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报道更提神
——读《中国最美的散文世界最美的散文》有感
祁 洁
平日,无论看手机、看书或看报纸,见到“心动”的词句,总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随手抄起笔便把它们记下来。日后写稿中,一旦有关联,它们便以新的身份出现。方法虽笨,还是有些“成就”感。
闲时,常重读自己写的稿件。啰嗦、干巴,似乎成了通病。
啰嗦,就要让语言变精炼。一个笨法,反复读,反复提炼,精简再精简。
干巴,就要让语言生动、形象,更提神。做到这点不简单,只有多看、多积累。仅靠以前的笨法还远远不足,所以翻了不少书目,最后相中这本散文集锦,来“大开脑界”。
书虽看了一半,还是汲取了不少精髓。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要义。对于新闻报道,同样适用。因为,轻松自然、生动活泼、具有可读性和感染力的新闻报道,人见人爱。
早些年前,穆青就针对当时写得像公文、总结报告的新闻报道提出:“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活泼的散文式方向发展,以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晰明快的写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使新闻生动引人,借鉴文学创作中的某些手法很有必要。新闻散文化,是让报道提神的好法。
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这般模样: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温暖的摇篮里,他们安静不懂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轻快的语言,就把济南的地理位置图画般,呈现在人们眼前,一句“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话语一转,便又成了亲切的促膝交谈。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向前去。”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满怀希望的开始,朱自清结尾用一组排比句,使读者透过文字描述,将一副栩栩如生的立体春景图,呈现于读者脑海中,感情细腻、激情满怀。
新闻报道可以借鉴散文作品中以情动人、情景交融的点睛之处,可以文如诗、句如画,生动具体,抓住读者的感情。借鉴适度,可恰到好处。
但你的头脑更要时刻保持清醒,因为新闻有别于文学,真实性是它的“生命”,容不得半点儿虚构。必须把新闻价值放在第一位,该用墨的地方要泼墨如水,不该用墨的地方要惜墨如金,有简有繁,有密有疏,有浓有淡。而且要一针见血,使读者一接触新闻的开头就觉得津津有味,弃之不舍,非读下去不可。
(作者系沧州日报渤海导刊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