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微博做机器人.bot

三声编辑部 三声 2018-11-01

“就像是开了一家店,如果有一天因为各种原因经营不下去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呀。”


作者|张一童

设计|托马斯


24岁的研究生啾助在课间时间登陆了微博,以“千禧bot”身份上线的一瞬间,她脱离出了日常生活,变为了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啾助迅速地浏览着后台的私信,开设不到一周的“千禧bot”已经有超过15万人关注,微博私信里堆积着1000多条投稿,啾助一一编号,然后开始在微博批量发布。


“千禧bot”会对发布的每一条内容进行编号


啾助恪守着一个“机器人”应该遵循的原则,规律地处理投稿,使用统一格式发布,保持绝对中立。

 

除了啾助,每天还有数百位真人扮演的“机器人”在微博上进行着同样的工作。在数百个不同的话题下,他们收集并处理着上万个来自网友的投稿,再通过各种标有bot的账号统一发布。

 

这种起源于Twitter的内容编辑方式被称为bot。最初,一些账号通过脚本,定时定点在Twitter上自动推送天气预报、地铁消息等资讯类内容,由于不由真人运营,这些账号被称为“robot”,bot是它的缩写。

 

2017年,第一批bot开始在微博出现。尽管延续了一样的名字,但在形式上却已经发展成了完全不同的新产物。微博bot的背后往往有一到多个真人运营者,他们根据特定主题搜集投稿,再按照统一格式发布,但bot依旧保留着中立和去人格化的特点。

 

最近的一段时间里,bot正成为微博上最主要也最受欢迎的内容来源。在微博正式上线的第9年,一种新的更低门槛的内容组织方式重新激活着这个巨大公共社交空间里的UGC创作活力,并以更加聚焦和定向的方式划分出更细分也更高质量的讨论圈层。

 

新的内容形式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新商业机会的到来,一些敏锐的MCN机构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但无论是特殊的内容获取方式,还是更小和封闭的圈层,以及更微妙的情感共鸣,是否能在bot上找到新的商业出口仍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而对于大部分的bot运营者而言,这依然是一件出于兴趣的,私人的事。

 

“我想让大家沉浸在千禧年的氛围里”

 

8月17日,啾助上传和置顶了”千禧bot“的第一条微博。

 

标有使用说明的图片里显示,”千禧bot“旨在分享一些属于90年代末和00年代初的记忆,开放投稿,投稿范畴包括时代大事、老物件、流行文化、代表人物,也可投稿私人故事,形式不限。除此之外,还配了一张Windows98的图片。

“千禧bot”使用说明


“我很喜欢千禧年的感觉,它不仅仅是我们这代人的童年回忆,它处在两个千年的交际之时,有着特别的感觉。”啾助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

 

啾助喜欢千禧年带来的感觉,并希望能在微博上找到更多和她有同样情绪的人,她发起了“千禧bot”,在最初,啾助想象这是个分享时代共同回忆和个人隐秘故事的小星球。

 

“但实际上投稿里也有很多老物件、歌曲等等,投稿范畴很宽泛,最终我希望能让大家沉浸在千禧年的氛围里。”啾助说。

 

“千禧bot”提供了一个宽泛又明确的指向,它指向了某一个特定年龄段的人群,同时又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他们聚集在bot下,沉浸在啾助所说的“氛围”里。

 

另一些bot则看上去更加让人感到含糊不清。2017年,只因为“搞笑艺人bot”下的一条评论,魂君建起了“灵魂呐喊bot”,专门用来搜集各类作品里的呐喊台词。

 

“让没看过的人也感受得到的气势”,这句话被魂君写进了投稿规则里。“灵魂呐喊bot“下的台词包罗万象,不同国别不同形式的作品均有投稿,而每句台词所表述的情感也千差万别,在《亮剑》李云龙的”开炮!“下,紧接着沈玉琳在《奇葩说》里的台词“蟑螂没有爸爸!”。

 

“一个一点也不传奇的诞生。”魂君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说,“有趣就好,看到一部分人哈哈哈就挺开心的。”

 

2017年,当魂君刚刚建立起“灵魂呐喊bot”,微博上的bot还不太多,也主要以台词搬运为主。

 

不过现在,bot所承载的内容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所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宽泛。

 

一部分的bot代表了明确的喜好和圈子。比如以发布鲁迅文章节选为内容的“鲁迅bot”,发布耽美小说节选的“原耽bot”,又或是代表着整体审美偏好的“长发美男bot”,以及发布吴京表情包的“京图bot”等等。

 

另一些则是为了追求更多情绪上的共鸣。已经关闭的“意难平bot”曾经受到了众多粉丝的追捧,从电影台词到私人故事,不设限制的“意难平bot”只围绕一种情绪发布内容,尽管这些台词来自于不同的故事,但是同样的感情基调让评论区里的粉丝们迅速领悟着台词中的情感。


一些bot更倾向于寻找情绪性的共鸣


类似于“糗事bot”、“天秀bot”,一些常规的搞笑视频和搬运内容也开始被套上了bot的名号。在某一个阶段,bot本身便代表着一种内容调性,不过现在,它正演变成为一种纯粹的内容组成形式。

 

“机器人给我安全感”

 

但这并不影响阿夜继续通过她关注的十多个bot每天获取不同的内容。

 

bot把她的原本凌乱的微博首页再次归类成了数十个规规矩矩的方格,这些bot横跨了她的多个兴趣领域,涵盖了数个不同的情绪需求。

 

过去这些需求通过不同的营销号和树洞号满足。但营销号正变得越来越无聊,互相转发评论着相近的低质量内容,大量的广告占据了Lisa的首页。但更让她难以忍受的是营销号们越来越膨胀的自我意识,她原本关注着一个日本动漫的资讯号,最终还是因为对方让人厌烦的个人发言选择了取关。

 

“机器人让我有安全感,他们不发表观点,只转发内容。”阿夜说。

 

与此同时,大部分的bot都会选择在某个固定的时段,密集更新,更集中的信息获取让阿夜感到舒适。

 

更垂直的bot选题更精准地满足着她的不同需求,并带来了更高质量的讨论。通过“意难平bot”,阿夜已经吃了不少“安利”,戳人的台词背后往往意味着一部优秀的作品,每一条微博下的评论对阿夜而言都是极好的参考。


bot划分出了更垂直的兴趣取向


另一些bot则通过选题设置了更多的进入门槛。“假料bot里的假新闻都是从真实存在的事情延伸出的,只有懂饭圈梗的人才感到好笑,对于普通人来说,劝退性很强。”阿夜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

 

阿夜不仅仅是bot的阅读者,同时也是内容的创造者,她给好几个bot都投过稿,每个bot都会在置顶里写明投稿的方向和范围,创作难度很低。

 

现有的微博体系下,流量被锁定在头部账号中,没有大体量营销号的入场,普通用户几乎无法通过原创内容获得关注,但bot提供了更多可能。

 

“bot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更高的曝光度,让几个好友之间的小圈子讨论有机会触达大众平台。”啾助这样理解bot提供的价值。

 

更多的流量和更低的创作门槛,无论是追求情绪共鸣还是为了进行才华展示,bot激发着微博中大量的零散用户的创作欲望,过去的两个月时间里,有近百个bot先后上线。

 

在此之前,他们是分享小部分流量的大部分人群,现在,bot为这些创作提供了出口。

 

“我本来想的是如果能在一星期内粉丝超过5000就谢天谢地了,也做好了没有投稿自己发布内容的打算。”但让啾助没有想到的是,刚刚上线,“千禧bot”便立刻被上千条投稿淹没了,她不得不找来两个朋友一起处理投稿。

 

“我也不知道它还能存在多久”

 

就像是一个个独立的星球,不同的人聚集在不同的bot下,和过去相比,这种聚集出于一种更纯粹的内容取向,因而显得更垂直也更有粘性。

 

当bot作为一种新的内容形式在微博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一些人瞄准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机会和商机。“糗事bot”在最近才刚刚改了名字,拥有649万粉丝的它此前是一个标准的微博营销号。同时,有微博网友发现,在同一天内,有多个bot同时出现,并伴随着粉丝数和讨论度的暴涨。

 

“有一些bot向粉丝收费或者接广告,这些我们都知道的。”魂君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说。

 

但这些零散的行为依然未能回答关键问题,bot是否会带来新的商业想象力。事实上,尽管垂直的分类带来了集聚的人群,但是也让流量被分割成了有限的许多块。

 

除了“糗事bot”和“天秀bot”这种内容近营销号的bot,大部分bot的粉丝数量都在10万以下,头部bot的粉丝在5万上下,而更小众的bot往往只有几千人关注。

 

这意味着对于广告主而言,大部分bot的影响力都十分有限,由于粉丝数量过少,这种精准化的垂直往往可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而无论是投稿众创的内容产出方式,还是去人格化的bot运营准则,都阻断了IP化运营的可能。只要能提供相近的内容,粉丝很容易便会转移,这几乎是不需要什么心理成本的,“意难平bot”关闭不久,微博上很快便出现了新的”意难平bot“。

 

另一方面,去人格的中立并没有带来安全。尽管不发表观点,但是bot却作为一个楔子引发着更大范围的讨论和共鸣, 而有一些选题和引申天然是有风险的。并没有能够坚持太久,“鲁迅bot”遭到了封号。

 

bot会作为一种更长久的内容形式存在吗,啾助无法确定,“也许有一天就会出现更新鲜有趣的内容形式,bot在社交媒体中自然而然地出现,也可能会被自然而然地取代。”

 

一些“机器人”甚至可能会更早地自行关闭开关,在微博可以搜索到的数百个bot里,有不少bot已经停运,有些仅仅运营了不到一周的时间。

 

毕竟对于大部分的bot运营者而言,这是一件出于兴趣的,并且私人的事情。


和“灵魂呐喊bot”一样,大部分bot会在固定的时间开放和处理投稿


“bot的运营工作并不复杂,但是非常繁琐,一年时间足够消灭一个人的热情。”魂君说。

 

今年九月,一些关于bot运营者是否应该直接与粉丝互动的讨论在圈子里出现,偶尔会在“灵魂呐喊bot”上以“中之人”身份和粉丝互动的魂君成为了攻击的对象之一,这让他一度想要关闭已经运营了一年的bot。

 

“但是国庆的时候,一位粉丝给我留言说好久没看见我更新了,我想了想,还是决定继续做下去,至少要体面的结束。”魂君说。

 

尽管被称为bot,但是在背后,依然有着一群真实的运营者。在一个讨论组里,各种bot的运营者们分享着最近收到的优秀投稿,他们偶尔也会聊聊自己的生活,“就是一些普通人的普通日常”。

 

因为一条有争议的投稿而引发的争吵,运营者选择了关闭了“意难平bot”。啾助也不清楚“千禧bot”能运营多久,这甚至不仅仅是出于工作量的考虑,“一直沉浸在一种情绪里可能也是一件不那么健康的事情。”

 

魂君认为尽管作为平台接收着投稿,但只要他没有向任何人和机构收费,“灵魂呐喊bot”依然是他的私人账号,他有权决定是否继续下去。

 

我问啾助,如果有一天出于自己的原因不得不关闭“千禧bot”,你会感到歉疚吗?

 

“就像是你开了一家店,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经营下去而关闭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一件事呀。”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sanshengss33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点击【下方图片】 了解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