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位市委书记推荐好文:受不了苦、吃不了亏,不要当干部!

2018-04-26 天天热点报道

请点击上面  免费关注本账号!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网(rmltwz)


最近,秦皇岛市委书记孟祥伟向全市干部推荐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人须在事上磨》,希望干部戒掉官气娇气惰气,这篇文章到底说了什么呢?


人须在事上磨

文|杨学博

《传习录》记载了明代大儒王阳明与弟子的这样一段对话。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的确,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无事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一旦遇到问题就内心慌乱。王阳明认为,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这一观点可谓意味深长。

 

现在的年轻干部,学历相对较高、书本知识丰富,特别是身处互联网时代获取大量信息,谈起道理头头是道。然而,有人却慨叹“懂得许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道理的供给和做事的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所懂非所用,所需非所有。在未经历具体的事之前,知识和经验都停留于观念层面,是潜在的、异己的、尚未唤醒的;惟有经过事的检验,人的观念才会受到触动,才会对哪些道理尚不透彻、哪些信息与做事并不相干有清醒认知,才会去更富针对性地读书学习。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干部来说,平时保持良好状态与平和心态并不难,难的是在面对矛盾和问题、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还能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干部说,能提前想到的,都不是问题;临时碰到的,才是问题。许多问题难就难在突发性、偶然性,无法提前做出预测和准备,没有规律和经验可循;难就难在无序性、叠加性,往往是“一事未平,一事又起”,甚至“多点冒烟、到处起火”。诸多不确定性,对干部的心理承受力、综合协调力、局面把控力提出了全方位考验。有的年轻干部之所以不够成熟,正是没有过好这一关。提倡“在事上磨练”,就是要学会在实践中而不是口头上、在战场上而不是舞台上摔打和进步。

 

想舒舒服服、无忧无虑,就不要当干部;受不了苦、吃不了亏,也不要当干部。在事上磨练,需要经历漫长痛苦的过程。从遇到问题之初的吃惊慌乱到分析研判的艰辛思索,从协调各方的劳碌奔波到最终解决前的耐心等待,压力不可谓不小。然而,正是在这样日积月累的尝试和失败、等待和希望、煎熬与奋起中,在经受各种委屈或批评后,年轻干部的身板才会更加健硕,实现从茧到蝶的飞跃。成长的烦恼,谁也不能跨越,无人可以替代,该走的弯路,一步也少不了,惟有迎头而上、勇敢经受。

应当看到,经历多并不意味着能力就自然而然提升。有的人碰壁不少、成长缓慢,长期在低水平徘徊,问题不是出在不经事上,而是做事不过脑、不走心,看似经历十年,经验只有一年。要破解这一困境,关键是学会找规律、想办法,举一反三,在同类的事情上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同时,开阔胸襟、强大内心,把自己的心磨出厚厚一层茧子,努力不为诱惑所困、不为琐事所烦、不被情绪所扰,做到定力不减、初心不改。

 

在谈到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时,有人曾用过“墩墩苗”的比喻。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在普通岗位上经历过一些难事、急事、复杂的事,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国情、社情、民情。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多在事上磨,年轻干部就能不断获得持续成长的动力。( 人民日报2017年3月24日)

另外,前不久这位市委书记还在朋友圈推荐过另一篇好文章《我叫山果》,同样选自人民日报。孟祥伟在朋友圈里说:“昨晚在另一群里看到《山果》一文,看了两遍还是难以忘怀释手,真是感动人。太值得一读,中国还有太贫穷真善良的人!贫穷得让人心惊心颤,善良得叫人落泪无言。”


我叫山果

文|黄兴蓉

我常抱怨日子过得不称心。我知道这么想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人朝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但是怎么算过得好?应该和谁比?我不能说不模糊。前些日子我出了一趟远门,对这个问题好像有了一点感悟。


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


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劲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了很多核桃,但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我问。


“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说。


“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


“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


小姑娘马上说:“我们带的有干粮。”


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你带的什么干粮?”


“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


“你带的什么干粮?”那位乘客追问。

“红薯面饼子。”


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


有人问:“多少钱一斤?”

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


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把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对她说:“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


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4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药。”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

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她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大爷!大爷们!”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时穿,阿婆……”声音是哽咽的。“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车上一阵混乱之后又平静了,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连同那个小小的沙窝站,那个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那份心灵深处的慈爱消隐在莽莽群山中……

如果您觉得文章好,

别忘了给更多人

咱们一起来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