从这些角度可以理解为什么知识付费在中国这么兴旺发达。第一,中国的高等教育思想生产匮乏,知识生产过剩。许多人对于毕业之后的自我教育不知道该怎么办。第二,人们存在焦虑心理:每个人都特别想珍惜一点什么,却不知道应该珍惜何物。于是,“知识”成为可以提供一点心灵充实感的东西。

他认为,知识付费应该呼唤新精英型的大众知识分子。今天已经到了知识大众的时代,一个是经验型的知识大众,一个是精英型的知识大众。今天新精英型的知识大众如何构造,人们在未来的知识付费当中如何确立自己的知识观念,这个是要留给我们思考的。





《探索与争鸣》人间体

联络员小探

xiaotanxiaosuo

转载 | 合作 | 咨询 | 建议

长按扫码加好友


END

人文社科学者的平台


《探索与争鸣》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联系电话:021-53060418

官网地址     http://www.tsyzm.com

版权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叶超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