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已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81个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6.41%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19)日,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举行“学习二十大 书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深入推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有关负责人通报介绍了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邹乐 摄
发布人:
朱 江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黎 勇 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
许建华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郭唐勇 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王 卫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
仲姝婕 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主持人:
马然希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情况如何?
“出行难”如何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老旧小区对于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城镇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郭唐勇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高度重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来贯彻推进实施。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同步统筹社区服务提升。
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81个、9186万平方米,惠及98万户居民,推动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老百姓生活从“住有所居”向“住享乐居”迈进。
多方参与“共同缔造”,提升居民幸福感。明确39项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项目清单,群众全程参与菜单式选择,统筹推进补齐“一老一小”、卫生服务、文体、农贸商超等功能短板。截至目前,同步改造养老托幼等服务设施5200余处,新增停车位3万余个,改造水电气信30余万户。
积极探索管理模式,深化巩固改造成果。针对后续管理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物业管理融入社区治理,700余个社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自主选择专业物业服务、社区物业服务中心或居民自治管理方式,有效防止“一年新、两年旧,三年恢复原状”的老问题。
带动片区品质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家园。秉承“设计引领、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提升”理念,60%以上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以片区统筹改造方式实施。制定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标准,突出新老融合,不搞大拆大建,注重建筑与街区在空间、尺度、功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有机协调,组织2000多名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等“三师”进社区提供技术指导,让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无界融入城市。
郭唐勇介绍,接下来将全力推进2022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77个、3089万平方米的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同时聚焦“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实施约1亿平方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力争“改一片、成一片、靓一片”,真正把群众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同时,在出行方面,郭唐勇介绍,近年来,聚焦群众出行急难愁盼的问题,通过做优增量、盘活存量、大力促进车畅其道、人享其行、货优其流。
①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培育绿色出行新风尚。重庆依托山水特色本底,构建以人为本、彰显特色、传承文化、舒适便捷的高品质特色慢行系统。中心城区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性提升工程作为市级重点民生实事,主要针对建设难度大、用地条件差的轨道站点进行步行便捷性提升。通过打通未贯通的步道、修缮破损步道,新增人行道,立体过街设施,增设电梯等措施,加强轨道站与公交站点及周边居住区的步行联系,打造适合各类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出行的步行友好城市环境。
截至目前,计划实施的60个项目现已建成投用35个,方便了近两百个小区、近百万人出行。累计建成黄桷坪步道、南滨步道等约330公里山城步道,打造城市体验风景道、山水游憩休闲道、乡愁记忆人文道、绿色出行便民道。
②克服跨江穿山瓶颈,打通骨架道路主动脉。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中心城区新增曾家岩大桥、白居寺长江大桥、蔡家嘉陵江大桥等7座跨江大桥,新增歇马隧道、土主隧道、龙兴隧道等6座穿山隧道,新增城市道路里程1201公里,总里程达6026公里,基本形成“1环5横6纵3联络”快速路网结构。
③盘活既有道路资源,畅通城市肌理微循环。以道路更新和停车治理专题年为抓手,联动市区两级,坚持“建治改管”并重,精心实施龙山市级示范片区等33个片区路网更新,完成道路整治137.3公里,人行道完善提升1113公里,新增95个小微停车场、8606个停车泊位;深入实施微更新、微循环、微改造,累计打通约200条未贯通的道路,完成堵乱点治理303个,累计建成人行立体过街设施859座,不断优化“马路上的老城区”。
郭唐勇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治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不断完善骨架路网,提速完工郭家沱长江大桥、一纵线北碚段等市级重大项目,高质量实施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性提升、山城步道等慢行系统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
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2021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6.4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王卫介绍,重庆抓紧强弱项、补短板、堵漏洞,推动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启动市疾控中心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加快推进4家应急医院建设,加强区县级疾控中心公共卫生防控能力的建设。
疾控能力提升方面。出台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实施意见,制订公共卫生重点专科(学科)管理实施细则和评审指标,明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清单,让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有了等级的引领、学科的支撑、医防的融合。
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84元;完善疾病联防联控机制,完成地方病三年攻坚行动任务,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率全国第二,实现碘缺乏病、地氟病、克山病消除或控制目标;尘肺病攻坚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方面。坚持做好入境环节“人物同防”,重点人群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健康监测,重点场所落实查码验码等措施,医疗机构、药店等发挥好了“哨点”作用;不断加强防控能力建设,重点提升流调溯源、核酸检测、转运隔离、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等能力,定期开展演练和培训。
应急能力建设方面。建立国家、市、区县三级标准化卫生应急体系,各区县建设紧急医学救援、中毒处置、突发传染病防控三类标准化卫生应急队伍,其中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为重庆在全国首创。同时,还建成了省域一体化院前急救调度指挥信息系统,院前急救平均响应时间从以前的28分钟缩短到现在的17分钟。
王卫透露,下一步,将从健全体系、提升能力、完善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布局一批区域性疾控中心,建设3—5个市级重大慢性病防治中心和一批区县级防治中心,创建5—10家三级疾控机构。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建设,打造一批疾病预防控制和重大疾病防治专科群,再建设100个数字化接种门诊,推动疾控实验室检测项目平均增加20个以上。
“健康中国”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息息相关的。王卫介绍,重庆积极推动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坚持“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以“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主线,将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等15个专项行动有机统一,既“对标对表”又“彰显特色”,关键核心指标既“精准对接”又“有所突破”。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①强化健康因素干预。抓好健康科普、全民健身、依法控烟、心理健康促进等专项行动,2021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6.41%,基本建成“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2.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②做实重点人群防护。“十三五”期间,重庆采取系列举措,做深做实妇幼、学生、老年人、职业人群等四类重点人群的防护,全市人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多项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③抓牢重大疾病防控。积极推进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应急医院、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渝西公共卫生应急医院、武陵山公共卫生应急医院等4家应急医院建设,完善“市级—区级—社区”三级肿瘤防治网络建设,建立糖尿病防、治、管“三位一体”综合健康管理模式。2021年全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四类主要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由2020年的13.66%下降到12.80%。
王卫表示,下一步,将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核心,以15个专项行动为主线,解决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问题,做到“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努力实现“不得病、少得病”。
● 知识普及突出“广”,让每个人成为健康责任第一人。持续开展“健康中国巴渝行”“三减三健”、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两个“校园专项行动”,建立一批专家资源库、开发一批科普宣传载体、开展一批技能大赛、打造一批健康科普品牌。
● 前端干预突出“早”,让健康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抓好国家卫生区创建工作;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慢病示范区建设等试点示范;落实癌症防治、健康口腔、遏制结核病、遏制艾滋病等4个“专项行动计划”;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深化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
● 重点疾病突出“防”,让疾病尽可能不发生、少发生、轻发生和晚发生。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开展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持续完善“市级—区级—社区”三级肿瘤防治网络,实现肿瘤随访登记监测评估全覆盖;针对慢性病、传染病及地方病,开展早期筛查和综合项目干预。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直播实录全文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周小平
编辑:钱薇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