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头条 | 渝中:老旧小区“逆生长”的秘密
6月19日,位于重庆渝中区的菜园坝火车站(重庆站),送走最后一批旅客后闭站改造,建成70年的菜园坝火车站开始了自己新一轮的“逆生长”。
在重庆母城渝中区,“逆生长”的不只是菜园坝火车站。自2019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以来,渝中区一个接一个老旧小区焕发新生,不仅让重庆地标渝中半岛更加靓丽,更是给居民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渝中区因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中成效显著、成果明显,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楼中楼变小区
嘉陵桥东村的老居民们回来了
渝中区是重庆母城,全区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1076万平方米,占住宅总面积46%以上。
为改善这些片区环境,提升居民居住品质,渝中区率先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要抓手的城市更新路径。
嘉陵新村片区改造前后对比图 受访单位供图
今年71岁的冯爷爷在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嘉陵桥东村邮局大院居住已有近40年。
两栋居民楼依山而建,楼中楼特征明显,以前出门散步是件麻烦事,因为院子里梯坎多,道路还坑坑洼洼;从自家走到山坡下的嘉陵桥东村大门,要走200多步楼梯,花15分钟时间。
改造后,下山步道宽敞多了,还完善了护栏。“以前我整天在家里都不想出门,现在坐不住了,随时都想出去走走。”冯爷爷高兴地说。
2020年底,渝中区启动嘉陵新村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涉及嘉陵桥东村、中山四路、人民路等地区居民3000多户,有近40年“房龄”的邮局大院迎来了变化。
居民楼前的梯坎被挖掉,修起了平整的院坝;破旧的花台也被拆除掉一部分,留下了更多公共活动空间;小区外立面整治、管线整治、路灯安装等工作也一一开展。
小区环境的改善,让不少出租房屋外迁的老居民也回来了。冯爷爷和另外4位老邻居还发起成立了小区自治委员会。截至目前,自治委员会已经加入了七八十户人。
拆违100多处
医学院路小区“脱胎换骨”
医学院路小区老旧改造项目,上个月刚刚通过验收。
医学院路小区位于渝中区石油路街道民乐村社区,该小区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是重庆医科大学的家属区,建设、管理等均由校方负责。
在历经半个多世纪后,该小区已由高校家属区演变为产权复杂的“半校产半社会”小区。
对民乐村社区来说,小区如何管理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小区内正规建筑只有31栋,违章建筑却多达100余处,没有专业物业、绿化稀少、管线杂乱,几乎家家户户外墙上都挂着累积几十年油烟形成的“油鼻涕”。
医学院路小区运动场整治前后对比图 受访单位供图
2020年11月,石油路街道开始尝试对医学院路小区进行改造。整合“政府、学校、社会、居民”四方力量,合力推进小区改造:街道与高校达成协议,整体移交“三供一业”的同时,移交物业大修基金730万元;居民对加装电梯的呼声非常高,街道又鼓励引导居民出资640余万元加装电梯;街道还多方筹集资金,先后投入4400余万元,对小区进行彻底的改造。建成绿色、宜居、人文小区。
针对小区环境差、私拉乱接等长期痛点,拆违100多处,提升小区绿化水平。增设微景观10余处,新增绿化面积约1000平方米,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净化空间视角,梳理各类弱电线缆2800余米,引入专业环保企业,安装油烟分离机251台,同步开展“楼道革命”,确保小区干净、整洁、有序。
聚焦“出行难”,对小区道路全部重新铺装,改造无障碍坡道6处,加装电梯17部;聚焦“停车难”,更新利用小区废弃空间,增设地面停车位150余个;聚焦“休闲难”,改造利用低效空间27处,建设儿童游乐场、休闲亭;聚焦“运动难”,重新设计装修运动场,设置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区域和健身设施。
停车场整治前后对比图 受访单位供图
重庆医科大学的前身重庆医学院,是1955年初,400余名上海第一医学院的医疗工作者响应国家号召,迁往重庆建立。改造中,充分挖掘重医“西迁精神”,尊重原有建筑肌理,外部进行修复和清洗,内部进行整治和翻新,延续历史记忆;修缮防空洞、水塔等特色建筑,留住建筑记忆;利用博士公寓楼外围墙打造重医西迁历史文化手绘墙,再现历史文脉,让老一代人有回忆,让年轻一代怀揣更多憧憬。
重医西迁文化墙整治前后对比图 受访单位供图
目前,小区还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增加自我造血功能:新建150余个地面停车位,方便居民的同时也获得停车费收入;通过盘活小区低效闲置空间800余平方米,用于社区食堂、便民服务、商业出租;通过召开业主大会,建立科学合理的物业管理费收缴制度。通过这三招,小区收入基本可以覆盖物业成本。
“一栋一策”细化方案
小区居民按需“点菜”
嘉陵桥东村、医学院路小区的变化,是渝中区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缩影。
在枣子岚垭片区,昔日背街小巷多且道路异常狭窄,基础设施落后,无地下停车库,无物业企业进驻。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昔日破旧的小区不仅旧貌换新颜,还成为游客的打卡地。
在双钢路社区,昔日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电线管网乱拉乱接、市政设施较老旧、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弱等突出问题也没了踪影。改造后的双钢路社区,实现小区居住环境和品质“蝶变”,成为城市更新和社会治理的“样本”之一。
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24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正在推进48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的改造。
加装了电梯的老旧居民楼 受访单位供图
棚户区改造方面,经过近10年努力,全区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约145万平方米,2.5万户棚户区改造家庭实现“危房消隐患、小房变大房、旧房换新房”。
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坚持“盘活存量房屋、打造精品项目”的思路,探索形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新模式。2021年新增中山四路建融家园等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满足了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职住需求。
老旧小区之所以“老旧”,很大程度上源于管理缺失。和改造工作比起来,后续管理问题同样引人关注。
渝中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为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抓细抓实,该区在改造中制定了《渝中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规程(试行)》,研究提出涉及“消隐患、补功能、提环境、留记忆、强管理”5个方面的52项改造清单,让各小区居民按需“点菜”;现场评审设计方案,邀请居民代表参与提出意见,逐项明确改造措施;“一栋一策”细化具体方案,实行市、区、部门、街道四级审定和专家评审,切实提高项目转化效率,形成管理服务良性循环。
防控小贴士
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控制场所规模及人流量,防止人员聚集。提倡家庭聚餐聚会等不超过10人,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活动规模。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严重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应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胡虹 夏祥洲
编辑:杨帆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