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有您|植保学院科研团队介绍(第二期)
培养一流植物医生,
践行强农兴农使命,
担当强农兴农重任!
小保接着昨天的内容为大家带来了最新一期的“研途有您”,植保er快和小保一起来看看植保学院还有哪些科研团队,来了解这些以一人专心致志,育万千祖国花蕾的教授们吧!
|王晓杰教授团队|
带队人:王晓杰教授
■团队情况简介:
团队现有博士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主要针对小麦条锈菌频繁变异导致品种抗性丧失的生产防控难点,开展条锈菌分子检测、病菌侵染致病的生物学基础、小麦抗病性及利用等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研发了条锈病早期诊断技术,阐释了小麦条锈菌侵染致病和寄主抗病机理,创制了新型广谱小麦抗病材料。坚持每年评价我国主栽小麦品种和高代系材料的抗病性,为我国小麦抗病育种提供指导。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国家973计划课题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近20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先后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优秀青年基金、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长江学者、青年拔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支持计划。
■团队成员介绍:
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26名;本科毕业生11人,本科科创生5人。现有在读博士生16人、硕士生22人。培养的研究生中,获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优秀硕士毕业生称号1人,获校级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21人次,获国家奖学金5人、校长奖学金2人。
王晓杰,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锈病防控岗位科学家。
汤春蕾,女,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开展小麦条锈菌致病性及小麦免疫应答机制研究。
王建锋,男,博士,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开展小麦抗条锈分子机理、抗病资源的发掘及抗病新材料的创制研究。
|昆虫种群遗传学与抗药性团队|
带队人:陈茂华教授
■团队情况简介:
团队现有成员2人,包括陈茂华教授和彭雄博士。主要研究小麦蚜虫和果树食心虫的种群遗传学、抗药性和综合防治,利用田间调查、室内饲养、生物测定、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组学、基因编辑等方法研究环境选择压力对害虫种群微进化和发生规律的影响。陈茂华教授2010年作为海外高级人才引进到植保学院,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20次,国内学术会议做报告4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子课题、陕西省重大专项子课题、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编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2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担任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等6个SCI期刊和《生物安全学报》《热带生物学报》编委,任中国昆虫学会外来物种及植物检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药剂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保学会外来入侵专业委员会委员。彭雄博士2020年留校任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各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加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9次,做学术报告5次。
■团队成员介绍:
团队先后培养博士生12名,硕士研究生40名;本科毕业生23人。毕业的研究生中,有9人在高校任教,8人在研究所工作,多人在政府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任职。
陈茂华,湖北武汉人,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作为海外高级人才引进到植保学院任教,主要从事昆虫分子生物学和害虫综合防治研究。
彭雄,男,湖南娄底人,毕业于西南大学(学士)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和博士),2020年留校任教,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各1项,以主要完成者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加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9次,做学术报告5次。担任多个英文SCI期刊以及《植物保护学报》和《昆虫学报》等中文期刊的审稿人。
这一期的“研途有您”就到这里结束啦!
希望对大家选择科研方向和
指导老师有所帮助哦!
猜你想看:
编辑|罗雨霏
审核|张馨楠
终审|康 霓
指导|宋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