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大咖|重邮党委书记李林:让重邮不只有“邮”和“电”, 还有……

重庆发布 2020-08-31



创建于1950年的重庆邮电大学今年迎来70岁生日,办学70年来,学校为信息通信行业和地方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各类人才,被誉为“中国信息通信人才的摇篮”。


对现在的重庆邮电大学来说,如何建好世界一流学科?如何去打破“邮电”的固化标签,凸显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今天的“重庆发布对话大咖”,一起对话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李林。








创新成果让每个重邮人印象深刻



重庆发布:走过70年,回看重庆邮电大学的办学历史,有哪些是让您印象深刻的?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李林接受重庆发布专访 罗嘉 摄

李林:重庆邮电大学70年发展历程,牢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责,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创造了大批创新成果,有很多的亮点和特色。

在人才培养方面,办学70年来,我们为社会、为行业输送了10多万名信息通信行业专业人才以及管理精英,为社会输送大量人才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在科技创新方面,在邮电大学办学历史上,先辈们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学校曾先后成功研制第一套符合国际电联标准的24路、30/32路脉冲编码机和120路复接设备及其配套仪表,参与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并设计出世界上第一颗TD—SCDMA基带芯片,制定了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国际标准,研制出我国安全领域信息隔离与交换关键设备,研发出全球首款支持三大工业无线国际标准的工业物联网核心芯片……

这些重要的科学发现、科学技术发明、获得的重大科技奖项以及突出成果让每个重邮人印象深刻。




 有责任有义务服务好

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重庆发布:您觉得您这一代重邮人的使命是什么?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李林 罗嘉 摄

李林:重邮人一直以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作为办学使命。我们始终抓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以向社会输送更多高水平人才作为推动我们办学使命。重邮人另一使命是服务地方发展,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为服务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学者、学生、学术维度提升竞争力



重庆发布:对重庆邮电大学来说,如何突破“邮电”固有印象,在新时代如何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李林:“邮”和“电”,是实现人类通信的具体表现形式。通信的发展突破了原有范畴,从人与人发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万物互联,万物沟通。虽然名字叫邮电大学,但我们重邮一直以人类的通信沟通为使命担当。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智能化时代,智能化是信息化的新阶段,我们重邮人要把握信息技术新特点,与时俱进。

首先,打造高水平学科队伍,培养建设一批师德师风好、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办学;其次,着眼前沿布局,特别是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做好学科布局、科研布局、承担科研任务,打造学术影响力。总之、学校将从学者、学生、学术等维度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专利转化、技术应用为经济赋能



重庆发布:重邮作为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与优势的高校,如何在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重邮作为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与优势的高校,如何在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林谈重邮的发展  罗嘉 摄


李林:近年来,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为引领,加快建设“智慧名城”和“智造重镇”,重庆邮电大学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和优势,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较早布局的高校,学校以极大的热情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重邮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重邮毕业生有三分之一在重庆就业,为重庆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重邮积极推动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将其科研成果转化到智慧化服务的生产活动中来,通过专利转化、技术应用,努力为经济赋能。




建好世界一流学科



重庆发布:走过70年,重邮下一步发展目标是什么?


李林:重邮的目标是建成一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开放式、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那么,建成这样的一所大学,重邮计划未来15年时间,努力让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越来越接近世界水平,建成世界一流学科,我们有这样的理想和追求。





防控小贴士


广大市民要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


大家都在看



晒旅游·晒文创|8分钟“心灵之旅”,带你欢乐游永川

胡春华在重庆实地督导巩固脱贫成果工作

早生活丨稳住,我们能赢!




来源:重庆发布策划:黄军 卢圆媛主持:黄文字:周小平
摄影:罗嘉 王子豪 龚浩月视频:龚浩月

编辑:许琳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