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权威发布丨在重庆,4亿年的穿越,我是一条有下巴的鱼!

重庆发布 2022-10-12

包括人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有上颌和下巴,被统称为有颌类。
人类很多重要器官与身体构型都可追溯到有颌类演化之初。然而这些演化是在何时、何地、如何发生?古生物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证据和答案。


9月28日,中国科学院召开“从鱼到人”探源研究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合作的4篇学术论文,作为《自然》杂志封面文章发表,该研究在有颌类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方向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改写有颌脊椎动物早期演化历史,“从鱼到人”关键证据被发现。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封面论文


此前,因化石实证的缺失,使得有颌类的起源与崛起,让“从鱼到人”这个脊椎动物演化史中最关键跃升一直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有颌类在其出现的前三千万年一直是一个“幽灵支系”。


为寻找相关的化石实证,近10年来,朱敏团队踏遍中国志留纪地层可能含鱼的200多个地点,终于在华南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了“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


其中,位于重庆秀山的“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距今约4.36亿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志留纪早期完整有颌类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存有大量特异埋藏保存的完整志留纪早期鱼类化石,找到了破解有颌类最初崛起与辐射分化之谜的“钥匙”。


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局部


研究团队应用高精度CT、性状大数据分析、流体动力学模拟等新技术新方法,向世界首次展示出最早有颌类的牙齿、头部、身体以及偶鳍的雏形等,这些都是过去完全未知的最早有颌类身体结构与解剖学信息,为解答“从鱼到人”探源最初阶段的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提供了确凿证据,改写了有颌脊椎动物早期演化历史的各个方面。


朱敏表示,“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中发现的古鱼化石不仅数量众多、种类齐全,而且保存十分完整、精美,让人们得以一窥志留纪初期脊椎动物特别是有颌类的全貌。


●无颌的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为脊椎动物成对附肢起源提供关键化石证据;

●有颌的“蠕纹沈氏棘鱼”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保存完好的软骨鱼,确证鲨鱼是从“披盔戴甲”的祖先演化而来;

●有颌鱼类“奇迹秀山鱼”则糅合多个盾皮鱼大类的特征,为探究有颌类生命之树根部主要类群的起源,以及脊椎动物头骨演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灵动土家鱼

为脊椎动物成对附肢起源提供关键证据


灵动土家鱼生活于4.36亿年前,是一种没有颌部的盔甲鱼,身长约6厘米,其头甲保存了奇特的侧线系统。


灵动土家鱼的身体得以完整保存,这在盔甲鱼中属于首例。从身体部分,可以观测到其体侧成对的连续鳍褶。研究表明,这些连续鳍褶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动物四肢的雏形。


灵动土家鱼(复原视频)


蠕纹沈氏棘鱼

确证鲨鱼从“披盔戴甲”祖先演化而来


蠕纹沈氏棘鱼,生活于4.36亿年前,身长约3厘米,是一种软骨鱼类,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软骨鱼类大化石,还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关联保存的软骨鱼类大化石。


蠕纹沈氏棘鱼具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包围肩带的大块膜质骨甲,这一特征此前被认为是盾皮鱼类独有的特征,在其他软骨鱼类中从未发现过,确证了软骨鱼类是从“披盔戴甲”的祖先——盾皮鱼类演化而来。这也意味着,看似柔韧灵活的鲨鱼、鳐鱼等软骨鱼类,竟然有“戴盔披甲”的直系祖先。


蠕纹沈氏棘鱼(复原视频


奇迹秀山鱼

人类枕骨由盾皮鱼头顶骨片演化而来


奇迹秀山鱼,生活于4.36亿年前,身长约3厘米。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盾皮鱼类,它糅合了多个盾皮鱼大类的特征,其颅顶甲型式为从盾皮鱼式向硬骨鱼式演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状态。


奇迹秀山鱼(复原视频


秀山鱼虽然是有颌类,但它的颈部几乎不能活动。所有秀山鱼标本均显示它的头甲中间有一道横向的裂隙,在功能上代偿不可动的颈关节,使得头能在呼吸和摄食时抬起与落下。这道裂隙将在硬骨鱼中形成新的头——颈界线,使得其后的骨片从颅顶分离出去,人类头部与颈部相连的枕骨即由秀山鱼头顶这道裂隙前的骨片(中央片,或称后顶骨)演化而来。

大家都在看



2.6万处,148.3万件!重庆考古,中国史前文明在此延伸


我们的下巴,可能源自重庆发现的这条“鱼”!


大足石刻、钓鱼城、大溪遗址、梧桐土遗址……都是人类闪光的足迹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刘敏

图片、视频: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编辑:王斌

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