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节疫情防控形势如何?最新研判→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2月11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仍处于发展阶段,周新增确诊病例继续超过400万例,死亡率出现上升,奥密克戎变异株进一步增加了疫情不确定性,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
12月以来,我国新一轮疫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口岸城市及临近地区。疫情防控,关键抓“防”,重点是守住国门、外防输入,重中之重是口岸。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强调要毫不放松、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织密扎牢外防输入的防线,坚决把疫情堵在国门之外。
要强化疫情源头管控、多渠道监测预警和重点环节疫情防控,快速果断处置本土聚集性疫情;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截至12月1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5亿9187.9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1亿6248.8万人。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的有关情况。我们请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先生,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女士,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先生,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先生,请他们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
下面,请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新华社记者
近期,内蒙古疫情持续上升,此外黑龙江、上海、陕西、云南、浙江等地又出现了新的本土确诊病例,请问这些疫情与之前进入扫尾阶段的疫情是否有关联,另外如何判断目前国内的整体疫情形势?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
吴良有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目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近期局部地区发生了由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土小范围疫情。内蒙古满洲里疫情的病毒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疫情是由一起新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与之前内蒙古的疫情没有关联。
本次疫情首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发生病例,随后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内的两个区旗、内蒙古通辽市、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河北石家庄市和北京海淀区等地发现关联病例,共波及4省6市。
目前,满洲里当地疫情仍处于持续发展阶段,近日报告病例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疫情走势还需要密切观察。黑龙江哈尔滨市疫情风险有所降低,近日仅有散在的零星病例报告,昨天没有新增病例报告。通辽市、齐齐哈尔市、石家庄市和北京市已经连续5天以上未出现新增病例,疫情得到较好控制。云南陇川疫情波及范围局限,病例均为同一所学校的师生,未发现校外相关病例,病例基因组测序显示均为同一传播链,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上海、浙江和江苏三地疫情病例的病毒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为同一起关联疫情。目前,上海疫情总体比较平稳,连续3天没有新增病例;浙江绍兴、宁波、杭州三地疫情发展较为迅速,病例间传播关系相对清晰,主要涉及家庭和人群聚集场所,相关风险区域管控和风险人员排查工作正在进行中。陕西疫情目前仅发现散在个案,没有出现扩散传播情况。
总体来看,近期国内疫情呈现传播链条多、局部散发和小规模聚集性特征并存的情况。疫情发生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内蒙古、云南、江苏、浙江等省,会同疫情发生地建立一体化、扁平化的指挥体系,推动流调溯源、社区管控、核酸检测等措施落地落实,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扩散。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
我们了解到,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派工作组到满洲里,请问满洲里目前的医疗救治情况如何?有些什么样的特点?重症的比例高吗?此外我们还想了解当地医疗救治水平能否满足当地的病例救治,以及核酸检测的需要?是否会采取集中转运治疗的措施?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满洲里发生疫情以后,国家卫生健康委马上就派出了工作组和专家,前往满洲里进行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相关工作,全力以赴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截至12月11日早上8点,满洲里疫情累计收治患者529名,其中累计的重症患者是29名,重症发生比例是5.5%,所以应该说轻症患者更多一点。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昨天满洲里口岸医院已经有5名患者治愈出院了。这次针对满洲里的实际情况,满洲里是我们国家北部的一个口岸城市,因此根据口岸城市的特点,我们在医疗救治、核酸检测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
在医疗救治方面:一方面我们统筹医疗资源,针对口岸城市特点建立了患者后送和支援机制。满洲里口岸医院是当地的定点医院,拥有386张床,但是在疫情初期患者数量急剧增加,在患者数量急剧增加的过程中,我们及时启用了200多公里以外的海拉尔人民医院,这是一个能力比较强的综合医院,开放了360多张定点医院的床位,包括28张ICU床位,这样来缓解满洲里口岸医院的压力。同时我们通过公路分7批次,陆续转送了满洲里的200多名患者。在转送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安全,配备了急救设备和医务人员,对于重症患者全程给予监护,安全地将患者转送到了海拉尔人民医院进行救治。两个定点医院,我们都派出了具有丰富经验的国家级专家,与自治区和当地的专家一起形成工作组,亲临一线指导患者的救治工作。
此外,自治区内也建立了支援机制,像对于满洲里口岸医院,自治区一共选派了305名专业医护人员整建制接管口岸医院救治工作,对于海拉尔市人民医院,自治区派了516名医务人员进驻海拉尔人民医院病区进行相应的救治工作。所以应该说通过这样一个支援机制,来缓解满洲里相关的医疗救治资源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救治的策略上,我们坚持行之有效的救治经验。一是关口前移,做好早期干预。二是加强多学科诊疗,特别是这次满洲里有一部分老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7名,其中还有1名99岁的老人,同时有一些基础病,我们建立多学科的诊疗机制,“一人一策”,全力做好患者的救治工作。三是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并用的原则,更好地提升我们的救治效果。目前的救治工作还是非常顺利的。
在核酸检测方面,也同样加大了对满洲里核酸检测能力的支援。原有满洲里核酸检测能力只有1.2万管/天,只有4个机构能够开展核酸检测。在第一时间,自治区马上调集了区内检测方舱前往满洲里。我们协助调集了第三方监测机构,在满洲里开展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使得满洲里的核酸检测能力快速提升到15.2万管/天,能够完全满足满洲里20万人口的全员核酸检测。此外,面对这样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加强组织管理,同时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全员检测。到目前为止,满洲里已经完成了12轮的全员核酸检测,正在开展第13次全员核酸检测,整个核酸检测工作也是进展顺利。多起疫情的处置经验,在救治和核酸检测当中显现出很好的效果。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目前全国12岁以下的儿童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工作,请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的不良反应情况如何?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
在整个人群接种不良反应报告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百万分之一,其中3-11岁儿童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青少年和成人。后续要做好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分析工作,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请问梁院长,您最近采访的时候提到多次“动态清零”,请问怎么理解动态清零?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你的问题。所谓动态清零,是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方针,它是指在现在的情况下,当出现本土病例的时候,我们所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的一种集成,来快速扑灭疫情,实际上是中国疫情防控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也是现阶段我们疫情防控的一个最佳选择和总方针。
从专业的角度、科学的角度来看“动态清零”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怎么及时主动发现传染源。这种传染源包括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甚至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相关其他的动物,主要是通过监测发热门诊的预警以及一些检测、主动筛查的手段,来发现传染源。
第二,一旦发现有病例出现的时候,就要快速采取公共卫生和社会的干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疫点的管控、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减少人群聚集等管控措施。
第三,有效救治。主要运用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来有效救治患者,尽快、尽量阻止疫情的进展,也就是防止轻转重,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几点:一,“动态清零”是个总方针,要追求快速,要追求精准,如果没有快、没有精准,就很难做到“动态清零”。二,“动态清零”不是“零感染”,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不出现一例本土病例,但是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当发现有本土病例出现的时候,快速扑灭疫情,所以这是我们要特别强调的,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要追求尽快把疫情扑灭。三,“动态清零”不是躺平,不是任由疫情发展,而是控制它、切断它。四,“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是追求最大限度地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还是围绕着“动态清零”。近期国家卫健委马晓伟主任接受采访时提到,我国疫情防控进入第三阶段,叫做全链条精准防控“动态清零”阶段,请问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动态清零”?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
吴良有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提到的,马晓伟主任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的时候指出,如何高效处置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以最小社会成本获得最大防控成效,这是我国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历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现阶段,我们立足抓小、抓早、抓基础,提升疫情防控和早发现的能力,发生疫情后,充分利用疫情发现之初的黄金24小时处置时间,在原来充分发挥检测队伍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流调和监督队伍的作用,突出“快”字,在疫情没有扩散之前,或者感染者还不具备传播能力之前,把密接者、次密接者找到,把可能的感染者提前管控住,力争用一个潜伏期左右时间控制住疫情的社区传播,这是“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体现,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刚才万年院长也详细介绍了“动态清零”这一总方针的内涵。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我们始终坚持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一切防控举措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近两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密切跟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及时开展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以循证为基础,以风险为导向,根据对新冠肺炎病毒认识的不断深入、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防控策略,总体策略从早期武汉的“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调整到目前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期间我们关注到一些国家执行不清零政策,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疫情出现反复,对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冲击仍然严重。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毒不断变异,境外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流调溯源结果显示,武汉疫情后的四十多起聚集性疫情都是境外输入造成的,我们需要在“外防输入”上下更大功夫,加强口岸城市的源头管控,加强入境人员、进口冷链食品物品等风险防范,落实高风险岗位人员防控措施,织密扎牢外防输入防线,外防防住了,就不会有内部的反弹。
元旦春节即将来临,疫情传播风险加大,我们需要在“科学精准”上下更大功夫,做到“四个结合”,即指挥系统平急结合、行政与业务相结合、专兼结合、群众工作与卫生工作相结合,疫情发现一起就彻底扑灭一起,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努力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确保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节日。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边境口岸城市被反复要求要筑牢防线,请问为何近期仍多次出现“破防”?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这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要判定我们国家现在的本土应该是安全的,刚才吴良有局长已经说了,去年4月份以来40几起疫情,几乎都是和国外的病例输入相关联的,所以境外输入防控是我们的重点,这一点可能需要明确。
第二,我们国家的口岸、边境从数量上是众多的,点多、线长、面广,尤其是一些陆路口岸,往往缺乏一些天然屏障,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第三,新冠病毒既可以通过人来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物进行传播,这种人物都可以传播,对防控增加了难度。再者,这种病毒疾病谱真正有显性临床症状的占比和无症状占比的比例,和一般呼吸道传染病是有区别的,也就是无症状感染者占有相当的比例。即使在有症状当中,他不会像SARS、鼠疫等疾病,有比较特征性的、明确的症状和体征,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典型性症状,就是轻症病人。医务工作者,包括老百姓,也难以识别和发现。同时,这种疾病的传播途径是容易实现的,既有呼吸道的传播,也有接触传播,当然也不排除其他的传播途径,尤其是可以通过物品和冷链进行传播。针对这种情况,从科学上来说,人类对这种疾病、对这种病毒的了解和认识仍然缺乏,有知识空白点。
综合以上因素,你就会发现,外防输入有相当难度,但是外防输入必须成为我们国家防控的重中之重。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在近期疫情中,多地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多轮全员核酸检测,一方面核酸检测的速度很快,另一方面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也很快,请问这是怎么做到的?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郭燕红
确实如此。应该说,随着我们工作力度的加大,各地在疫情处置当中,无论是核酸检测的整体速度还是能力,都有了快速提升。核酸检测决定了疫情发现和疫情防控的及时性,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所以从国家到地方对核酸检测工作,从多方面进行了加强和建设。
一方面,加强了核酸检测的能力建设和质量管理。为了大幅度提高核酸检测的能力,我们要求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疾控机构,包括一些第三方的核酸检测机构,都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能力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11744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我们总体的核酸检测能力目前已经达到了每天单管单检2995万份,如果配之以“10混1”的检测方法,我们的检测能力还能够实现倍增。
此外,要加强核酸检测的质量管理,质量很重要。在质量管理方面,我们主要是不断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制度,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不断提升核酸检测的质量,使得我们的核酸检测结果能够准确、可靠。
第二方面,强化大规模核酸检测的组织管理。在疫情初期,往往全员核酸检测是我们控制疫情最重要和最紧迫的一项工作。首先我们要调集好核酸检测的资源,针对大规模核酸检测,第一时间从省内、省外调集核酸检测资源,同时要强化核酸检测的组织管理,从全员的发动,包括采样、转运、检测、结果回报、信息推送和后续管理,实现一个连续化的工作机制,来提高全员核酸检测的效率。在这项目工作当中,信息化的支撑非常关键,通过信息化支撑手段的应用,使得全链条高效运行,达到快和信息共享的目标。
第三方面,要持续优化核酸检测的服务。包括我们对于核酸检测资源的网格化布局,公开核酸检测机构的工作时间,推行24小时检测服务,也包括要求有条件的实验室配备快速的检测试剂和设备,来提高检测速度,使得我们“愿检尽检”的人群能够在6小时内拿到检测结果。同时,很多地方还把核酸检测与健康码相关联,通过信息化手段,使得人民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的检测结果。通过这些工作,保证优质、高效和便捷的核酸检测服务,来服务于整体的疫情防控工作。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目前各地已陆续启动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进入冬季,最近有不少家长会带孩子去接种水痘疫苗、手足口病、包括流感等疫苗。请问接种上述疫苗对接种新冠疫苗是否会有什么影响?需要间隔多久接种?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其实你说到了一个疫苗接种的免疫程序问题,还有涉及到疾病控制迫切性的问题。一般考虑哪个疫苗优先接种?接种针次间需不需要间隔,如果需要间隔,要多长时间,我们主要考虑几个方面:第一,根据疫情防控的迫切性。第二,疫苗本身也有一些特性。第三,根据之前制定的指南,还有一些相关的研究结果,来确定疫苗接种。通常来说,我们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假如是注射的减毒活疫苗,如果不能同时接种,需要间隔至少4周。灭活疫苗没有时间间隔要求,可以同时打,不用考虑间隔,什么时间接种都可以。但是新冠病毒疫苗是新疫苗,为了减少可能存在的影响,包括不良反应的诊断鉴别,目前我们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当中规定了,除了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以外,与其他疫苗要间隔14天接种。当然,这样的规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续随着研究结果不断出来,我们可能也会对这种间隔做一个调整。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短期之内缓种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它的作用受到影响也是有限的。在当前情况下建议优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其他疫苗达到了规定的时间间隔,也要及时去接种。在这期间,做好个人防护,也是有很大的作用,包括对新冠病毒的防控和对流感、水痘等传染病的防控,这些都是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在这样一个短期的窗口期,如果做到了,也能避免疾病发生或者把疾病发生风险降到最小。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有些老年人在接种新冠疫苗之后出现了一些不适的症状,被判定为偶合反应,请问偶合反应的判定标准是什么?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要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什么叫偶合反应或者什么叫偶合症。其实偶合反应或偶合症是我们在不良反应监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指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正好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前的状态,接种疫苗后,这个疾病巧合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叫做偶合反应,或者说叫它偶合症。实际上,他的发生跟接种疫苗没有关系,也不属于不良反应的一个范畴。
根据我们的监测结果和偶合症发生的规律来看,60岁以下的人群,偶合反应发生率比较低,但是60岁以上的人群,偶合症发生率会稍微高一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大家都知道,6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些是处在基础性疾病的潜伏期,还有一些已经有了基础性疾病,在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发生或复发的情况,这都属于偶合反应。
那么怎么样判定偶合症(偶合反应)呢?我们需要经过这样几个过程,第一,一般怀疑到跟疫苗有关系的时候,要进行报告。如果是严重的疑似异常反应,我们就要有专门的专家组做调查。调查之后,由专门的调查诊断专家组来进行诊断,然后再根据疫苗情况、疾病情况、接种情况,和目前我们在不良反应监测到的一些信息分析结果,做一个综合分析,由调查诊断专家组对是不是偶合反应来做出判断。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老年人接种疫苗的时候,假如有基础性疾病,一定要在稳定期来接种疫苗,这也是把这种偶合反应风险降到最低的措施。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关注到,自10月以来一些口岸城市陆续出现了本土性聚集性疫情,请问在口岸防控方面还有哪些薄弱环节?未来还会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
吴良有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期我国发生的本土聚集性疫情,都是境外疫情经口岸城市输入,暴露出一些地方疫情监测预警不及时、高风险岗位人员闭环管理不落实、定期核酸检测流于形式、交通运输工具和相关物品消杀不到位、集中隔离场所管理不规范、疫情应急处置不够科学精准等问题。关于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前几场的发布会我们已经从完善机制、健全监测预警、严格人员管理和加强冷链各环节防控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几个重点环节:
一是压实四方责任,明确防控要求。刚才米锋司长已经介绍,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加强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口岸城市要建立口岸防控专班,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职责分工和责任人,做到常态化防控措施全流程、全链条落实到位和全面覆盖,有条件的口岸城市可研究设置疫情缓冲区。
二是严格落实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管理。相关人员要严格落实“底数清晰、人员固定、规范防护、全程闭环、高频核酸”的防控要求。
三是严格口岸城市人员流动管控。《通知》要求,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口岸城市范围并公布之日起至2022年3月15日,离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需要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前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的人员抵达后至少要进行1次核酸检测。陆地边境口岸城市要做好旅游限流、风险提示等工作。
四是提升疫情防控和处置能力。支持防控任务重的口岸城市加强疾控机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隔离点等建设,提高流调溯源、基因测序、核酸检测、集中隔离、医疗救治等能力,确保落实“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治尽治”的要求。
五是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一方面,口岸城市要加强宣传引导,争取广大群众对防疫措施的理解和支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并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要把民生工作与疫情防控工作同步研究,定期排查生活物资供应的苗头隐患,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让我们的疫情防控措施变得更有温度。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补齐口岸城市防控短板弱项,毫不放松、科学精准做好“外防输入”防控工作。谢谢!
CGTN记者
有个关于溯源的问题请问梁院长。我们注意到,近期《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最早的新冠病人是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一位女商贩。这一情况和早先溯源联合研究报告中提到的早期病例有关内容有所不同,多家媒体也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转载,并由此认为华南海鲜市场就是新冠疫情源头,请问对此您怎么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你的问题。我们高度重视新冠病毒溯源工作,也特别希望能和国际的科学家们基于客观事实和理性分析,在全球多国多地共同开展新冠病毒的溯源工作。但是,我们坚决反对将溯源政治化,预设立场,寻找甚至编造证据来得出溯源的结论。你刚才提到的文章,我也关注到了,如果我们仔细去分析的话,这篇文章还存在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我给你举例。
首先,文章引用的论据是一段不明来源的视频采访,作者一是没有核实视频当事人的身份,二是没有对世界卫生组织-中国溯源联合研究报告所提到的12月8日最早发病的新冠患者进行调查核实,在道听途说的情况下就断定我们所认为的12月8日这个患者不是最早新冠病例的行为是非常不科学的。
其次,单凭“住在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就证明社区传播始于华南海鲜市场”这个推论也是不讲科学、主观臆断的一种行为,在明明知道这些病例与华南海鲜市场没有流行病学联系的情况下,用所谓的研究方法,对有关报道进行“片面罗列”,以得出自己“预设的结果”,我认为有偏颇,并且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
世界卫生组织-中国溯源联合研究报告提到的最早新冠病例,12月6日到8日曾带家人去医院拔牙,而不是他本人去拔牙。他本人在12月8日这一天开始出现了头痛、头晕等感冒样症状,随后出现乏力、肌肉酸痛、气促等不适症状,后被证明是新冠肺炎。《科学》杂志这篇文章提到12月11日发病的一位华南海鲜市场的女性商贩并不是最早的新冠病例。我们认为,华南海鲜市场可能不是新冠疫情的源头,这个结果在今年1月份,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是经过共同确定分析思路、共同制定分析方案、共同分析研究结果、共同对结果进行解释,这“四个共同”所得出来的。对于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是深度参与的,并对结果是充分认可的。许多早期病例与市场无关或者与其他市场相关,因此当时我们中国和世卫组织专家组达成了一致意见,即“华南海鲜市场可能不是疫情暴发的起源地”。联合研究报告是非常科学且权威的,我们应该予以坚持。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记者
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全球关注,新型变异株在国外出现和蔓延较快,请问此形势下,我国在外防输入构成上有何安排?对变异毒株的预防有没有相应措施?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
吴良有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所说的,近期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引发全球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传播力、致病性方面的变化,组织有关单位密切跟踪奥密克戎变异株突变、传染性、致病性以及对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等最新研究,进行分析研判。目前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否比德尔塔变异株具备更强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风险,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奥密克戎变异株不影响我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我国监测体系具备及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输入病例的能力。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严密跟踪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全球的流行趋势,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策略,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和货物管理,严防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输入和传播,加大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研究,为我国精准化防控和疫苗研发等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关于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科学认知、流行风险,也会及时向社会公布。广大群众应该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有效的防控措施,共同抵御新冠病毒变异株带来的风险。
借此机会,我还是想再强调一下疫苗的作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仍然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手段,刚才米锋司长介绍到,截至12月10日,全国新冠病毒疫苗已经完成全程接种116249万人,全程接种覆盖人口比例达到82.5%,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2058万人。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引导60岁以上老年人加快接种,积极稳妥开展3-11岁人群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提高重点人群接种率,为疫情防控工作赢得主动。谢谢!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有些老年人认为自己年龄大了,体质弱,觉得接种新冠疫苗以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请问专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其实根据目前我们监测的结果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低于60岁以下的成年人群。在报告上的不良反应当中,其实跟儿童一样,一般反应占了绝大多数,异常反应只是一小部分,在异常反应当中也主要以过敏性皮疹为主,也有个别的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异常反应,但是这种严重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生率在百万分之一以下,也就是说接种疫苗带来的风险比例是非常非常低的。
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尤其是老年人,前面我们一直在说,它的重症率、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病死率,有的超过了10%,10%病死率和百万分之一的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差别明显,就是说获益和风险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另外大家也看到,老年人患了新冠之后,给医疗系统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国外也有这样情况的发生,我们看到,在流行的过程中,老年人在早期的时候感染率比较高,对医疗系统都带来了冲击,也出现了有的国家因需要住院而住不上的情况。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带来的问题就非常大了。所以,接种疫苗对老年人来说还是最好的保护措施,接种疫苗带来的异常反应风险是非常非常低的。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我们关注到,和去年、包括今年上半年本土聚集性疫情处置不同,现在是要求力争在1个潜伏期控制疫情传播,以最小的社会成本获得最大的防控成效。现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不断加大,我们还需要和不断变异的病毒较量,请问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实现1个潜伏期控制疫情?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你的提问,解答这个问题,最核心的是如何做到精准防控,那么就必须坚持和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治疗。这几个“早”是必须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的。
第二,必须使各种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落地见效。无论有疫情还是没有疫情的地区都应该加大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力度。一是提振信心,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二是要切实做好常态化的快速平战转换。三是要加强流行病学的疫情研判、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疫情处置能力建设,包括演练和培训。四是要切实落实四方责任,真正让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落地。五是要强化基层的防控能力,包括对社区和个人进行培训、进行演练,进而提升基层能力。
第三,要特别强调精准防控,这五个精准最为重要:一是精准发现传染源,主要通过核酸检测和筛查。二是精准识别密切接触者,主要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技术。三是精准划定疫区、疫点以及管控范围,主要是通过综合性研判来实现。四是精准采取防控措施,要切实做到防控措施有效、能落地、有温度、可持续,尤其要关注老百姓的心理问题。五是要精准平衡疫情防控和正常生产生活的关系。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针对变异毒株不断出现的情况,请问是否会考虑下一步进一步提高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能力?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强化核酸检测的服务?核酸检测会不会再统一降价?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郭燕红
首先要肯定的是,随着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我们现在的核酸检测仍然是发现病毒的有效方式,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突变位点是在S蛋白基因上,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核酸检测的靶标是ORF1ab基因和N基因,不在它的突变区域内,因此核酸检测仍然是我们下一步疫情防控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在优化服务、提升能力方面,第一要保证质量,第二要优化服务,第三要做好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应对、提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核酸检测工作。在核酸检测的价格方面,11月12日,国家医保局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已经联合发文,要求各地降低核酸检测的价格。截至目前,已经有30个省、自治区,将核酸检测价格单人单管下降到40元以下,混检降到10元以下,来有效降低人民群众核酸检测的负担。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今天的发布会,几位嘉宾介绍了近期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我们再次感谢各位。后续我们还将继续举办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防控小贴士
旅行前,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并备好个人防护用品。
大家都在看
打官司如果没有钱请律师该怎么办?未成年人打赏主播家长可追回吗?
来源:健康中国
编辑:杨帆(见习)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