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旋律】乱世佳人|中国网民这样看罗伯特·李

2016-04-10 老李 馨闻旋律



《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的主题曲作为奥斯卡金曲传唱了80年,虽然当年没拿到音乐奖项。


《乱世佳人》的故事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每年的4月都是这场著名历史事件的结束纪念日。



1865年4月9日——这个日子刚刚过去——美国中的南方邦联军总司令向北部合众国军队总指挥投降。


美国南北战争一直是中国课堂上世界史的常识内容,但是近一段时间来,网上对于当时南军指挥官罗伯特.李将军多有好评,意思是宁愿当败军之将,承受个人名誉上的耻辱,也不愿采纳一种意见,即把南方的妇女、青少年动员起来打游击战。罗伯特.李坚持认为战争是军人的事,游击战会打破军人、平民的角色区别,把暴力引向民间,把本该军人承担的责任、伤亡、饥馑、疾病转嫁平民,平摊到每一个老百姓头上。


其实,李将军打的是美国内战,如果是外国入侵,会不会也这样想?或者即便他作为最高统帅从人性的角度依然这样想,老百姓会否听从而甘当亡国奴?这点值得讨论。否则号召人民起来抵抗纳粹的戴高乐就不好评价了。


但是,美国后来对于南方败军将士的处理方式倒是很有意思。也让一些国人去美国游历时无法理解。有人就写文章不胜感慨。以下文字引自网上一篇转发很多的文章:


美国内战后,没列战争罪犯,没开战争法庭,没有一方追捕另一方隐姓埋名四处躲藏逃亡的情况。林肯政府还签署特赦今,南方将士全面大赦。赦令明文规定,要允许南方将士安居乐业,“不得搔扰”。而且,为了南方将士能够安居乐业,他们还得到与北方退役将士同等数目的安家费。事后证明,所有参战的南方军人真的如愿,一律作为自由平等的美国公民看待,一视同仁,并没有歧视,更没有出现秋后算帐甚至是株连九族的事情。

内战后李将军来到了弗吉尼亚州的一个的小镇。小镇的人民并不把他看作失败者,而仍然看作是将军和英雄。后来这里建立了一所大学,当地的人民以将军的名字命名这所大学,并邀请他出任大学校长。将军逝世后,他和他的战马被制成银白色雕塑,安放在学校的大厅里,永远注视着学校的师生和每一位来访者。如今,以罗伯特·李命名的学校,仍遍布全国各州,且为数不少。很多童子军团,也都打着李氏旗号,号召年轻一代要效法车将军忠诚、勇敢、严于律己的风范。


如今在华盛顿的街头广场上,有李将军骑着战马的铜像,傲然耸立;在华盛顿远郊,离当年李将军投降
只有几十公里之遥的维吉尼亚州勒克星屯镇,供奉着李将军的汉白玉雕像。


这位网友继续写道:


我心里多少有些吃惊,因为我从小到大看到的有关美国南北战争的书籍上,在学校的历史教课书上,总是贯穿着有关正义与反动的价值评判。南方当然代表的是反对进步的反动的奴隶主阶级,作为南方军队将领的李将军,当然就是卑鄙无耻的反对派,应该彻底否定和打倒,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怎么美国人自己却不这样看?

后来有机会参观美国南北战争展览,只是客观介绍而没有任何形式的进步反动、革命反革命之类的褒眨和价值评价,参观者可以在留言簿上赞扬北方也可以赞扬南方,也的确有不少大概是南方籍的参观者鲜明地表达对南军的赞赏。而美国政府和社会从来没有也不会把他们当做现行反革命、历史反革命罪犯,加以取缔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怀念和个人的是非评价。没有“胜利者书写历史”的话语霸权和官方的、权威的、单一的、必须全民接受认同的历史评价。

在美国看到和听到的这一切,令我感到震惊、敬佩和感叹,也感到我们中国人按照自己的历史和价值观对人家美国历史的描述与评判,有点越俎代庖,有点……有点自作多情。


以上网友文章转述,仅供大家思考。


音乐本身,网上《乱世佳人》主题曲的视频很多,特意选了小提琴家帕尔曼和乐队的版本,虽然画面不是全是电影里的,但音乐本身深情优美。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175ju2zro&width=500&height=375&auto=0
马克斯·斯坦纳(max steiner,1888-1971),被誉为“电影音乐教父”,他先后共创作过300多部电影音乐,3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斯坦纳在1937年转入华纳公司并成为《乱世佳人》的配乐领导者,(该片由多位作曲家参与配乐,斯坦纳是最主要的一位)。尽管没拿到来年的奥斯卡奖,但《乱世佳人》的成功使斯坦纳成为电影音乐领域当之无愧的旗手。此后一段时间,斯坦纳佳作品不断,比较知名的有《卡萨布兰卡》 《扬帆》 《自君别后》《凯恩舰的哗变》等等。



馨闻旋律

只选最好听的音乐

只用最精彩的版本



想听更多,可以点击下面的二维码,【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