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记者读书第三季(83)

2017-12-06 沧州日报

处处留心  视角常新

——读《冰点周刊》有感

祁 洁

平日,看到前辈们刊发的精彩稿件,总是要认真读上几遍,优美、流畅、简练,差距不是一般。

急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书的选择便带有些功利性。这次捧起《冰点周刊》,刚读了几篇文章,就觉收获就不浅。

主题点睛,引人入胜

《追着垃圾跑八年》,看到这篇文稿的题目,第一印象——“追”“跑”二字用得妙,似乎让整篇文字都动了起来。

“那个每天蹲在三马子后面念叨着垃圾分类、挨家挨户收垃圾的外边来的姑娘”“她跟着这些垃圾车。跑进全国许多地方的垃圾焚烧厂”“陈立雯一边说着话,一边不时俯下身,捡起路边草丛里的各种垃圾”……这仅是文中的几处紧扣主题的描述,抛开文章的立意与结果先不说,这样的主题,正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围着着追、跑二字,故事娓娓展开,很值得我们借鉴。

小标题传情,主人公心里起伏尽在其中

《砌砖砌出世界冠军》一文的主人公,19岁的小伙梁智斌,一直自认为自己“很平凡”。作为一名建筑工程职业学校的中专生,真正和砖块拗上后,却来了劲儿。那双被砖块磨出厚茧的手,竟捧起了中国在砖砌项目上的第一块奖牌。

“以后都是搬砖的”“近200人报名,一个月后只剩几十人”“想回老家给父母砌一栋房子”三个小标题,语言平实,却将主人公的初心、参赛情况及最终心愿很直观地表露出来。

小标题是文稿行文的一面镜子。平时写稿,提炼小标题总爱抠字眼。如何提炼一部分的精髓,也费不少劲。语言太直白,不出彩。太华美,又有失真实。口语化,直白表露主人公内心起伏,此稿又让自己学了一招。

细节提神,细微之处见真情

“那一脚是父亲揣的。14岁的小金从正在行驶的三轮车上摔了下去,一头撞上了地。漆黑一片的隧道里,他抱着自己的头,哇哇地叫喊起来。”开篇这一细节,就把碰瓷少年小金碰瓷的情形再现,吊起读者胃口:为什么要让孩子做这种事?

经济的宽松就像是一个永远不会抵达的站台,父母在地图上画三角形,从他们的暂住地临海县开始,向东南方向的台州、路桥、温岭一带挺近……没有长篇大论解释父母做此事的原因,疾驰而过的火车,永不抵达的目的地……脑海中不由闪现这样的场景,一副贪婪的嘴脸浮现眼前。这就是细节运用的妙处。

提高写作水平,非一日之谈。博览群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用心读,用心思考,却是我们发掘每一处闪光点的一条捷径。处处留心,视角常新,脚踏实地,慢慢积累,要成长,我们年轻新闻人必须这么做。

(作者系沧州日报渤海导刊部记者)

世界,我想与你好好相处

——读顾城诗集有感

杨静然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是我接触的第一首诗歌,也是它让我爱上诗歌,爱上顾城。短短两句诗,将黑暗与光明对立统一在一起,潇洒地跨越二者的界限。黑不是色彩,而是带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正是一种叛逆,一种反抗,是一代人对光明的渴望。从中我们看到了顾城澄澈的内心,这是他的自我阐释,经历了“十年浩劫”,他用诗歌道出了一代青年人坚定的内心。我相信,能够写出如此诗句的诗人定会拥有一颗无比向往光明的心。

大多数人熟悉海子,而对顾城了解甚少。他生于诗人之家,很小便开始写作写诗,是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浓重的童话色彩,被誉为“童话诗人”。主要著作有:《黑眼睛》、《顾城诗集》《舒婷顾城诗选》《顾城散文选集》、长篇小说《英儿》等。

十几年前,我读高中,那时叛逆、倔强,与全世界为敌,读《一代人》仿佛就是心灵间的对话。但对未来对自由又是无比的憧憬和向往,诗人消极,但这首诗却给人无限的力量。即使黑夜来临,我们也可以去寻找光明。无所顾忌地喜欢上顾城的诗,手捧着诗集,用五颜六色的笔做摘抄写笔记。枯燥高压的高中生活,顾城的诗给了我安宁,诗里有世界,诗里有自由。诗歌,成了我与外界交流的唯一方式。于是,失落时,伤心时,绝望时,快意时,唯有读诗才能释放。

“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但知道她很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读着读着,我就成了顾城诗句中那个任性又可爱的孩子,趴在大地这张无边的画纸上,用彩色的画笔描绘世界。这首诗描绘了他的一生,天马行空想象,任性着任性,固执着固执,坚持自己的想法,在这个并不柔软的世界中编织着自己彩色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顾城的魅力。在纷繁的世界里,诗人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年少的自己,也固执地这样想过。

我喜欢“你,一会儿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那份纯真的情谊,每每读完,都心生感动。喜欢“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中绝望中透出的希望。

“我的诗,像无名的小花,随着季节的风雨,悄悄地开放在,寂寞的人间……”这是顾城十四岁时写下的《无名的小花》。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他丰富而温柔的内心。很多时候,他的诗让我感到他就像是一个孤单而又笨拙的小孩,正是这样一颗心让他写出了不同于别人的诗句。不论是《野草》中略带寂寞的“无名小花”,又或是《远和近》中因为爱情而苍凉的心思,还是《结束》中悲壮的“被上帝藏进浓雾的砍残的月亮”,都看得到他如同晶石般在不断低吟,呐喊的心。

他的诗歌总有着孩子般的天真和自由,听从梦中的呼唤,来得自然,来得任性,来得本真,走得决裂。

“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它在一个小站上,注视着周围的荒草,让列车静静驰过,带走温和的记忆。你说,它就在大海旁边,像金橘那么美丽,所有喜欢它的孩子,都将在早晨长大。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世界如此大,岁月这么深,我们在世俗的路上走着,前方有荆棘头上是灰尘,心情因为欲望的拖累而杂质满身。我们乔装不了整个日子,为了追求生命的纯度,我们边走边寻——那生命之灯。

(作者系沧州日报渤海周刊部记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