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纷飞的岁月,他们在防空洞里高考
今(7)日
2021年高考拉开帷幕
考生们奔赴考场平和迎战
你知道吗?
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
重庆的防空洞里
也有高考
见证了那段“愈炸愈强”的历史
当年的他们,很多人成为了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力量。
重庆设沙坪坝、北碚、江津三考点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后,越来越多的高校陆续迁入,一时间,重庆高校林立。由重庆市沙坪坝区地方志办公室编著的《重庆沙磁文化区创建史》一书中记载:“抗日战争期间,迁入重庆的高校共计25所,其中迁入沙磁区的就有16所之多,占迁渝高校总数的68%,占迁川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
《重庆沙磁文化区创建史》截图 周小平 摄
其中,沙坪坝因聚集了十多所内迁大学,算是当时重庆最大的一个考点。所以高考前夕,从小龙坎到重庆大学一带的茶馆里,到处都是备考的学生。
“一条板凳,一杯茶,考生们能在茶馆坐上一天,看书备考。到了晚上,就在板凳睡觉。”曾传宜说。
高考遇上空袭
考生们在防空洞赶考
战火纷飞的年代,很多的活动都在防空洞中开展,高考也不例外。
日机来袭,人们涌入防空洞 市人民防空办供图
《抗战时期的陪都沙磁文化区》中记载:“1941年,日机大举轰炸沙磁文化区,对文化区实行轮番的疲劳轰炸,沙磁文化区内的学生点上煤油灯,在防空洞内读书。适逢交大、南开等学校举行招生考试,空袭警报红球上升,考生秩序井然进入防空洞。”
防空信号灯笼 市人民防空办供图
有8科考题
录取率仅8%
“那时候的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都极端艰苦,但勤奋学习的精神是可嘉的。”曾传宜介绍,那时高考共8科,报考院系不同,考试科目也不同。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市人民防空办供图
抗战时期内迁到重庆大学松林坡的国立中央大学 重庆大学供图
冒着生命危险学习
稗子、砂石和糙米煮成“八宝饭“
位于重庆大学校园内的七七抗战大礼堂 重庆大学供图
“1941年,迁到重庆巴县兴隆场(现为沙坪坝区回龙坝镇)的朝阳大学,办学条件极其恶劣,学校以巴县申家祠堂和佛家寺庙为校舍,房屋破旧不堪,必修的课程都是将几个班级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大房子里听讲。一处靠着戏台的小坝子便是运动场和大会场,师生的伙食每顿都是稗子、砂石和糙米煮成,被师生戏称为‘八宝饭’,而菜则是清水萝卜、白菜。”
重庆大学工学院,新旧材质的契合线上仍有当年血与火的清晰灼痕 重庆大学供图
如今,顺着重庆大学沿嘉陵江的临江路往前走,可以看到一座用条石砌筑的仿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物:重庆大学工学院楼,古朴大方,坐南朝北。重庆大学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抗战时期,工学院在狂轰滥炸中多次中弹却屹立不倒。虽然已修复多年,但在新旧材质的契合线上,仍有当年血与火的清晰灼痕。
“艰难的抗战岁月,成千上万的学子来到重庆,在这座城市成长。”曾传宜说,全国教育界、学术界精英们汇聚重庆,在这里传道授业、著书立说,为新中国保留了大量人才。
防控小贴士
在雷电时,严禁在山顶或者山丘地带停留。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大树下躲雨。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周小平
视频:龚浩月
编辑:邹雨璠 高阳(见习)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