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5年建成!天河又添文化新地标→
天河区又一文化新地标
即将拔地而起
“图书馆之城”“阅读之城”的重要落子
“千馆之城”的耀眼明珠
备受关注的
广州科技图书馆
正在火热建设中👏👏
图书馆长什么样?
有什么强大功能?
一起来看看
广州科技图书馆项目(以下简称为“项目”)由广州市投资,由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中心、中铁建投(广州)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中铁十二局负责具体施工。
项目总用地面积8127㎡,总建筑面积52066㎡,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391㎡,地下建筑面积32675㎡,建筑基坑面积约5828㎡,最大建筑高度43.8米,建筑地上9层,地下6层。
项目于今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工期预计3年。其中,第一年加2个月,完成基坑支护/桩基施工/土方开挖;第二年10个月,完成主体工程;第三年,完成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智能化信息化工程/140万册图书与装具(承载书的设备)的购买与安装工程。
项目总投资7.97亿元人民币,计划于2025年9月完成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项目建成后,将努力打造成为国际性科技、经济文献中心,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兼具岭南文化特点的国际化科技信息交流平台。
目前,该项目处于基坑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施工阶段,已完成地下连续墙15副,土方开挖完成26000立方米。
(上下滑动查看)
设计藏书250万册
广州科技图书馆
位于天河区五山路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旁
西临五山路,北靠南新村小区,
东连农科院小区,南接金颖大厦
从项目效果图可看到
广州科技图书馆建筑总平面布局
与汉字“启”最初形态相近
中铁十二局广州科技图书馆项目负责人姜靖涛介绍,该项目主要功能包括知识中心和创新交流中心两大部分。
图书馆整体可分为六大区块,按照楼层分布,从下而上分别为密集书库、会议交流区、知识中心展览空间、藏阅一体区以及创新交流中心,而管理与服务区分布在各楼层中。其中:
设置大、小两个报告厅;
常设文化活动展厅、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展示陈列空间、高科技展厅、科学技术史与科普主题陈列空间、知识产权图书馆主题陈列空间、建筑技术与艺术主题展等作为知识中心展览空间;
并设置科普文献专题馆、知识产权馆、岭南建筑专题馆、特藏文献馆、珍藏馆等作为藏阅一体区。
整个图书馆设计藏书250万册(包括140万纸质文献以及大量电子文献),网络节点4000个(全馆无线覆盖网络),阅览座位1300个;每日可接待读者6000人次;按照规模测算,项目建成后将服务400多万人。
重点建设6个专题馆
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
出地并作为最终使用方
届时,图书馆文献资源
将与华工图书馆现有馆藏
形成有效互补
图书馆将承载起三个中心的功能,即知识中心、学习中心和交流中心:
知识中心以传统图书馆模式为主,馆内文献资源主要以自然科学为主,兼顾医学、社会科学等研究领域,重点为区域科技、经济、创新及社会发展服务;
学习中心包括创新研究区、培育区、教育区以及多媒体制作室、培训教室等;
交流中心包括国际学术活动区、科技展览区、个性化讨论区、沙龙区等。
除常规文献资源外,图书馆还将重点建设知识产权图书馆、岭南建筑专题馆、科普专题馆、科技特藏馆、院士专题馆、标准专题馆等6个专题馆。
项目建成后,一方面面向华工师生,另一方面将面向社会,服务于广大市民。
打造国际领先的图书馆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
项目建设目标定位为
“国际一流”图书馆
图书馆将面向世界科技、经济前沿,集聚世界高端科技经济图书、资讯与情报,整合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已有文献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图书馆,并将成为区域重要的科技文献资源保障基地、信息服务中心、科技教育基地、企业国际化技术交流平台。
设计亮点①新一代智慧图书馆
搭建云数据平台进行数据采集、运输、存储、计算、分析和共享,并建设由还书口、书籍传输及分拣、目的地分拣三个部分组成的自动分拣系统,由基于AI技术的盘点机器人通过定制路线及任务实现无人快速盘点,以实现图书高速高效自动归类。
设计亮点②人车分流便利交通
充分考虑民众便利,设计了人车分流的运行模式。车行出入口设置于南侧,由靠近五山路的负一层进入;人行通道设置在北侧广场,由首层进入;二者互不干扰,以达到便利交通、疏导人流车流的目的。
设计亮点③规划绿地率超过20%
运用底层缩进架空、跌级退台等手法,削减图书馆体量,减少对场地的压迫感,并利用高差,将功能用房向地下空间拓展,用活公共空间争取最大综合效益。
利用错动中庭、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方式,进行减噪降耗,增加绿化率,改善小气候,在场地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项目规划绿地率约为20.15%。
一起期待吧!
素材来源丨羊城晚报、项目建设方、广州日报、华南理工大学
编辑丨许智君
出品丨天河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丨广州天河发布
投稿邮箱丨gzthf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