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法院新闻

2018-01-09 贵州高院


来源:人民法院报

由人民法院报编辑部评选出的2017 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法院新闻今日发布


这次十大法院新闻的选评,在内容上注重了与本报年度十大关键词、十大案件等的不重合,在形式上考虑了对新闻事件具体而微的切入口。获评的十大法院新闻包括: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在京召开、知产司法保护纲要首次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共商司法合作、司法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首家互联网法院挂牌运行、中国裁判文书网总访问量近125 亿、法院系统16 人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群众推选“我最喜爱的好法官”、我国破产处理情况全球排名上升29 位、人民法院依法再审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


人民法院报特邀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蒋惠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春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熊秋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于志刚、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王雅琴、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刚志、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夏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仁文对上述十大新闻进行精彩点评。


专家学者们认为,2017 年,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大报告体现了全党意志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成为指引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发展进步、推进中国法治文明进程的行动纲领。一年来,人民法院披荆斩棘,勇毅笃行,推动司法改革向纵深发展,法院工作收获丰硕成果。一项项改革举措,一份份工作“成绩单”,彰显了法院人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与为民情怀,昭示了前行路上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的精神。


1.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召开


2017 年 1 月 14 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在北京开幕。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按照“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要求,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设,努力建设过硬队伍,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 

蒋惠岭


“总结与部署”是岁末年初的“标配”。这次会议对2017年工作谋篇布局的科学性已经为全国法院2017年的骄人业绩所验证,而这些业绩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另外一层重要含义,那就是“司法领导力”。


近年来,司法领导力(judicial leadership)已经成为各国司法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方面的国际研讨班也经常举办。我国的司法领导力主要体现为人民法院在国家治理和法治建设中的中坚地位,体现为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的引领作用。一方面,全国法院通过组织建设、行政管理、审判管理、司法保障等司法行政工作,直接体现司法的领导力。另一方面,全国法院通过办理各类案件,制定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释,将法律中的正义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当事人,从而树立法治精神的领导地位,引领社会公平正义的方向,从司法层面上塑造社会行为规则,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树立法治的权威。尽管人民法院并不掌管或很少掌管物质方面的资源,但法院的审判与管理都无不直接体现出司法在法治建设中的领导力。


2.知产司法保护纲要首次发布


2017 年 4 月 24 日,最高人民法院 首 次 发 布 《中 国 知 识 产 权 司 法 保 护 纲 要(2016-2020)》。《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2016-2020)》 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针对专门审判领域制定发布的保护纲要,明确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措施。“纲要”在总结、归纳和提炼30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国道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创新性地提出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发展要达到的 8 个目标,力争创造更多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刘春田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2016-2020)》的发布,至少向我们传达了如下讯息:一、“纲要”是体现中国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体系趋于健全和完善,审判能力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纲要”是对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从无到有,从个别到一般,从孤立到系统,从感性到理性,历经30 多年,近百万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经验基础上的扎实而凝练的总结。二、“纲要”表明,我国法院系统为推进法治建设,落实中央提出的充分发挥司法主导作用,为保障知识产权的司法能力夯实了制度、组织、经验和理论基础,为全面依法治国组织和训练了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法官队伍。三、“纲要”具有全球化意识,彰显了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寻求知识产权的“本真”,掌握知识产权司法“规律”上有了“质”的进步,因而具备了着眼全局、规划未来的顶层设计能力。“纲要”将对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重要的作用。四、“纲要”宣示:兼乘工业革命“末班车”和全球化的“头班车”,恰逢古今中外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将会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知识产权法治的中国经验。


3.“一带一路”沿线国共商司法合作


2017 年6 月8 日,第二届中国—东盟大法官论坛在广西南宁开幕,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司法交流与合作水平,推动形成公平公正透明的经贸投资法律环境和务实有效的司法合作局面,中国—东盟国家法官交流培训基地和中国—东盟国家法律与司法信息中心同时成立。9 月26 日,丝绸之路(敦煌)司法合作国际论坛在甘肃敦煌举办,来自丝绸之路沿线的16 个国家代表共商司法合作之策,共同见证司法文明的发展与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莫纪宏


习近平主席在2017 年5 月于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如何保证“一带一路”的“五路”特征,关键是要按照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法准则规范秩序、凝聚人心、树立权威,因此,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领域的合作,特别是注重“一带一路”司法合作机制的建设,对于建设“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一要遵循国际法准则,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对接各国彼此法律制度和司法政策,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司法资源,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二要加强司法文化交流,共同建设一个开放的司法合作平台,实现司法资源的共享。三要开展司法领域的务实合作,维护“一带一路”国际法治秩序,提升沿线国家司法合作水平。此外,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司法合作为契机,勇于创新,建立适合“一带一路”特征和具体要求的新型国际法秩序,通过缔结双边、多边条约,相互承认和执行法院判决和仲裁机构裁决等形式,探索建立司法协助的制度性安排。


4.司法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2017年7月3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率领366名法官举行了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员额法官宪法宣誓仪式,标志着法官员额制改革在全国法院得以全面落实。7月10日,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称全国政法系统“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11月1日,周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作关于人民法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确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的18项改革任务已经完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提出的65项改革举措已全面推开,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熊秋红


党的十八大拉开了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序幕。包括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以及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在内的四项基础性改革搭建了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四梁八柱”的主体框架。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旨在形成以法官依法独立办案为前提,以法官员额制为配套, 以完善法官职业保障为条件,以主客观相统一为追责原则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法官员额制改革的全面落实,向着打造“ 最为优秀的法官群体”的目标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司法责任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比过去主要停留在司法机关内部工作机制和司法程序的改革,本轮司法体制改革在内容上涉及诸多重大利益调整和重要关系变更,真正涉及到“ 体制性” 层面,属于“深水区”的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殊为不易。一系列改革任务的完成和改革举措的全面推开, 为公正司法、满足民众司法需求提供了更好的体制机制保障。


5.首家互联网法院挂牌运行


2017 年8 月18 日,全国第一家集中审理涉网案件的试点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在浙江杭州挂牌运行。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和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共同为杭州互联网法院揭牌。杭州互联网法院全体法官面对国旗和宪法,举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9 时40 分,随着法官王江桥敲响法槌,杭州互联网法院第一次庭审开始,双方当事人分别在杭州和北京通过远程视频参加开庭,亲身体验了诉讼的高效快捷。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于志刚


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揭牌设立,这是中国司法改革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也是中国依法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司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建立,对于浙江省法院系统贯彻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司法审判模式的改革、发展、创新而言,却是一大步。现行的法律和司法模式,产生于农业社会、成熟和完备于工业社会,面对信息社会,如何实现代际发展与改革提升,是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大问题。杭州互联网法院是主动改革司法运行模式的重大制度创新,是推进网络法治化进程、提升网络空间治理能力、探索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的重大举措。杭州互联网法院作为世界上首个互联网法院,无论是在司法流程、司法环节中的微创新,还是在司法模式、司法规律、司法规则中的大创新,都是探索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与践行国家网络战略的一个重要努力和关键平台,更是对世界司法模式创新提供的中国样本。


6.中国裁判文书网总访问量近125 亿


作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上线四年多来,中国裁判文书网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裁判文书网的访问总量近125 亿次,继2017年8月23日访问总量突破100亿次之后,这个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裁判文书网已累计公开裁判文书超过4131万篇,包含11100余篇民族语言文书,日均访问量达1581万人次,单日最高访问量达5000多万人次。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教授 刘德良


公开裁判文书超过4131万篇,说明了我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司法机关而言,这将有助于参照已有的裁判,做到司法标准的统一。对律师而言,能够通过检阅有关判例,预测诉讼走向、提升诉讼水平。对公众而言,对行为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对于研究者来说,公开裁判文书可以为其提供丰富的案例资源,为深度挖掘判决文书所蕴含的法治资源提供帮助。对于构建智慧司法所赖以实现的人工智能技术而言,公开既有的裁判文书可以为其应用提供大数据支撑。日均访问量达1581万人次,总访问量近125亿,凸显了全社会法治观念的增强,与法律领域内的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密切相关。超过18亿次的访问量来自海外、访问范围覆盖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说明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开始关注中国的司法判决,这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的体现。


7.法院系统16人当选十九大代表


2017 年10 月18 日至24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全国选举产生了2287 名十九大代表,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等法院系统共计16 人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16 名党代表带头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发展进步。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 王雅琴


2017年当选的16名法院系统党代表与其他2000多位代表一样,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部分,要求“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各方面各类型深层次问题不断显现、改革的难度加大。要保障司法改革持续、深入推进,首先就要确保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在人民法院得到贯彻落实。各位党代表率先垂范,法院系统认真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各项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共同致力于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时代使命。遵循司法规律、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聚焦于切实保障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这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要求和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途径。


8.群众推选“我最喜爱的好法官”


2017 年12 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决定,授予被评为“我最喜爱的好法官”的陈昶屹等9 名同志“全国模范法官”荣誉。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还授予荣获“我最喜爱的好法官”提名奖的那顺等10 名同志“全国优秀法官”荣誉。2017年上半年,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我最喜爱的好法官”群众推选活动。活动历时3 个多月,经过法院推荐、公众网络投票、评委推选,10 名法官光荣当选“我最喜爱的好法官”,另有23 名法官获得“我最喜爱的好法官”提名。

    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周刚志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2017 年,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我最喜爱的好法官”群众推选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后,又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作出决定,授予当选者以“全国模范法官”荣誉。法官荣誉评选及表彰活动的过程,始终坚持评选的高质量和严标准,不仅促进了社会民众对法官群体的了解,也激发了广大法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韩非子》曰:“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我最喜爱的好法官”与“全国模范法官”们以深厚的法学造诣、公正的司法立场和崇高的社会声望,生动诠释了广大法官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美好形象。


9.我国破产处理情况全球排名上升29位


2017 年12 月25 日,全国法院破产审判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会议指出,全国法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G20 杭州峰会成果,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全面推进破产审判工作。破产审判制度化建设、破产案件启动难问题、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破产审判信息化程度实现新突破。根据世界银行2017年经济体营商环境测评,我国破产处理情况排名比2013年上升29位。

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夏红


2017年10月31日,世界银行发布《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改革以创造就业》年度报告,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展开评估。据此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总排名第78位,而破产办理则排第56名。去年以来,破产司法改革新招迭出:97个破产庭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破产信息化成效明显,执行转破产、立案登记制等司改举措次第落实,破产案件启动难得到缓解。在改革举措的合力下,2017年破产申请数量亦高达8984件,达到十余年来的新高。在未来,国际竞争将越来越体现在诸如破产处理能力等细微层面,破产体系竞争和破产审判专业化已然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部分。在成绩面前,我们应继续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矢志不渝地推动市场化破产,加强破产制度的顶层设计,在立法、司法及执法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10.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依法再审


2017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人民法院依法再审张文中案,顾雏军案,李美兰与陈家荣、许荣华案等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其中两起将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提审。人民法院将依法组成合议庭,以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上述三案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仁文


人民法院决定依法再审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是司法机关发挥职能作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的具体体现。这次法院决定依法再审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给社会各界、案件涉事方乃至司法机关传达了一个积极信号,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司法公正的信心,对促进依法保护产权,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必将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需要明确的是,再审只是启动了新的审判程序,审判结果如何,还须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依法组成合议庭,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上述三案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审理。因此,舆论关注的重点也要放在程序正义上,防止舆论先定后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