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风采 | 上海院2021年度“员工之星”——“开拓之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积极落实集团公司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部署要求,持续推进“人才强院”工程,大力选树各领域先进典型,上海院党委对在相关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10名同志分别授予2021年度“创新之星”“开拓之星”“管理之星”“服务之星”“希望之星”荣誉称号,引领广大科技人员以先进为榜样,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成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期报道2021年度上海院“开拓之星”

刘苏、孙浩


刘苏

打破垄断的“巾帼标兵”



     刘苏,中共党员,研究七部副主任、课题组长、七部与前瞻基础党支部副书记。主要从事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领域增产烯烃催化剂的创新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工作,成功开发了烯烃歧化、烯烃原料深度净化、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芳烃等高性能催化剂/吸附剂及相关成套技术,为打破国外公司长期垄断,提升我国石化技术实力作出重要贡献,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带领团队以乙烯和丁烯歧化制丙烯反应为切入点,开发了高性能烯烃歧化双功能催化剂,解决了绿色生产工程难题,实现了低值C4烯烃向丙烯的高效转化。在此基础上,拓展技术应用方向,开发了乙烯和戊烯歧化制丁烯和丙烯、乙烯和己烯歧化制丁烯、丁烯自身歧化制己烯以及烯烃原料预处理技术。2019-2021年期间,SM-2/SI-2烯烃歧化催化剂、DOX-1/DOX-2烯烃原料预处理剂和DBI-1烯烃双键异构化催化剂等产品陆续实现工业应用。以上基于烯烃双键断裂、重组的系列烯烃歧化技术和产品,使C1-C6烯烃间的灵活、精准转化变为可能,增强了我国烯烃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积极开拓煤化工领域烯烃生产新技术,参与创制了氧化物-分子筛双功能耦合催化剂,实现了合成气一步法高选择性制备烯烃/芳烃,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期刊,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


     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涉外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期刊10余篇。获中国石化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中国石化青年岗位能手、中国石化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等荣誉称号。





孙浩

开拓市场的“谈判能手”



     孙浩,中共党员,技术市场部高级业务主管。主要负责煤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技术及相关表征分析咨询服务等领域的技术市场工作。



     攻坚克难,开拓上海院特色技术市场阵地。抓准市场定位,从企业需求的源头出发,以技术咨询服务为引线,积极推动甲醇制烯烃(S-MTO)、烯烃裂解(S-OCC)、烯烃歧化(S-OMT)、烯烃异构等技术的市场推广和技术服务,在竞争激烈的技术市场比选博弈中占得先机。注重全产业链布局,通过与业主、合作专利商高效互动,建设性地将专有设备、专项分析服务等高附加值技术产品引入原有技术许可过程,在获得业主认可的同时,拓展了上海院相关技术产品市场。


     能拼敢干,全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经手的多个项目获得了较好的谈判效果:完成首套商业化MTO装置标定及后续合同履行事宜;完成OCC工艺技术首次系统外市场许可及合同洽谈、约定、履行等事宜;完成丁烯异构化催化剂、烯烃歧化催化剂、吸附剂等首次系统外市场营销推广工作并取得市场业主认可;完成专有设备首次在系统外的推广营销工作,为新领域开发给出了可操作性实践经验;开拓性地首次完成不同企业技术许可整合对外许可销售;做大做精技术分析服务工作,在众多细分技术领域填补空白。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上海院增加横向收入起到了重大支撑作用。


     近年来,成功推广十余套成套技术,各类催化剂、吸附剂应用数十次,为上海院加快成果转化速度、做大技术市场份额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物风采】第 2 期


往期回顾

01

人物风采 | 上海院2021年度“员工之星”——“创新之星”

02

形势任务教育 | 一图读懂院工作报告

03

上海院召开2022年工作会暨八届一次职代会

04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副局长何玮一行到上海院走访调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