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讽刺!纪委如此突击检查!官方紧急纠偏!

2018-04-29 天天热点报道

请点击上面  免费关注本账号!

来源:天天热点报道综合纪检读库、常德发布、弄潮号、光明网

最近,一则有图网帖在社交媒体上首先曝光。这个题为《市纪委突击检查教育局办公用房》的公文是湖南津市纪委的一份通报。该公文称,4月21日,湖南津市市纪委由一名常委带队,突击检查了津市教育系统办公用房及主要领导的办公室摆放物品的情况,“检查办公室时,发现抽屉有烟、咖啡、零食以及文件柜出现小说、散文等与工作无关的书籍”。这个公文,引起了公众热议。



4月27日,津市市委通过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社交媒体账号回应称,上述公文所称检查的过程中存在标准把握不准、检查方法不当、工作程序欠妥的问题。有媒体报道说,“常德市纪委不愿具名的相关负责人点评津市市纪委此次事件称,个别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在开展‘四风’问题监督检查时,采取强行翻看手机、打开桌椅抽屉和公文包等方式方法,偏离了监督执纪的正确方向,造成了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


湖南津市市委关于《市纪委突击检查教育局办公用房》有关情况的说明


4月24日以来,一则《市纪委突击检查教育局办公用房》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引发热议和关注。津市市委高度重视,迅速责成津市市纪委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据查,为全面落实纪律和作风建设要求,4月21日,联系教育系统的津市市纪委常委王华与津市市纪委派驻教育局纪检组对教育系统办公用房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将检查的基本情况形成提醒意见,未经审批转发至津市市教育局纪检工作微信群后,被不断转发扩散。

对照执纪要求和程序,此次检查过程中存在标准把握不准、检查方法不当、工作程序欠妥的问题。津市市委已责成津市市纪委举一反三,认真吸取教训,进一步规范监督检查行为,确保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不走调不偏向,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切实抓好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中共津市市委

2018年4月26日


相关阅读


纪委突击检查办公室,矫枉无须“过正”

“检查办公室时,发现抽屉有烟、咖啡、零食以及文件柜出现小说、散文等与工作无关的书籍。”湖南常德津市市纪委常委王华在4月21日带队突击检查教育系统办公用房后书写的一份问题通报在社交媒体上不胫而走,引发舆论热议。4月26日,津市市委通过常德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常德发布”回应称,此次检查过程中存在标准把握不准、检查方法不当、工作程序欠妥的问题。

这不禁令人联想到2016年9月9日,山西长治屯留一中南校区部分教师在工作期间中午到饭店自费聚餐饮酒,被屯留县纪委通报批评。消息一出,群情鼎沸,教师自费AA制聚餐,自带酒水,本来属于私人生活的范畴,却遭到全县通报批评,屯留县纪委的做法被人指责“小题大做”。后来, 长治市纪委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对屯留一中部分教师聚餐饮酒被县纪委通报一事的初步核实处理情况”,认为在处理依据、处理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当不妥的问题,撤销了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展开追责。

咖啡、零食、与工作无关的小说、散文、时事等书籍,竟然成为纪委突击检查通报反映出的“情况”,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正是由于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因此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更需要注意方式方法,掌握好执纪执法的“标尺”和“边界”,避免出现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的情况。

从屯留教师自费聚餐被通报批评到津市纪委突击检查教育局办公室,地方纪委遵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厉行节约,狠刹奢靡浪费之风,治理官员超标办公用房的行为无可厚非,但是应当注意正确把握政策标准,在突击检查前需要完善监督检查方案,对检查方式、内容、措施等做出限定。纪检部门监督执纪,也应依法依规,不能越权做规定,随意层层加码。

事实上,地方纪检部门层层加码的现象并不少见,以各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婚丧喜庆有关事宜的通知”为例,初衷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在反腐败形势严峻的当下,出现部分腐败官员借助婚丧事宜大摆酒宴收取礼金,是政策出台的背景。但在中国的“人情”社会中,以刚性规定禁止党员干部举办婚丧喜庆、邀请亲朋好友未免有些不近人情。退一步来讲,可以通过细化限制参加人数、规格等,做出明确规定,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又避免出现矫枉过正的执纪情况。

与其说此次突击检查暴露了当地纪委执纪方式的简单粗暴和随意性,毋宁说是没有清晰地界定好公权和私权的范围,导致公权对私权的干涉和践踏。监督执纪,“矫枉”无须“过正”,只有以“直”矫“弯”、以“正”矫“误”,方能真正实现其“直”、其“正”。

突击检查:目的手段程序须统一

湖南津市纪委的突击检查,从行动到结果,可谓在短时间内向公众展示了一个目的与手段、原则与方法、结局与程序相背离的行动,是如何从开始让人觉得反常、继而激起人们反感、最终导致人们反抗的一个剖面的片段。如果一项工作“标准把握不准、检查方法不当、工作程序欠妥”,那么,这项工作的结果如何,不问可知。


小到一项工作,大到一个事业,其完成和成就的方式、方法、程序是第一位的事情。人们常谓“向历史负责”,其首要向历史负责的恰在于办事的程序和干事的方法。在此,程序是首要之首要。程序出错甚或根本就没有程序,则结果即使达成,其效应也一定与初始设定结果所要达成的效应相矛盾、冲突乃至根本相反。而方法不对,则即使循着正确的程序,也难以实现出于良善之意而设定的目标。由此可见,要达到基于良善本意而设定的目标,就必须将目的、手段和程序统一起来。


那种认为只要目的“正确”便可不择手段、不循程序的想法和做法,实际上是最有害于目的的想法和做法。没有程序的限制,没有方法的选择,目的就会压倒一切,手段就会成为目的本身,目的最终就会变成幌子。而正是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如果用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手段而实现了目的,则这个结果甚至还要坏于目的没有实现。因为目的达成所演绎的不择手段之手段的使用过程,是其对社会价值观戕害的后果,会大大覆盖住目的——即使是完全实现了的良善目的——所能达成的社会效益。


这一点,从湖南津市纪委的上述突击检查中即可看到。“抽屉有烟、咖啡、零食”,“文件柜出现小说、散文等与工作无关的书籍”,此为“违纪”,何以服人?对“四风”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其目的当然无可非议。但是,如果方法不当,这种突击检查,不就蜕变成了“四风”本身了吗!


在社交媒体上,公众对湖南津市纪委的突击检查无不持否定态度。由此,令人奇怪的问题也正在于:为什么公众一眼便看出问题的标准、程序和方法,有些机关却还在以此为圭臬,煞有介事一本正经地据此而为?为什么“文件柜出现小说、散文等与工作无关的书籍”这种无事生非、自曝其陋的检查及其结果还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公文中,且还以此衡量和规范他人的行为?这样的检查,这样的行文,以及这种检查和行文的背后,不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吗!而这不也正显露了突击检查的突击方向究竟应该指向哪里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