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与城|《春夏秋冬》入选文物!这些故事少为人知......

重庆发布 2019-04-06


日前,重庆长江大桥《春夏秋冬》雕塑

成功入选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在重庆人的认知中

这四尊雕塑更像是一个地标


很长一段时间里

人们只要远远地看到这些雕塑反射出的光

总会下意识的嘀咕一句:

“过重庆长江大桥了。”




少为人知的是

这四座雕塑

曾在诞生之始

一度引发社会的文化讨论热潮

那么,它究竟是如何诞生?

又蕴含着怎样的内涵?




3月25日,中国著名雕塑艺术大师,也是当时《春夏秋冬》雕塑创作团队负责人之一的王官乙教授向重庆发布讲述起雕塑背后少为人知的故事。


或许,当你真正了解《春夏秋冬》雕塑后,会倏然发现,它们坚硬外表覆盖着的,是山城滚烫的热忱与勇气。


初衷以拟人四季展现人体艺术之美


当王官乙谈起《春夏秋冬》诞生历程,这位84岁的老人眼神发亮。


谈及当年的作品,正躺在医院病床上接受颈椎病康复治疗的王官乙教授打开了话匣子


1977年11月26日,重庆长江大桥的修建启幕。


当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得到重庆长江大桥要立雕塑的消息后,很多艺术家都为之激动,热火朝天地准备了100多套设计方案,王官乙回忆,“这是教学创作,也是社会创作,不仅学校,全国的目光都盯着你。”经过筛选,其中包括《春夏秋冬》《江河湖海》等六部设计作品脱颖而出,成为候选作品。


其中,时任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叶毓山的《春夏秋冬》设计稿,尤其赢得艺术家们的由衷赞叹——传统的飞天构图、人体自然健美的动态、四季拟人的巧思、突破性的人体艺术运用,给这幅普通的图纸,赋予了别样的生气。


“大家一致认为,《春夏秋冬》是最合适的。”王官乙拿出一个信封,里面是小心翼翼包好的4幅《春夏秋冬》的初稿照片——


在设计图中,“春”是一个拿花的少女,象征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夏”是一个与浪花搏击的青年,象征朝气蓬勃、激流勇进;



“秋”是一个扛着麦穗的妇女,象征勤奋劳作、喜获丰收;



“冬”是一个健壮的中年男子,象征着志在千里、永不停息。



争议雕塑太“突出人体艺术”设计方案让重庆城沸腾


重庆长江大桥


设计初稿通过后,王官乙同叶毓山、郭其祥、龙德辉、伍明万、黄才治、项金国、杨发育、何力平、罗跃辉、余志强等组成小组,投入到《春夏秋冬》的创作中。然而,因为雕塑太“突出人体艺术”,让它瞬间引发了一场文化大讨论。


在王官乙看来,设计方案的公布就像“炸弹”一样,瞬间让重庆城沸腾了。


1979年12月6日,王官乙受邀在重庆日报刊发了一篇文章,题为《从文代会说到长江大桥的雕塑》。他在文中写道:“如果认为雕塑设计是创新的,是解放思想的,是有所突破的,是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健康的,是美丽的,就大胆地、勇敢地把它立出来。”


王官乙1979年发表在重庆日报上的文章


除了分析《春夏秋冬》的形式与内涵,随文刊登的还有雕塑中《春》和《秋》的设计照片。文章一经刊出,立刻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几百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雪花片一样飞到了报社、学校、相关部门以及王官乙的家中。


意见主要分为两种。支持方认为塑像设计能够彰显山城的朝气与创新精神,而反对方则认为太过前卫。


“信件有鼓励的,说你们应该给全国城市雕像做个榜样,也有反对的,还有直接开骂的。”王官乙每天收到信件,心中都是五味杂陈。“南坪某医院几位护士写信给我,质问为什么要制作女性裸体,还有人表示担心大桥上立着这样的雕塑,司机‘打望’把车开到河头去了啷个办?”


一时间因为争议太大,雕塑方案暂时搁浅。


峰回“我们把衣服穿好了,你们来看嘛。”


王官乙觉得那段时间的自己就像是被这4座雕塑“套住了”, “不止我,创作小组的成员,连吃饭睡觉喝水都随时在想着这些雕塑。”


有人问,“说你们雕塑没穿衣服只有飘带,什么飘带?”王官乙回答,“就是敦煌飞天壁画里那种飘带。”对方一下很惊讶,“那很好看呀。”晚饭后散步,他从黄桷坪一路走到滩子口,路遇空压厂的几个下班工人,也拿着照片问人家意见,老工人说艺术我不懂,但我觉得你们做这个好看。


“人体艺术在当年的确过于超前。可以理解很多人的担忧,但现在看来的确太保守了。”王官乙说,他觉得空压厂老工人的话深深地鼓励了他,“说明我们没错,只是还需要与大众继续沟通。”


当年艺术家们创作雕塑时的情形


修改方案时,创作组也曾向国内名家求教。著名漫画家华君武、雕塑届泰斗刘开渠、批评家王朝闻都曾加入其中商讨修改意见。最终,创作组决定给人物增加薄衣,在避免“风口”的同时,也保留了原有的线条美感。


1981年8月2日,叶毓山在《谈谈重庆长江大桥雕塑》一文中写道:“考虑到目前我国群众的欣赏习惯,我们在不影响主题构思、人物动态以及人体美的情况下,适当地增加了一些薄的衣服……”


在方案修改完毕后,王官乙在众人的期盼中,用美院办公室的那部老电话拨通了相关部门的电话,“我们把衣服穿好了,你们来看嘛。”


对方回复:“穿好了我们就不来看了。”


落定四尊雕塑延续重庆人的突破与创新


《春夏秋冬》定稿后,选择什么样的材质,也成为了难题之一——用花岗岩制作,易出现材质老化;用青铜制作,又不为工程设计允许。最后,创作小组商定,用铝合金整体浇铸,展现人物轻灵美感,让雕塑尽可能地扛住岁月的侵蚀。


雕塑《春夏秋冬》之春


因为铝材料制作工艺的繁琐,1981年9月到1984年9月,西南铝加工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完成了雕塑的整体铸造。1984年9月26日,这组用五年时间设计、完成的雕塑作品,终于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雕塑《春夏秋冬》之夏


这也是国内首次将人体艺术应用于城市开放空间。落成后,不少市民从北桥头一直走到南桥头,一个个挨着看完,彼此感叹着:“太稀奇了,从没有看过这么大的雕塑!”


雕塑《春夏秋冬》之秋


时光荏苒,三十多年过去了。时今,当初经历了震惊与不解的重庆人,已经将《春夏秋冬》视为山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去年,雕塑《春夏秋冬》复制品在市文联广场亮相,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表示,这组雕塑是重庆改革开放历史的见证,具有引领思想解放的意义。


雕塑《春夏秋冬》之冬


同时,市文化旅游委文物保护与考古处消息,本次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后,截至目前重庆现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1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相关部门将在保障文物安全本体的同时,深度挖掘文物内涵,“如见证山城发展多年的《春夏秋冬》雕塑,就表现出了重庆人敢于突破的热情以及创新精神,我们将加强文物价值传播工作,让这些文物‘活’起来”。


大家都在看


今天超帅的现场!有一个,是你!


晒文化 · 晒风景丨看山水神韵 品历史文化,长寿秀山下周等你点赞


陈敏尔唐良智会见韩国总理李洛渊



来源:重庆发布

采写:姚於 邹宇铭(实习)

摄影:唐浩 邹乐

编辑:邹雨璠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