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滨路上,曾有一所闻名全国的大学

重庆发布 2022-04-27


《挺进报》旧址

武昌中华大学旧址

卜内门洋行

蒲兰田公馆

……


一条独特的文化探访线路

将这些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

人文建筑联系起来

这条线路就位于重庆南滨路上


“百年南滨”文化深度探秘系列活动现场。


  12月5日,“百年南滨”文化深度探秘系列活动在南岸区南滨文化产业园启动。本次活动由重庆市南滨路建设发展中心、重庆市南滨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主办,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承办。



南滨路上

曾有一所闻名全国的大学



  “大家知道吗,南滨路上也曾拥有一所闻名全国的大学。”


探访者们来到下浩米市街武昌中华大学(现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旧址前,曾荣获重庆市“金牌导游”的文保志愿者童思斯向活动参与者们讲述了这段历史:武昌中华大学成立于1912年,抗战爆发后,大学于1939年春西迁重庆,利用南岸下浩禹王宫前殿和正殿继续办学,设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每个学院下设两个系,时有师生约500人。

华中师范大学史料显示,中华大学定址南岸后,朗朗的读书声里还不时夹杂着枪炮声、警报声。即便如此,师生们孜孜不倦地潜心攻读,邀请了郭沫若、陶行知、李公朴、邹韬奋、范长江等大批名流前来讲学。


武昌中华大学旧址。


  “尽管办学条件很差,但当时学校依旧为学生尽力提供保障,对从敌占区来的学生还免去了学费,侧面表达了中华学子的不屈精神,以及抗战必胜的决心。”童思斯介绍,为了解决校舍拥挤,中华大学还在禹王庙后面的山坡上修建了教舍楼和礼堂。


“2006年5月,在南岸下浩米市街发现了‘武昌中华大学立础纪念碑’,作为抗战时期重要的文物见证,该碑现存南岸区文管所。”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委员何智亚曾在《重庆老城》一书中介绍了武昌中华大学的故事:“1946年,学校复原迁回武昌旧址,结束了在重庆的办学时光。当时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振兴中华’,为延续学问的火种,学校从武汉辗转搬迁到重庆,非常难得。”


周家湾200号老建筑。其外型优雅美观,电视剧《一双绣花鞋》曾以此地为拍摄场地。


  《挺进报》旧址也被纳入了探访线路,为人熟知的红岩英烈陈然的故事,依然让人动容。


“当年,《挺进报》的编、刻、印工作都在这里进行。刻版工作在白天,陈然的印刷工作在夜间进行。他们还将电灯用黑纸做了一个灯罩,避免了因通宵开灯引起注意。”童思斯介绍,当时《挺进报》在地下党和进步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每次发行后,在合川、垫江等地,还专门有进步人士组织翻印再版,深受欢迎。



活动将在每月第一个周末定期开展

市民可预约报名免费参与



  “通过活动,参与者可以了解到百年前老重庆的面貌,抗战的不屈精神、以及解放前夕地下党坚持斗争的情况。”南岸区巴渝公益发展中心支部书记代远翔介绍。


除了武昌中华大学旧址、《挺进报》旧址等地标,本次活动中,3公里的旅程还有机串联了社会主义学院、蒲兰田公馆、慈云寺、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卜内门洋行、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字水霄灯、龙门浩月等南滨路沿线特色名片,参与者可领略到南滨路历史建筑及地标、文化、地名、美食等精彩元素。


白理洋行旧址。建筑始建于1911年,为中西合璧风格。


  “活动通过盘点产业园区内的商家,引入特色互动体验,倡导和培养游客的体验式生活方式,引导游客从不同角度深度体验南滨路厚重的人文历史、独特的地域风情。”南滨路建设发展中心负责人张鹏介绍。


线路中的“合记堆店”旧址。建筑始建于19世纪90年代,极具特色。


接下来,主办方将在每月第一个周末,定期面向市民免费开展百年南滨深度导览活动,“这样一段短短的旅程,记载着重庆的历史‘乡愁’,展示着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希望成为更多游客到重庆的‘打卡’之地。”



“廿里南滨”文化手绘明信片伴手礼。


  市民可以通过“重庆市南滨路文化产业园”“重庆老街”公众号报名参加每月活动,参与者还有机会获得主办方精心制作的“廿里南滨”文化手绘明信片伴手礼。





防控小贴士


到商场购物用餐时,建议错峰用餐,优先选择通风良好的餐厅,用餐前做好手卫生。

大家都在看



最新健康提示:宁波、南宁、崇左、泉州来渝返渝人员请及时报告


这里很重庆丨这条“天上的街市”,很美很火


12月5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姚於

封面图:张坤琨

图片: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

编辑:高阳 王斌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