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6.5《整理和复习》微课视频辅导+练习

数学视野 2023-02-11

北师大版数学1~6年级下册同步微课


电子课本

课后作业



参考答案

1、(1)数据 2)条形 折线  387

2×   √   √  √

3(50+50+20+40+30+50)÷6

=240÷6

=40()

:一天内平均销售40本练习本。


教学设计


(教材第93~95)

1.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或者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决策,提出相关问题。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能绘制条形或者折线统计图以及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难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应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一、 教师:我们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绘制条形统计图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明白1格表示几个单位。

教师:你能根据下表涂一涂,并说一说1个方格代表多少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第1)

学生:1格代表5人。

教师:为什么?你是从哪得到这个信息的?

学生1:观察统计表可知,喜欢看动画片的人数最多,90人。而一行只有18个格子,所以90÷18=5()。可知1格代表5人。

学生2:

教师:有的题目中还会用三角形表示几个单位的物体,你能完成教材第95页第5题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第5)

教师:请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画条形统计图的。

学生1:首先确定1个格代表5个单位。

学生2:1个格代表5,奇思踢毽子成绩是40,8个格;淘气踢毽子成绩是35,7个格;乐乐踢毽子成绩是25,5个格;笑笑踢毽子成绩是50,10个格;妙想踢毽子成绩是45,9个格。

教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与同伴进行交流。

同学汇报,集体订正。

二、 教师:更能容易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是什么统计图?

学生:折线统计图。

教师:你还记得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1:首先要描点。

学生2:把描出的点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在统计图里把各个点描出来,再顺次连接起来,就得到我们的折线统计图。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点完成教材第95页第6题吗?

(课件出示教材95页第6)

教师:护士每隔几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1:护士每隔6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学生2:通过观察横轴上的时间得到的。

教师:4812:00病人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学生:4812:00对应的体温是37.5℃

教师:病人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在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

学生1:病人每个时间段的体温变化情况。

学生2:病人476:00~12:00体温下降得最快。

学生3:病人在4818:00~4918:00体温比较稳定。

教师:认真观察图中除了实线,还有什么线?

学生:虚线。

教师:图中的横虚线对应的体温是多少呢?

学生:37℃

教师:横虚线表示什么呢?

学生:正常人的正常体温。

教师: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1:病人的病情好转。

学生2:病人的病情趋于稳定。

三、教师:这个单元,我们除了学习了统计图,还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平均数。

教师:平均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1:平均数在大数和小数中间。

学生2:平均数是虚拟的一个数。

学生3: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能不在这组数据中。

学生4: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教师:我们知道了平均数的这么多特点,平均数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学生1:数量较小时,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学生2: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教师: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是我们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但有时求平均数,我们不用计算,也能求出来,请做教材93页第3题。

(课件出示教材93页第3)

教师:谁想说说原因?

学生1:平均数在大数和小数中间。

学生2: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90,但是给出的数据都比90,所以要选择的数据只能比90,93

 教师:你能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完成教材第93页第2题吗?

学生独立做题,最后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1:我能够更灵活准确地处理有关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问题。

学生2:平均数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它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