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言人来了】高温天如何防治工业污染?

重庆发布 2021-07-30


6月17日,“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环保微宣讲走进璧山区。来自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璧山区生态环境局的5名发言人来到现场,与当地工业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现场答疑解惑。


活动现场 


环境保护有哪些法律法规?


市生态环境局法规处刘宾七:


①2014年国家修订出台新《环境保护法》,在生态环境领域这部法律是一个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


②2017年以来,国家也修订、制定出台了一些单行的法律,比如2017年修订《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2019年制定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2020年修订《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今年制定出台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


刘宾七


高温天如何防治工业污染?

工业废气处理设备优化有补贴吗?


璧山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杰:


①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粉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应当在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行。在夏季重污染天气预警时,要做好错峰生产,并严格控制粉尘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


②鼓励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工业涂装企业应当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并建立台账,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年。


现场提问 


③工业企业、垃圾填埋或者其他活动产生的可燃气体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的,应当进行污染防治处理。


④针对企业自行开展工业废气污染深度治理,中央和市级是有资金补助政策的。而璧山辖区内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企业较多,资金补助方向仅支持成熟高效的部分处理技术,包括:更换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原辅材料源头替代,RTO、RCO、CO及活性炭吸附治理技术等。


张杰 


环评管理要求与验收流程有哪些?


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叶兆木:


①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其中,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需要报生态环境部门审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网上备案即可。


现场提问 


②建设项目竣工后,验收流程为:


建设单位编制验收监测报告(污染类项目)或验收调查(生态类项目)报告。


建设单位召开该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会(专业技术专家、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单位、环评报告编制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参会)。


修改完善形成最终验收报告。


编制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网站或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验收报告,期限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


公示期满后5个工作日内,将验收相关情况录入全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信息平台。


叶兆木 


哪些企业有固体废物回收资质?

危废跨省转移手续有哪些?


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处周琼:


①全市目前有113家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单位,全市收集贮存利用处置能力是252万吨。


②2020年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颁布实施后,对于固体废物跨省转移,企业要办理相应的行政许可或备案。


现场提问 


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应办理许可证,企业需准备四项资料:重庆市固体废物转移申请表;申请人与接受单位签订的处理处置协议书;接受危险废物的单位具备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转移危险废物运输方案、协议和资质。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跨省转移的,应在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进行备案。


周琼 


哪些情况建设用地需进行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处罗毅:


①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和监测、现场检查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生产经营用地的用途变更或者在其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的。应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②“用于生产、经营、使用、贮存危险化学品,堆放、处理、处置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以及其他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期间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地块,用途变更为商服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工建筑用地、空闲地的”应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罗毅  





防控小贴士


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注意经常打扫居室和工作场所。每日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2-3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安全小贴士


养成良好的防火习惯。休闲放松时不随地乱扔烟头,不随便乱放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



大家都在看


“神舟十二号”升空,有双重庆“神眼”


发言人来了丨听说种粮大户有补贴,啷个才能当上呢?


超燃瞬间!




来源:重庆发布 

图片:李昊东

编辑:高阳(见习)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