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 | 干货】扬弃与反思:后中国制造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

2017-10-22 刘立国 设计史论


文章来源:《设计》杂志



扬弃与反思:

后中国制造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刘立园


摘要

从创新的角度看,工业设计是中国制造的关键,其目的是协调后制造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审视中国工业设计,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分析,提出与互联网和国际设计趋势相结合的工业设计创新服务新模式,深入挖掘中国民族文化,形成特有的设计体系,打造再制造和再设计协同创新的时代。

关键词后制造时代 再设计 本土文化 创新模式


后制造时代主要是指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在企业中普及,信息化在企业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我国制造业之所以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专利较少。[1]时至今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仍然被看作是“中国粗造”和“中国仿造”的代名词。2015年5月,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把智能制造作为重点,标志中国工业设计作为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设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中国传统制造时代的工业设计,扬弃和反思后中国制造时代的工业设计,分析在后中国制造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的特点,提出针对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策略,对我国全面进入后制造时代的工业设计,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下的工业设计


纵观世界历史,诸如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都是源于对工业设计的重视,工业设计本身作为经济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国际竞争力。英国前首相撤切尔夫人指出:

“英国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设计,设计是英国工业前途的根本。如果忘记优秀设计的重要性,英国工业将永远不具备竞争力,永远占领不了市场。英国政府必须全力支持工业设计。”

同样,借助工业设计,在师承西方现代设计的基础上,日本将现代设计与传统相结合,表达出了特有的美学气质,使二战后的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因此,国际分析师认为:“日本经济=设计力”。韩国提出了设计立国,前总统发表了“21世纪是设计时代”的主题宣言。韩国设计迅速在世界崛起,工业设计成为三星、LG的重要推动力。与我国毗邻的印度, 曾以劳动密集型、低成本以及廉价产品闻名,意识到设计的重要,迫于国际竞争的压力,明确将“印度设计”作为国策,出台了《国家设计政策》, 将“印度设计”与“印度服务”、“印度制造”并称为三大支柱。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工业设计加大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将工业设计放到国家经济战略的重要位置。工业设计优势在于整合资源,通过运用成熟技术,从生产者及消费者的双方利益出发,优选产品或产品系列的形式、功能及适用价值。[2]工业设计成为21世纪制造业竞争的重点, 国家和企业努力增强工业设计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工业设计在新制造时代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把工业设计的重要性提升到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提升工业设计在产品制造走向高品质化、高附加值化的品牌化发展之路的重要作用。



审视中国工业设计的创新障碍

互联网技术冲破了国家之间的界限,世界在相互交融中发展,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设计、研发、制造也畅通无阻。所以,有必要从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后制造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若要在全球产品制造中领先,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工业设计的创新,曾以中国制造闻名世界的中国,需要对中国工业设计的创新障碍有清晰的认识。


(一)工业设计与后制造的差距


随着中国制造全面走向世界,中国制造已经与世界全面接轨,进入了全新的后制造时代,中国企业必须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和核心竞争力,不能只停留在价格和劳动力要素中获取竞争优势,否则将难以获得持续的发展。中国制造正在面临着一个重要的的转变时期,虽然中国的制造加工已经成熟,但是由于产品的创新趋势,企业必须寻找新的立足点,向产业链上端和下端发展:向上端发展意味着进入与制造相关的研发设计阶段;向产业链下端发展意味着加大品牌设计、包装设计的创新力度,这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要解决设计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工业设计被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高度,工业设计如果一直得不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得不到提高,后果就是制造业的低利润率,企业举步维艰。

(二)中国工业设计的拿来主义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但是目前我国各类产品却存在非常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人们生活在大量的所谓设计借鉴的仿制品中。中国现在的产品是大量缺乏创新的产品,是欧美产品的仿制品,缺乏民族文化的特色和自主创新的内涵。中国早期的工业设计以西方的设计思想为主要内容, 引进并模仿西方的设计模式。这种看似学习西方设计的做法,其实是未加分析、也未根据中国制造生产情况的简单挪用,必然会使中国工业设计丧失自身的优势,失去了设计内涵。但是,这并不代表全盘否定西方漫长的工业设计历史,以及驱动全世界的设计趋势和设计前沿。中国应该以世界历史设计语境为参照,清醒地定位自身设计的状况。中国的产品要从脱离“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面临着如何靠中国工业设计提升中国产品制造的迫切需要,面临着如何摆脱设计上的拿来主义,形成中国工业设计特色的难题。


(三)中国工业设计中的文化缺失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产品的质量不再是决定因素,占领市场的关键在于产品是否具有亮点和特色,即产品的设计是否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并体现本土的文化特征。中国产品要走世界,产品在设计方面就必须具有中国特色,否则千篇一律,与国际市场接轨就无从谈起。中国的工业设计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的产品缺乏本土文化, 面对大量的国外产品,中国的产品没有承载中国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所以很难走向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不经过设计上的洗练,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也会是流于表象的表现。中国大多数的工业产品在创新上没有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来发展传统文化的特色,也没有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停留在表层的装饰上,只是把传统文化符号照搬到三维的产品上,作为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一种肤浅的、错误的认识,也是中国工业设计中文化缺失的根本原因。



后中国制造时代中国工业设计的应对策略



(一)基于后制造时代,构建再制造与再设计的可持续生态圈

中国制造 2025 为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拉开了大幕。基于后制造时代,中国工业设计如何从山寨走向创新,从粗放走向精致,从制造走向创造,不但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更需要构建再制造与再设计的可持续生态圈。

首先,从设计与制造的关系出发:一是以创新为驱动战略,加强研发和设计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作用,抓住后制造时代产业变革的机遇, 培育新的产业和设计模式;二是以产品设计质量和效率为先,对设计精益求精。通过变革生产方式的契机,加强技术创新和设计管理,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的制造来提高产品质量;三是向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使制造产品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四是优化制造业与设计服务业的结构,让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 提升传统产业的设计制造能力。

其次,基于后制造时代的特点,提高产品一体化的程度和快速制造,结合模块化设计,提升产品性能,保证功能的前提下,使成本降到最低, 环保指标提升。从产品功能出发,经过需求拆分、材料分析、造型分析、系统设计、工艺设计、虚拟设计和虚拟实验等研发过程,形成完整的模块化设计体系和一体化的数字研发平台。快速制造技术实现了工业产品设计在量产前得到验证的可能性,为感性设计上升到理性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最后,把握全球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实现中国工业设计与中国后制造的协同创新:一是提升正向设计的研发能力,是后制造工业再设计的生态圈的创新之源二是对传统工业产品的革新,在结构形态做突破性的拓扑优化,研发与传统结构差异较大的产品;三是基于正向工业设计的颠覆创新,为正向工业设计提供完备的工艺保障;四是基于用户需求进行设计研发,加强批量生产能力和专业生产的能力,建设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现代化专业工厂。总之,打造从工业设计到制造的全生命周期,建立具有独立自主设计和研发生产能力的完整生态圈。


(二)紧抓互联网+时代,创新工业设计服务新模式


互联网的兴起及用户数量迅速增加,为工业设计服务带来了产业变革的新动力和新的商业形式,提升了工业设计的创新理念。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融合的产物,即人们利用移动终端使用互联网业务, 是互联网的移动升级,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等,而不是对传统互联网的简单复制。由于中国多数企业的创新资源不足、创新能力不高,所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创新工业设计服务模式,为企业开拓市场迫在眉睫。

移动互联网与制造业的同步发展,使企业从产业结构和规模都有了跨越式的突破,为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工业设计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创新服务平台,催生新的商业形态,因此,制造与设计产业链进行适当转型或升级,打造开放的优质资源中心,提升企业工业设计的创新服务范围。通过移动互联网将企业间进行协同设计和制造,解决设计、生产等问题,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优势,聚合工业设计界的力量,提高企业研发效率。

制造业位于工业设计服务价值链的末端,是设计服务的主体。虚拟化的展示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让消费者先进行体验,再进行生产,带给消费者良好体验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成本。基于中国创新2.0的背景,应满足定制化和多元化的个性需求,变革和升级工业设计的服务模式,搭建更多类似工业设计云服务平台、工业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心、两岸创意设计产业联盟等公共服务平台,为更多中小企业、设计企业提供服务。[4] 通过搭建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之间的设计联系与沟通,发挥企业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整合,为企业资源集群共享和配置优化,使工业设计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

(三)立足中国本土文化,创新高附价值设计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5]中国的设计如何能表达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气质,这是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中国工业设计立足于世界设计舞台的根本。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过渡阶段,长远来看,产品必须具有鲜明的特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为了适合大众的需求,单方面追求产品的共性,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批量生产,但它在设计过程中忽视了民族性,也就是设计的本土文化。中国工业设计应充分探索本土文化,挖掘本土文化的内涵,与民族审美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工业设计体系,反应产品所表现的独特个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整体和辨证的思维方式的民族思想为支柱,强调事物的辨证统一和相互作用,整个思维过程侧重综合和归纳,强调“天人合一”和“浑然天成”。传统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逐渐形成典型内涵的文化图形,渗透出浓厚的历史感,具有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中国工业设计应重申传统符号,将传统符号自然地附加在产品表面上,例如一些中国的古典纹样,在设计作品中以造型元素的深入融合而出现,而非造型本身,实现文化符号和现代产品设计的完美结合。从深层次上来讲,对传统元素的运用是从谐和的方式出发,并非单纯装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产品造型已并不完全受到结构形态的制约。中国工业设计应按照现代设计理念来选择文化元素,保持造型的语意和与原有产品的功能产生自然的联结。

工业设计是一个交叉开放的系统,应抓住中国历史中长期积淀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打造出符合后制造时代的国际所认同的现代设计形式。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组合,是把传统文化元素重新解构, 形成基本构成元素,然后按照特定的联系构建新的组合,产生从传统文化走向现代设计的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汲取现代产品设计理念, 发展传统艺术文化的特色二是挖掘本土的文化底蕴,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工业设计体系。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新的组合方式不是单一元素和单一形式的组合,而是全方位地囊括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的综合,创造出形意兼备的中国工业设计新天地。



结语


工业设计是产品创新的重要载体,是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延伸,是实现中国后制造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互联网+时代的设计革命已经到来, 中国工业设计已处于发展的最佳时期,中国制造和中国工业设计通过科学、有效的系统工程革新升级。展望中国制造2025的中国设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历史赋予中国工业设计前所未有的重任,中国工业设计必须面对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担负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的重任。在以文化为主流的世界趋势中,中国工业设计应具备全球的视野和更高的指向,以全球化的设计美学为衡量标准,以人的生存意义为方向,突破传统的设计理念和制造流程,从哲学的高度重新把握,从美学的思维予以考量,增加中国产品的审美和文化蕴含,把中国历史的的传统艺术文化和设计审美理念转变为全球用户欢迎的产品,打造具有创造性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工业设计协同创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李铁霞. “中国制造”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时代金融.2011.(35):38.

[2] 黄旋,杨向东,王习之.辅助传统产业集群升级转型的工业设计模式研究[J].设计.2013.(8):140-142.

[3] 郝恬.快速制造技术对工业设计的提升[J].科技展望.2014.(12):86-88.

[4] 刘培培,张阿维.移动互联网推动下的中小企业工业设计现状与机遇[J].科技视界.2015.(16):136.

[5] 康小燕.中国传统文化与工业设计的关系[J].工业设计.2012.(2):290.


《设计》杂志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沟通设计界和产业界的迫切需求,展示全球设计精英和设计教育界的新思维和新作品,促进社会公众设计意识的提升,并将作为中国设计的专业媒体代表,参与国际设计交流,推广中国设计之国际影响。


设计史论资料册

添加微信订购资料册

回复【设计史脉络】

获取设计史脉络高清大图

回复【工业设计史】

获取何人可老师视频课

回复【世界现代设计史】

获取王受之老师视频课

微信号:SuJAY_StuDIO

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

 • end • 

我是Sujay Wu

一个学英语专业却妄想成为“下一个马云”的

蹩脚设计师



只为圆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