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常德悲剧:让谴责无差别杀戮之声更加响亮一点
魏加宁:日本之所以能走出“大衰退”,靠的是不断改革,而不是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
泪目!8死17伤!江苏一职校持刀伤人案,背后隐情令人心惊!
突发!宜兴一学校发生持刀伤人案件!致8死17伤!太恶劣了!
一小学门口突发!多名学生被撞伤!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一口宋代古井,见证天河古村变迁
Original
天河区融媒体中心
广州天河发布
2024-09-05
距今约4000年,“广州第一村”飞鹅岭遗址向世人展示“最早广州”的模样。而一口古井,也在历史长河中无声地诉说着天河的古老故事。
一个寻常午后,莫婆婆坐在天河黄村华帝古庙前,庭外凉风习习,庙内雕梁画栋,莫婆婆向记者诉说儿时的记忆。
“记忆中,黄村开村古井就没变过,村里六七十岁的人都知道这口古井。几十年前,村民常常从村尾很远的地方跑来,从晚上打到天亮。井水清冽,天冷时水温暖,天热时水清凉。每年11月到12月是枯水期,家家户户家里的井水都枯竭了,这口井的井水还是很丰沛。”莫婆婆回忆道。
位于天河黄村的开村古井
黄村村民委员会于2001年在井边镶立花岗石碑,记载了
南宋嘉定五年(1212)
,黄子贤居住在围福里,于屋旁挖井取水。挖深数尺,水如泉涌,水清冽,味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此成为黄村世代饮用的开村井。
据闻,这是
天河区辖内最早的古井
,反映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变迁。
01
一口井,不仅是旧时人们生活的水源,更是不可割舍的乡愁。
在
尚书王公祠
的东侧厨房,也有一口年代久远的古井,花岗岩石井圈,现在仍能使用,它如同大地的眼睛一般,静静注视着烟火、流云与世事变幻。
祠堂里的明代古井
这座祠堂,是天河区现存
最早的祠堂
。
尚书王公祠位于天河区车陂街道车陂村祠堂大街20号,为纪念先祖宋代尚书王道夫而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
2009年公布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朝的尚书王公祠
尚书王公祠坐东南朝西北,三间三进,硬山顶,青砖石脚。
屋内修缮良好,盘香的烟雾缭绕花灯,背后映衬着雕刻有
文官出行纹饰
的山墙墀头。天井处两侧的
米色花岗岩栏杆
,从
清代
留传至今,下午阳光斜照,朱漆木门、龙头大鼓,一切都显得格外沉静、古朴。
车陂居民王洁燊表示,
“尚书王公祠”是国内不多见的以官名代替人名的祠堂
,祠内各处精美的石雕、灰雕、砖雕、木雕俱全。
“这座庄严雄伟的古代岭南建筑,闪耀着岭南人民的智慧光芒,记载着广州百姓前仆后继的抗争历史,储存着本地区历史变迁的诸多信息。”王洁燊说。
02
历经数百年的变迁,开村古井仍然水源丰沛,最早的祠堂在保留传统建筑元素的同时焕然一新。
这其中离不开广州市民的代代相传,以及有关部门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王洁燊自行收集了许多历史资料,对祠堂内饰及王道夫生平故事如数家珍
今年3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广州市天河区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天河区将建立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区和研究基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持续做好对区内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塑造具有天河特色的岭南文化典范。
尚书王公祠内部
同时,天河区将深入推动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挖掘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促进文物保护与新型城镇化、生态旅游等相结合,逐步形成天河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物创意衍生产品体系,打通文物资源、创新创意、市场需求全链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水”“城”已密不可分,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应该与推动城市的生态环境、民生福祉、文化旅游相融合,
让天河区的居民群众因天河而自信,因天河而自豪,这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深层体现。
● 栏目介绍
广州日报
联合
天河区融媒体中心
推出
巧筑·天河
系列报道,探访天河古建筑古文物遗存,挖掘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故事,讲述“古建筑里的新故事”。
这些古建筑中,有代表英雄人物的刘氏家庙(刘永福)、尚书王公祠(王道夫),有代表书香传承的友竹家塾、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有代表文物活化的名人纪念旧址。
巧筑·天河系列将从天河文化遗产之“最”开篇,到城市中的祠堂探寻“一米间的恍若隔世”,再到修缮匠人凭借一双双巧手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修缮祠堂、文物,让岭南传统建筑重现光彩,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手中笔墨,还有天河水畔旧村与新城百年隔空对话,最后探寻天河依托古建筑与传统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脉络。
素材来源:天河区博物馆、广州日报、天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出品:天河区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谢丽燕
采写:陈钧圣
摄影:关星杨
视频:苏龙庆
编辑:许智君、关星杨
转载请注明:广州天河发布
投稿邮箱:gzthfb@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广州天河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