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布会 | 重庆目标→2027年,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全国领先

重庆发布 2023-03-17

为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去年底,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重庆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3月2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重庆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邹乐 摄


发布人:


向   霆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缪   为 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

肖友霞 市经济信息委二级巡视员

袁   丁 市住房城乡建委总工程师

舒亮伟 市城市管理局市容处处长





一句话,看发布会重点


到2023年,基本实现主城都市区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

——向   霆


2030年前,重点培育渝北、璧山、潼南、綦江、荣昌、垫江、开州、黔江等8个综合型静脉产业园。

——缪   为


到2025年,力争培育市级绿色工厂400家。

——肖友霞


“十四五”末,重庆城市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将达到100%。

——袁   丁


到2023年,争取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40%,其他区县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7%以上。

——舒亮伟



关于《实施方案》


到2025年

重庆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向霆介绍有关情况 邹乐 摄


向霆介绍,“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理念,“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利用资源化和处置无害化,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与企业生产、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主要建设目标


到2025年,重庆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机制基本建立,废弃农膜回收率90%以上,分类收运餐厨垃圾全量资源化利用,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建筑垃圾规范消纳率达到100%等。到2027年形成一批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成果,实现全域“无废城市”、数字化“无废城市”建设全国领先。


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资料图)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5大领域 5大体系建设 10项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聚焦全域“无废城市”、数字化“无废城市”和川渝“无废城市”共建,聚焦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出了“5+5+10”系统构建,即围绕工业、农业、建筑、生活、危险废物等5大领域,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全民行动等5大体系建设,实施强化顶层设计引领、深化源头减量措施、优化收运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等10项重点任务。具体有七个方面的特点


①着力在强化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固废领域的立法工作,“十四五”期间要制定出台重庆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条例、邮政条例等;健全全市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机制和川渝共建机制。


②着力在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上下功夫。突出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源头减量—收运体系建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风险防控等生命周期各环节,对各领域主要工作措施,从制度、技术、市场、监管、融资等方面予以保障。


③着力在强化创新改革上下功夫。重点包括深化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拓展危险废物转移种类,“白名单”省市从最初的川渝拓展到云贵川渝、再拓展到湖南、湖北、河南等周边省,每年都有类别更新,推动毗邻地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共享;探索危险废物跨区域“点对点”豁免利用;探索“无废城市”建设投融资试点;探索制定城镇生活垃圾处置征收管理办法等。


④着力在强化川渝共建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川渝两地“无废城市”共建机制,加强成渝地区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作;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为主攻方向,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打造汽车产业集群;推进川渝两地“无废集团”建设;推动中心城区与成都市“双核”无废联动,强化四川省广安市融入重庆都市圈无废共建,联合推动高竹新区无废建设等。


⑤着力在打造标志性成果方面下功夫。推进24个静脉产业园建设,“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渝北、璧山、潼南等3个综合型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快秀山、城口、酉阳锰污染整治和石柱铅锌矿污染整治,推进绿色转型发展。以璧山、永川、两江新区等为重点,持续完善汽车循环产业链。提高磷石膏、钛石膏、赤泥、飞灰、废盐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⑥着力在强化数字“无废城市”成效评估上下功夫。制定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绩效评估指南,对部门和区县“无废城市”建设现状及成效进行量化评估,定期发布“无废指数”;发挥专家组及市级部门作用,强化对区县的技术帮扶,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取得实效。


⑦着力在强化全民共建上下功夫。将“无废城市”建设宣传融入到工业、农业、建筑、生活等领域日常宣传中,通过报刊、新媒体等多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建“无废城市”的浓厚氛围。以“无废城市川渝共建”为主题,征集发布宣传LOGO及宣传语。制定重庆市“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技术指南,打造一批特色“无废城市细胞”。


餐厨垃圾回收 孙凯芳 摄 


问答精选


重庆交通广播记者:重庆实现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全国领先目标,有何措施?


向霆介绍有关情况 邹乐 摄


向霆介绍,重庆是2019年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从2022年开始启动了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目前38个区县均完成了实施方案的编制。为实现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全国领先目标,我们提出了6大措施:


①完善体制机制。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重庆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立法推进。还有《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技术指南》《重庆市“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技术指南》,建设一批“无废城市细胞”,发布“无废指数”,对达到目标的给予政策、资金倾斜。


②协同推进各领域工作。强化“无废城市”建设与循环经济、大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等工作协同推进,打造一批示范工程项目和静脉产业园。


③总结凝练一批经验做法。在精品“无废城市细胞”打造,比如渝中区的“无废菜市场”、“无废医院”,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绿色低碳工厂建设、“无废城市”理念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及经验模式凝练等方面总结经验做法。


④创新开展制度研究。探索开展“无废集团”建设试点,比如中石化在开展“无废集团”建设,深化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


⑤创新市场投资模式。在全市1-2个基础好、意愿强的区县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融资模式创新试点。


⑥构建全民共建体系。制定“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方案,市级各部门充分发挥平台和资源,融合“无废城市”开展宣传,指导建设“无废城市细胞”。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方面的举措包含,探索开展跨省市“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推进毗邻地区利用设施共享;探索联动打造国家电网川渝电力公司建设“无废集团”;开展固体废物领域减污降碳路径及数据核算方法研究;强化与成都市“双核”无废联动、四川省广安市融入重庆都市圈无废共建、高竹新区联合建设;协同推动川渝两地“无废城市”共建等。


到2023年,“无废城市”建设全域覆盖,新增城市生活污泥处置能力4万吨/年,实现中心城区污泥处置从协同处置为主转为专业化处置为主转型,新增危险废物处置能力10万吨/年,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500吨/日,基本实现主城都市区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85%以上。


重庆三峰环境丰盛垃圾焚烧发电厂(资料图)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视界网记者:“十四五”以来,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及下步思路?


舒亮伟介绍有关情况 邹乐 摄


舒亮伟介绍, “十四五”以来,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推进。


①完善法规标准体系。2021年出台《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制定4个行业配套标准和系列政策文件,形成“1+4+N”法规标准体系。


②统筹推进全域覆盖。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4005个行政村(占比50.4%)。


③提升分类处理能力。“十四五”以来重庆市新建成投用垃圾焚烧厂8座,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8座,新增的分类处理能力5500吨/日,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达3.4万吨/日。


④深化群众参与机制。深入开展“文明新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加大公益宣传策划投入,广泛组织垃圾分类进小区、进机关等“八进”和垃圾分类进社区“七个一”等一系列的活动。


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区县,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①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制定《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开展《重庆市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办法》修订;深化《重庆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调研立法,增强条例地方适用性。


②进一步提升分类处置能力。加快推进6个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和6个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建设,实现主城都市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垃圾焚烧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全面覆盖,确保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③优化分类收运系统。规范生活垃圾投放点设置,推进投放设施便民化设施的改造,全面完成投放设施的升级改造;持续开展落实责任、摆放整齐、分类到位和投放准确以及规范运输等一系列的垃圾分类的活动,深化街道(镇)、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健全以家庭厨余为重点的垃圾分类成效评估机制,2023年争取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超过40%,其他区县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7%以上。


④进一步推进成渝“双圈”共建共享。畅通川渝地区垃圾分类的共建共享,加强成渝“双圈”垃圾分类方面交流合作,持续宣传组织发动,呼吁广大市民积极支持垃圾分类工作,为创建“无废城市”工作共同努力。


废旧快递包装再利用(资料图) 李相博 摄

重庆电视台记者:什么样的建筑是绿色建筑?新建绿色建筑与新建民用建筑的占比现在是多少?下一步有哪些具体举措保障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袁丁介绍有关情况 邹乐 摄


袁丁介绍,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到2022年我市新建绿色建筑与新建民用建筑的占比目前达到了85.66%。到2025年末,城镇绿色建筑占比将达到100%。


为保障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将从以下方面着手:


①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能力。到“十四五”末,全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能力将达到1万吨/天,满足当期需求并保有余量,保障城市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


②调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结构。到“十四五”末,专业化处置能力占比将达到70%以上,全市基本实现以“专业处置为主、协同处置为辅”的处置结构。


③消除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风险。我们将出台《重庆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建设污泥处理处置监管信息平台,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管理。


通过以上措施,到“十四五”末,我市城市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就将达到100%。


重庆市开展非法倾倒含油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资料图)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人民网—重庆发布记者:请介绍一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静脉产业园建设方面情况?


缪为介绍有关情况 邹乐 摄


缪为介绍,在加强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方面,重点采取三项措施:


①提高固废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规模化、高值化综合利用。同时拓宽综合利用途径,鼓励开展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和应用。


②促进综合利用产品推广使用。健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标准体系,推动综合利用产品纳入政府绿色采购目录。


③鼓励建设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多位一体”的综合处置基地。持续推进渝南(綦江、南川)、潼南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渝北洛碛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双桥经开区循环产业园建设等。


在全力打造静脉产业园方面,抓好《重庆市静脉产业园规划方案》和《重庆市静脉产业园建设若干政策措施》落地实施,优化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布局,把全市208个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分类整合为152个设施(园区)。在“十四五”时期优先打造渝北、璧山、潼南等3个综合性静脉产业园。


2030年前,重点培育渝北、璧山、潼南、綦江、荣昌、垫江、开州、黔江等8个综合型静脉产业园。到2035年,全市共打造建成24个静脉产业园。


工人们正在拆解废旧洗衣机(资料图) 程颖 摄 


香港商报记者:下一步重庆如何推动工业领域“无废城市”建设?


肖友霞介绍有关情况 邹乐 摄


肖友霞介绍, 下一步,重庆将以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核心,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循环再生、协同减废、能力提升、示范引领”六大行动为引领,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持续推进工业领域“无废城市”建设。


①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发展,在符合条件的市级以上园区推进循环化改造,通过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构建循环产业链、推动节能降碳改造、提升资源综合利用、加强污染集中治理等措施,实现园区能源、物料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上升,二氧化碳、固体废物、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


②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创建,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从生产源头和生产过程减少固废的产生。到2025年,力争培育市级绿色工厂400家。


③加强再生资源领域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创建,培育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骨干企业,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在储能、备电、充换电等领域规模化梯次利用,推动再制造产品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力争培育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20家。


④加快工业固废规模化高效利用,强化产业协同,推动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产业与火电、化工等上游产业精准对接。聚焦赤泥、磷石膏等较难利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推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重点技术攻关,培育一批重点企业。预计到2025年,我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将稳步下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稳定在70%以上。


小布丁·多一点

静脉产业园:建立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园,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实现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


绿色工厂: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称为绿色工厂。


绿色建筑: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发布会实录全文


大家都在看



返校了,大学生行李箱装的是……


对话大咖丨吴晓波:重庆,一座无法复制的城市


运输货物超7000标箱!重庆为在渝港企定制物流方案





来源:重庆发布

编辑:高阳 毛紫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