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1月26日,那些消失的票房

2016-12-02 戴天文 三声



佳片云集却票房遇冷,11月内地电影市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出在一线城市之外。


作者 | 戴天文


11月底,全国各地的电影院,分别鼓足暖气或冷气,为新一批观众的到来忙碌着。然而,25.4亿的总票房,比起去年同期还下降了1.2亿,环比10月更是降低近9亿之多,无异于为从暑期档便处于低迷的内地票房,浇上了一瓢冷水。

 

在11月的每一个周末,都有不少热门影片,诸如《奇异博士》、《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我不是潘金莲》及《神奇动物在哪里》等,通过遥遥领先其他影片的排片,原本应该招揽来更多观众。可惜单片成绩并不理想,截止发稿除《奇异博士》外,票房都未达到5亿以上。

 

在一周当中,周六通常是产生票房最多的一天。回顾11月的最后一个周六,这些观众及潜在观众做出的选择,能带来什么启示?看着11月的票房数据,《三声》决定做个调研,听听不同城市的观众说说,他们为什么没有看电影。



首先是北京和上海。专业票务机构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北京和上海交替保持中国票房贡献最高城市前两位,除了人多、银幕数多这两个客观存在之外,较频繁的观影习惯,也是重要的原因。

 

凡凡(以下姓名均为化名)家住北京,35岁的他刚成家不久,两口子都在从事自由职业。为了维持还算不错的收入,他们与大多数人想象中的自由职业不同,起早睡晚忙工作,是生活的常态。

 

但他确实是“自由”的。通常,为了买到影院中间的黄金位置,他都会避开喧闹的周末,选择在周一的晚上,专门前往电影院观影。不过成家之后,他选择将更多的休闲时间放在了陪家人上,每个月也就同对象一同看两三场电影,比以往几年少了一倍还多。

 

选择在11月26日看《神奇动物在哪里》,也是因为家人的喜爱。加上《奇异博士》、《我不是潘金莲》等片,11月是他今年观影最多的月份。对年收入远超20万的他来说,“较好的体验很重要,就算IMAX贵上几十块,但肯定是我看片的首选。”


《我不是潘金莲》


在北京,周末的深夜场也挺热闹,一大早也很难订到正中间的位置。好莱坞视效大片并非他的最爱,虽然除了国产恐怖片以外他都能接受,但文艺片才是凡凡真正的挚爱。即便如此,即便只能选择高昂的票价和稍偏的位置,他更在意的是,如今能够两人一起,端着在影院刚买的冰可乐和热爆米花,享受这场视听仪式。

 

如果从独立的城市来看,北京在11月票房相比10月还有所提升,可见有固定观影习惯的观众,看电影的热情并没有被降温而浇灭。

 

同样每次都跟对象一同观影的,还有定居上海的菠萝仔。刚满26岁的她同男友在一起不到两年,但观影周期的养成,完全同凡凡相反,在男友的影响下,每周一两次的观影,成为他们约会的常规选择。

 

从事广告设计的她时有加班,只能在周末晚上两人才有空闲观影。职业敏感性,让她对影院座位有着极高的要求,表示自己“只会选择最佳的中间位置,不然宁愿改天再看。”11月26日,几乎与身在北京的凡凡同一时间,她选择了《海洋奇缘》。原因很简单,前一天已看过《神奇动物在哪里》。


《神奇动物在哪里》


与观影环境高要求相对,反而在观影题材上,她并没有特殊的指定,只要导演和口碑过得去就好,除了比如《小时代》这样粉丝向明显且口碑较低的作品,都会选择观看。佳作云集的11月,同样是她今年观影次数最多的月份。

 

调研对象对于座位的偏好差异较大,11月26日同样观看了《海洋奇缘》的广州姑娘陈钊就表示,她通常会选择坐在最后两排并于周末的最早或最晚场观影,观众少、离银幕远,开阔的视野能形成一种独特的沉浸感,“顺便也保证椅背不会被别人踢到”。


《海洋奇缘》


作为另一大票房大市,上海在11月的票房同样没有明显变化,一线城市的稳定输出,是保证票房稳定的保证。所以11月票房遇冷,问题出在一线城市之外。

 

同一天,因为闺蜜没时间,家住福州的慧兰并有走进电影院。通常她一个月会看两、三部电影,钟爱喜剧、不喜欢小说改编电影的她,最近看的是《我不是潘金莲》。她并没有在朋友圈分享心得,“只有特别喜欢的才发。”

 

虽然菠萝仔觉得电影院的套餐对年轻女性来说有如增肥剂,从不会买可乐爆米花,可同龄的慧兰对影院套餐毫无抵抗力,为了看电影,经常在周末晚上,买上套餐拉着闺蜜专门前往影院。

 

相对北京上海的电影院高覆盖率,福州的银幕数在全国城市排名20名开外,电影院的覆盖率也相对较低,一般都分布在核心商圈中,在居民区覆盖较低。在慧兰看来,住在市中心工作又相对清闲的她,是身边朋友中观影频率较高的。

 

朋友、同学、爱人,对当下年轻观众来说,都是观影时不可或缺的伙伴。不像有对象的两口子可以固定搭伴,目前尚处单身的年轻人,因朋友的安排而选择放弃观影比较常见,也是其观影频率的不稳定因素之一。更何况,在观众眼中,自己观影频率的变化,“闲”与“钱”的多少,才是最重要的。临近年底,有人在准备年会有人在准备考试。年轻人都开始忙碌起来。

 

另外,和慧兰一样,“特别喜欢”是决定是否分享或是观影的重要因素,许多年轻人表示,这个月没有“特别喜欢”的电影。

 

同样,尽管在业内看来,11月佳作爆款虽多,但在西安上学的李雷并没有提起多少兴趣。钟爱动画片的他,最近走进电影院的一次,是10月底看的《圆梦巨人》。


《圆梦巨人》


好看的场景跟童话色彩的美好剧情,是李雷挑选影片最看重的点。不过,由于这类高品质动画片在当下中国市场并没有太多。

 

在11月26日李雷最终也没有走进影院。除了他本身在学校周末还有活动,也是因为找了一圈朋友,都没时间一起去看电影。他考虑在12月“犒劳”一下自己,已经约好小伙伴,一同去欣赏《海洋奇缘》与即将上映的《你的名字。》两部完全符合他口味的佳作。

 

同样作为学生,在南昌读研究生的陈婷今年每个月一般要看3场电影,比往年多了不少,原因也很简单,“研究生有补贴了,生活费也提高了些,钱多了就能去看,以前会觉得电影票贵。”

 

挚爱推理、动漫元素及大明星的她,在11月26日的晚饭后观看了《神奇动物在哪里》。11月喜欢的影片虽然多,但7月才是她观影次数最多的时候,“我都会和好朋友一起看,暑假同学聚会,就经常去。”

 

陈婷与李雷的观影次数相差不少,但不爱在网络上与他人分享这件事是统一的。对他们来说,电影的好、坏、感悟,基本都仅限于现实中与同学、朋友的交流当中。

 

学生是对票补与价格最为敏感的人群之一。一张30元到50元的电影票对上班族来说,算较低消费,但对每月领取几百到2000元生活费的大学生来说,尤其是同朋友或女朋友一同前往,加上零食套餐,上百的支出,其实算是一次不菲的消费,在观影上严格按照计划限定数量,情有可原。


《你的名字。》


对年收入超过十万的非一线城市上班族来说,电影票完全不会构成财务压力,更重要的是电影是否“对口味”。

 

影片的类型、导演及口碑,是管锥对电影最挑剔的地方。只看高质量电影、自己独自观影,以及只坐7至9排中间这些执着,都非常符合朋友们对身为造价师的他的评价:“谨慎”、“严苛”。

 

在11月26日,他看的是《我不是潘金莲》。热爱文艺片的他,难得在自己朋友圈分享了观影体验,“(该片的)讽刺对我胃口。”

 

管锥这样更加私人的观影活动,更多的是建立在电影内容与个人口味的匹配上,与电影的大众评分及大众化程度关系较低。

 

廖先生在影片的选择上和管锥完全不同,劲爆的动作片才是从事硬件开发的他的最爱。11月26日,他还是被《神奇动物在哪里》吸引进了电影院,同样是晚饭后的场次。

 

也是因为口味偏好,通常所谓“佳片云集”的11月,并不会提起廖先生的兴趣,“最爱的还是5月份的电影,《分歧者》、《美国队长》、《奇幻森林》之类的都特别棒。”选择《神奇动物在哪里》,是因为预告片里有一段魔法打斗。不过,他并不觉得其中的喜剧元素很加分,“我对搞笑的电影没什么兴趣。”

 

喜剧电影一次次创造票房奇迹,但观众的口味千变万化,单一类型如果过度开发,很难打动新观众的同时,更会造成审美疲劳。

 

在当下观众对电影口碑愈发看中的情况下,出门逛街顺便看一场电影似乎是少数,提前通过评分和预告片等元素挑选,用票务软件买好座位,专门前往电影院观看,似乎成为大多数对电影品质稍有要求的观众的必然途径,以上几位观众,都是通过此方式在11月26日走进影院。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长按或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报名。


点击关键词 更多精彩文章


好妹妹创意人 | 港片新出路 | 马云的“春晚” 两个李安 | 只消费男主播 科幻一线怎么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