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进圈了吗?

重庆发布 2021-12-0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有哪些看点?速读!


规划范围

重庆市: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


四川省: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


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的1.9%


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

占全国的6.9%


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

占全国的6.3%


总体要求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主要原则

双核引领,区域联动

改革开放,创新驱动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共享包容,改善民生

统筹协同,合作共建


战略定位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改革开放新高地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发展目标

到2025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


双城引领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


重庆、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区域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初步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左右。


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大幅提升


现代化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初步建成,出渝出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重庆、成都间1小时可达,铁路网总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覆盖全部20万以上人口城市。


现代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成,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成果更加丰硕


重庆、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协同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生态宜居水平大幅提高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8%,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95%,河流主要断面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达到90%以上。



到2035年


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重庆、成都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全面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趋于成熟,融入全球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重点任务

1、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


提升双城发展能级


重庆: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先行先试,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以长江、嘉陵江为主轴,沿三大平行槽谷组团式发展,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


■ 成都: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厚植高品质宜居优势,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城市治理体系,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高水平建设天府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等,形成“一山连两翼”城市发展新格局。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重庆都市圈:梯次推动重庆中心城区与渝西地区融合发展。畅通璧山、江津、长寿、南川联系中心城区通道,率先实现同城化。强化涪陵对渝东北、渝东南带动功能,支持永川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职教基地,支持合川加快发展网络安全产业、推动建成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推进綦江、万盛一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和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打造重庆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周边的战略支点。推进重庆向西发展,提升荣昌、铜梁、大足、潼南特色化功能,建设与成都相向发展的桥头堡。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


成都都市圈:充分发挥成都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资阳比较优势,加快生产力一体化布局,促进基础设施同网、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政务事项通办、开放门户共建,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推动成都、德阳共建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加快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和眉山片区融合发展,打造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促进成都空港新城与资阳临空经济区协同发展,打造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推动成都东进,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将成都东部建成与重庆联动的重要支点。


促进双圈互动两翼协同


推动重庆、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夯实成渝主轴发展基础,强化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互动。


■ 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支持万州建设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支持南充、达州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发挥垫江、梁平、丰都、忠县、云阳节点作用,带动双城经济圈北翼发展。


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支持宜宾、泸州建设川南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内江、自贡同城化,带动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


辐射带动川渝两省市全域发展。强化双城经济圈对重庆市、四川省其他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引领带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分类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


推动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瘦身健体。

加快提升大中城市产业水平和功能品质。

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

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



2、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 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 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

■ 完善双城经济圈公路体系。

■ 推动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建设。

■ 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


强化能源保障


优化区域电力供给。

■ 统筹油气资源开发。建设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打造中国“气大庆”。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研究推进跨区域重大蓄水、提水、调水工程建设,增强跨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推动形成多源互补、引排得当的水网体系。



3、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 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 整合优化重大产业平台。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 布局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 合力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联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 积极拓展数字化应用。

■ 全面提升数字安全水平。


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


■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

■ 提升商贸物流发展水平。强化重庆、成都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合力建设国际货运中心。

■ 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积极支持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开展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创新试点。


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


■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 大力拓展农产品市场。



4、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


■ 聚焦核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战略性产品开发,在四川天府新区、重庆高新区集中布局建设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一批科教基础设施,引导地方、科研机构和企业建设系列交叉研究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打造学科内涵关联、空间分布集聚的原始创新集群。


优化创新空间布局


■ 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水平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推动中国科学院等在双城经济圈布局科研平台。


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 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协同。

■ 推动区域协同创新。


营造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


■ 大力吸引创新人才。

■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 健全创新激励政策体系。



5、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


■ 打造城市消费品牌。

■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构建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


■ 推动消费供给升级。

■ 发展消费新场景。


塑造安全友好的消费环境


■ 完善消费促进政策。

■ 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



6、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推动生态共建共保


■ 共建生态网络。

■ 共抓生态管控。


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


■ 统一环保标准。

■ 推进跨界水体环境治理。

■ 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 加强土壤污染及固废危废协同治理。


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


■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 开展绿色发展试验示范。



7、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


■ 合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 统筹完善亚欧通道。

■ 优化畅通东向开放通道。


高水平推进开放平台建设


■ 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

■ 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 高标准实施高层级开放合作项目。

■ 共建“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


加强国内区域合作


■ 加强与西部地区协调联动。

■ 有力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

■ 深化与东部沿海地区交流互动。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 持续转变政府职能。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 支持在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以及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地,率先探索建立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机制,探索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市场监管等经济管理权限与行政区范围适度分离。



8、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城乡要素高效配置


■ 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

■ 深化城乡土地制度改革。

■ 增强城乡建设资金保障。


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 推动城乡一体规划。

■ 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 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依法流转和高效配置,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培育高品质特色小镇,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



9、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


■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


共享教育文化体育资源


■ 推动教育合作发展。

■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共同推进体育事业发展。


推动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


■ 构建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共建共享。


健全应急联动机制


■ 健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标准和规划体系。


大家都在看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来了


前三季度,9.9%↑


【重庆英才讲堂】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他们这样说……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申晓佳 整理

编辑:邹雨璠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