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故事"番外篇 | 听听评审说说活动背后的那些事儿~

2017-11-14 职工e家

-职工e家-

903


 一真遮百丑    半假惹千烦

文/李枝荣

连续三天在评审自治区教育科技系统工会讲好身边“民族团结一家亲”故事大赛,整个活动有个主题:喜庆党的十九大同心共筑中国梦。

评委还有新疆艺术学院教授姬彬、新疆电视台资深主播于洁丽、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资深主播李亚萍、作家作曲家孟蒙,国家一级演员郭青山老师也参与了一天,他们都是业内的专家。开玩笑说几个人同时出现在一个活动现场还属首次,这也说明这个群众性活动得到大咖的支持和点评,群众业余水平瞬间感觉提升了专业层级。

参赛的水平总体还比较好,只是个体演讲多了一点。在基层普遍缺乏人手,不能组织大型活动的情况下能够派人参加就是巨大支持,何况他们还带来了真实动人的故事。但从观赏性来说略要差一些,毕竟故事不是那么好讲的,尤其是讲别人的故事总会隔着一层。讲自己故事的时候,有的虽然能娓娓道来,但如果没有好的文字稿子,没有一些舞台经验,没有一定艺术造诣也会很难达到感动人的程度。

讲故事是最好的宣传方式。宣传的最高境界是听完了故事,就接受了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初赛第一天总体有一个感觉:选手讲完故事以后总要生硬的添上几句甚至一段口号性的语言,上纲上线替观众得出一个高大上的结论。我觉得故事本身传递着暖暖的民族情谊,释放着满满的正能量。那些公文式口号在此处绝对是画蛇添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道理变成故事才是本事。口号可入耳,故事才走心。

有的节目拍得非常用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乌鲁木齐市二中的音乐剧,剧情含蓄蕴藉,却能感人动心,尤其是现场演奏的音乐听了就能直达心底。

一位小伙子操着川音讲述《川娃子和巴郎子》的支教故事。他以其亲身经历和朴实生动的讲述让我们陪他欢笑为他落泪。吉木乃县是边境地区,环境艰苦,面对听不懂汉语的哈萨克孩子,他图画制作PPT教学,翻山越岭只为家访一户户牧民。支教结束他赢得家长和孩子依依不舍,他可以回老家就业,但他选择了继续留疆任教,当内地同学问他为何如此选择时,他也有一句朴素而又豪迈的语言:他让同学去看一看古今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干部,他要“继先辈之宏志,开新疆之华章,燃吾辈之热血,筑民族之团结!”评审活动结束后我见了他,他本来是去伊犁支教的,却主动顶缺到了吉木乃,听来让人十分的感动。我们都看好他的演讲,雅萍老师还专门为他单独做了辅导,从演讲内容、肢体语言和舞台经验,这令他在颁奖晚会上感染了更多的人。


这次有很多少数民族教职工参加了演讲比赛。他们的国语标准,演讲声情并茂,而且都是讲自己的故事。喀什教育工会选送的乃菲赛•乃比讲述了自己在深圳上学时在公交上为一位老奶奶让座,老奶奶用英语向她感谢,还问她哪一个国家的人。她非常骄傲的说我是中国人。一位叫加菲亚•阿曼江的老师讲了自己成长的故事,从内初班到内高班到大学,无不享受着国家的好政策,现在用自己的言行回报和哺育着学生。她俩这场演讲也是发声亮剑,非常生动自然,铿锵有力!

有一位故事的主角是我非常熟悉的面孔,那就是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纪委书记哈丽达,她是我们评选的三好职工,且是民族团结职工之星,三个不同民族的孩子都叫她妈妈……加上恰如其分的视频配合,故事讲得非常好。一位叫阿米兰的老师讲述了一家三代的故事,最喜欢她的PPT尤为清新典雅,其中老照片既有历史的沧桑感,新合影也有现代的时代感。

艺术学院的老师还讲了援疆干部的故事。援疆干部把三个民族五个孩子凝聚的胜过一家人,真挚而动人。老师的好处是有学生粉丝,他们专门为自己的老师来加油助威,尖叫和掌声不绝于耳,还有人专门献上了鲜花。

有一个情景剧叫《太阳般的馕》,讲述了内初班的孩子到了66中后不适应,爸爸生病后不想上学要回家照顾自己的父亲,学校把他的爸爸请到了学校做打馕师傅,解决了孩子的相思也为大人找了一份工作。打馕的师傅说:“一边打馕一边学国语,那些汉字在脑子里跳起了麦西来甫”。鄯善的一位老师讲述了她和她的好姐妹同事与另外两名维吾尔族农民结成亲戚四姐妹交往的感人故事。从点滴中让人看到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总之,故事很多,有支教同事父子兵,有自己父母的故事,有先讲述同事再讲自己的故事,有集体有个人……

有的节目虽然好,但却是早已录制过,他们在现场对口型,偶尔对不上穿帮了,这让评委很是为难。有的故事编的并不是很牵强:一位受极端思想影响的人,不让孩子去上幼儿园,他的理由是要让孩子去放羊和种地。幼儿园的孩子如何放羊种地?一些集体的故事略有点类似表扬信或是先进事迹的罗列,总不如集中在一个点上讲实讲细的好。觉得最可惜的是某大学的节目,他们编排的节目着实浪费人力,两段麦西来甫完全冲淡了鲜明的惠民政策之全民健康体检政策的主题,那些跳舞的人面无表情,我给旁边的计时员说他们表情不好,小伙子说在想下一个动作。

连续三天的评审也并非轻松,时刻被故事感动的揪心和沉重,所以当评委要心理强大才是。评委老师们都很认真的记录自己的感受,听到不合适的提法、有违政策的视觉图片乃至演员不合时宜的表现都要记录下来为他们反馈,他们以专业的眼光为业余的选手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真遮百丑,半假惹千烦”。这是孟蒙先生点评的经典语言。

真者,故事要真实,感情要真情!有此二真,评委也不嫌时间长故事长了。

和这几位大咖评委在一起很是快乐,郭青山老师打蚊子的故事,孟蒙老师的袍子都将是美好的记忆。

我们要感谢新疆农业大学为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场地环境。其中有一天我还早到一个小时,专门参观了一下这座建在巩宁城上的大学——这是一座有历史厚重感的大学。

他们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