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一八”前夜,香港发生了这样一幕......


9月17日深夜,一个感人的消息传来:

有爱国市民连夜清洗

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上的污渍!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

在“九·一八事变”88周年前夕

香港唯一一个国家级抗战遗址

乌蛟腾抗日烈士纪念碑

被发现有多处被涂污!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香港,英国殖民者旋即投降,香港人民进入日治时期。当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派出精英成立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乌蛟腾成为东江游击队在香港最重要的基地。


抗战时期,乌蛟腾村先后有40位青少年挥别故里,义无反顾地参加游击队,有9位抗日志士为国为香港壮烈牺牲。


听到这一消息,网友怒斥:

痛心!难道你们都忘了历史吗?



今天,正是9月18日

每个中国人都要铭记的日子!

时光流逝

虽然已经过去了88年

但我们注定无法淡忘



每年的这一天

凄厉的防空警报都会

划破宁静的长空

提醒着我们……

中华民族曾经历了怎样的苦难

中国人民曾经过怎样艰苦卓绝的斗争 


88年前的今天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

反诬中国军队所为

悍然袭击驻扎在北大营的东北军


九一八事变当夜日军炸毁铁路的地点 


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沈阳城次日即告陷落 

不到半年东北沦陷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

九一八事变



日本在中国东北

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

奴役和殖民统治

抗日战争自此拉开序幕  


报纸记录下的侵华日军罪恶行径


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 

 

中华民族

从此走过了14载

栉风沐雨、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这是中华民族最悲壮的史诗


中华民族,何以称之为伟大?

抗日战争,何以称之为卓绝? 


今天

我们来读读这七个故事

↓↓↓

 

01

打响抗日第一枪:王铁汉


日寇曾经认为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却没想到有人违抗“不抵抗”的命令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这个人就是来自辽宁盘山的王铁汉。



据史料记载,“九一八”时北大营是王以哲第7旅驻地,王铁汉时任620团团长。

 

王铁汉曾说起,当时旅长王以哲因参加水灾赈济,不住在营房。日本人进攻北大营时,上面不断传来“不许抵抗”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对进入营房的日军,任何人不准开枪还击,谁惹事,谁负责。”

 

于是,一场没有抵抗的屠杀开始了。据史料记载,日本兵一开始都是用刺刀扎,东北军士兵赤手空拳,被扎死的很多,钻到床下的士兵都被机关枪扫射而死。
 
为了带领兄弟们突围,王铁汉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命620团士兵待日军一走近就开火。

 

02

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抗日宣言,号召全民族武装抗日。



88年前的9月19日,在沈阳皇寺路福安里3号,作为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所在地,这里发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


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以及之后一系列宣言的带动下,东北民众的抗日热情被点燃了。


03

一位心怀民族大义的校长:宁恩承


在东北天地惊变的那一夜,在东北军群龙无首不战而退的那段历史中,有一位校长心怀民族大义,断然拒绝日本人的“好意”,当机立断,使出浑身解数保全了学校的学生、教职工等数千人,而自己则成为最后离开学校的人这个人就是当时上任不到10个月的东北大学校长宁恩承



他明白,孤立无援的东北大学,30岁的他就是学校三四千号人的主心骨,必须要给师生信心。这天,他说道:

 

我在英国上过学。英国人有一传统,一艘船将沉没的时候,船上的妇女小孩先下船,先上救生艇,其次是男的乘客,再次是船上的水手,最后是船长。如果船沉得太快,船长来不及逃生,这船长就随船沉入海底。

 

今天我是东北大学的船长,我们这条船处在风浪之中,不知要有什么危险。我向诸位保证,我定会策划出安全出险办法。如果遇上危险,逃生的次序一定按我所说次序实行:妇孺先离船,其次是教授、学生,再次是职工,我是永守舵位。

 

我们中国向有国家养士的传统。古人说“士报国恩”,今天国难当头,我们全是一国的善士,应有“士报国恩”的准备。如果发生任何危险,应该恪守“士报国恩”的信条,就一切无恐无忧了。


一席话,全场寂静无声。


 日军占领东北大学校园


几天后,日本人中岛守人奉当时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之命而来,希望东北大学照常上课。


宁恩承却掷地有声答道:“虽然我们是教育界中人,我仍然站在中国的立场。在现在环境之下我不能接受日本帝国的任何援助……谢谢好意。

中岛恨恨而去。

 

街面兵荒马乱,他亲自跑到火车站,找到他南开大学同学、北宁铁路局车务处长胡顺忱,请他特批了几节车厢。


9月24日,在他安排下,全体女学生、在校的男学生以及愿意离开的教职工,连同家属,坐上火车,撤离了沈阳。

 

9月26日,东北大学校园已是人去楼空。


宁恩承和剩下的两三名校工一起,将全校各处门窗关好、上锁。他一身蓝布大褂,独自一人满腔悲愤地徒步离开东北大学校园……
至此,东北大学数千名师生员工对着日军刺刀,在上任不到10个月的宁恩承的带领下,无一人伤亡紧急疏散完毕。


04

一首未出版就传唱全国的歌曲:《松花江上》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锦绣河山沦陷敌手。东北军官兵,东北百姓,携妻带子被迫流亡关内。此时,出现了一首歌曲,它1919还没有出版,就在民众及东北军中传唱,而且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它不仅唱出3000万东北同胞悲惨遭遇和悲愤之情,更唱出了全国军民一触即发的抗战呼号,这首歌就是《松花江上》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在西安,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


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以此创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词,并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

 

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松花江上》,歌声悲壮,令人断肠。

 

1937年除夕,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也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上个世纪60年代,周总理指示,将《松花江上》编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可见当年这首歌曲的流传和对中国人民抗战,有着巨大的影响。


05

一支英雄部队:东北抗联


早在卢沟桥枪声响起之前,在距党中央千里之外的东北大地,始终活跃着一支中国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他们曾一度拥有“中国工农红军第32、33、36、37军”等番号。不过,这支红军部队后来的名字更家喻户晓——东北抗联

 

1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英勇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据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10余万次,牵制76万日军,消灭侵略者18万,为光复东北、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杨靖宇将军率部在几次试图打通与关内党中央联系的西征相继失利,部队元气大伤的情况下,作为指挥员,他拒绝撤往苏联境内休整的提议,自领一支数百人的小部队在当地坚持游击作战直至最后军破身死。



“八女投江”中的8位抗联女兵在发现敌军偷袭后,本可以不惊动敌人全身而退,但她们为了让大部队平安撤退却主动暴露自己,最后消失在冰冷的乌斯浑河里。



明明可以生存,却要选择战死。这是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在战斗!

 

06

一封母亲的遗书:

“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维持赵一曼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对肉体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



在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半路上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祖国和人民……日寇绝望了。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

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得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当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07

一场正义的审判:沈阳审判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先期潜伏的小分队和苏军一起发起进攻。日军东宁要塞守军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战斗落下帷幕。

 

1956年4月,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国政府成立特别军事法庭,于当年六七月间,分别在辽宁省沈阳市和山西省太原市两地开庭,对45名日本战犯进行审判。

 

其中,日军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长官武部六藏等36名战犯均在沈阳审判。


日本战犯藤原广之进低头认罪


在沈阳的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是国际社会审判日本战犯的延续,也是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总结。 




勿忘国耻

我们不可忘却的警示


88年虽已过去,但“九一八”仍是中国人民心口的一道伤疤,在这个和平年代向人们发出不可忘却的警示。


每年9月18日,全国许多城市会拉响防空警报。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就是国耻日。警报声中,忙于生活的人们,借以回望民族的沉重历史,可以在深切思考之中获得启示与力量。


因为我们无法忘记对狼子野心者退让带来的惨痛后果。1931年,本为中国发展后盾的东北大地,反成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榨取全中国的基地。而至今,日本政府仍冥顽不灵地为战争罪犯招魂,美化侵略历史的行为屡见不鲜。我们铭记这段国耻,也绝不会再对军国主义势力姑息沉默。


因为我们无法忘记当年自弃山河的奇耻大辱。山河破碎,大敌当前却接到“不抵抗”命令,以致日军以两万兵力击溃20万东北军,东北全境迅速沦陷。这样的耻辱延续多年,直至全面抗战爆发,才迎来历史转折。正因如此,今天我们坚定捍卫国家主权独立与完整的民族底线,对任何有意侵犯我们主权、分裂我们国家的行为,坚决回击,毫不含糊。


知耻不是为了再续仇恨,而是为了保持清醒。我们回望那一天,历史告诉我们,近代中国之所以被反复欺凌侵略,是因为国家分裂、积贫积弱。


何为积贫积弱?衡量富与贫的,不仅在于物质,也在于精神;判断强与弱的,不仅有体格,还有内心。想想日俄战争中围观枪杀同胞的大清顺民,曾经的中国人,作为独立有尊严的人远未觉醒,面对压迫和屠戮逆来顺受,更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中彻底丧失了民族自信。


而今,我们的民族精神不可再沉沦,历史已经告诉过我们,一旦沉沦了,我们的人民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命运。唯有内心强大的个体,才能完成自我的救赎;唯有内心强大的民族,才能支撑起自己国家的未来。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这是一个大国应有的品格力量,是一个民族迈向复兴的应有之义。


今天,“九一八”,在穿越时空的警报下,我们要铭记历史,更要时刻警醒。



团团的专属表情包——鸠兹小萌鸟

已经上线啦!!!

小伙伴们可以

在微信表情商店里

搜索“鸠兹团团”进行下载哦



  青年大学习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编辑 | 山慈姑  校审 | 双手合十  校对 | 北风路上来源 | 广东共青团

下方可留言

精彩回顾


青年时尚  ☀  芜湖新闻  ☀  时事热点

@芜湖共青团 我和你还差一个星标的距离
你的每个“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