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八年,一场人力、物力、智力的持续输送……

重庆发布 2023-05-24

5月3日,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团结奋进新时代——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授牌活动》于当天20:00档在央视综合频道、央视频播出,重庆医科大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颁奖典礼现场


此次特别节目以“团结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分为“暖人心”“映丹心”“守初心”“筑同心”4个篇章,用专题片、现场访谈、文艺表演、示范授牌等,生动讲述了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团结奋进的动人故事。


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刘长安,凉山卫校重医班2005届毕业生陈娟来到现场,回忆和讲述了当年的故事。


在“共传薪火”节目上,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刘长安,凉山卫校重医班2005届毕业生陈娟来到现场,讲述了重庆医科大学持续28年支援四川省凉山州医学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帮扶凉山卫生学校建设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每个观众。



重庆医科大学牵手凉山卫生学校


重庆医科大学、凉山卫生学校,两校山水相距、学缘相隔,重医人为什么要帮扶一所普通医药专科院校建设呢?


这要从学校历史渊源说起,1955年初,中央作出了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创建重庆医学院(现重庆医科大学)的战略决定。以钱惪、左景鉴、石美森等为代表的400余名上海第一医院专家学者,闻令而动、溯江而上,扎根山城重庆,开启了建设重医、服务西部的伟大事业,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西迁壮歌。


“这样的精神动力,正是重医帮扶凉山卫生学校,传承西迁精神、回报社会的根源所在。”重庆医科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996年开始第一届合作办学招生以来,二十多年间,重庆医科大学一直把与凉山卫生学校的合作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跑上几十上百次凉山也是值得的”


活动现场,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刘长安,回忆和讲述了当年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每位观众。刘长安作为重庆医科大学派出支援凉山卫生学校医学教育的第一批老师,数十次到凉山讲学,现在仍每年都到卫校进行教学和指导工作。


凉山卫校(资料图)


当被主持人问及“还记得当年凉山卫校建设的情况吗”,刘长安回忆:“当时凉山州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医疗人才青黄不接,医疗用具也很短缺,重医老师去凉山,不但带去了教学所用的人体模型、显微镜等器材,更是为帮扶凉山卫校建设,形成了一套从理论课教学到临床实践课的规范的教学流程,这也是当时凉山卫校最最需要的。”


“为了凉山的医学事业建设,哪怕跑上几十上百次也是值得的。”刘长安说。


二十八年
一场人力、物力、智力的持续输送




据了解,1995年12月,凉山卫生学校走出了几十年一贯的中专办学模式,开辟了联办大专班的新道路。重庆医科大学与凉山州政府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书,于1996年正式启动。为保证联合大专班的培养品质,重庆医科大学从“硬件”到“软件”,实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首届联办大专班毕业典礼(资料图)


按照双方约定,由重庆医科大学教师担任联办大专班1/4的课程教学。学校专门派遣高级师资赴凉山实地授课,每一学期来到凉山卫生学校教学和办讲座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都有十多名,其中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有的专家讲授的课程甚至重医本部学生都难得聆听。


据了解,在重庆往西昌的航班未开通之前,到西昌需要坐40个小时的火车。重庆医科大学的老师们通常连夜乘绿皮火车前往凉山,经过漫长的车马劳顿,凌晨到达之后,立即赶到学校开始工作。当年很多教师是早晨8:00下火车,10点就登上了课堂,课程一完,为了第二天能按时回渝到岗,又马不停蹄地搭上了列车,多年如此往复。


重医教师在凉山卫校授课(资料图)


二十八年来,重庆医科大学共选派289名教师赴凉山实地授课,无偿接收卫校教师和实习医师1500余名到校本部进修学习。如今,凉山卫校已为社会培养毕业生2104名,其中70%的毕业生在凉山州就业,已成为凉山卫生系统尤其是基层、农村防病治病不可替代的“主力军”。


重庆医科大学对凉山卫生学校教育扶贫的二十八年,是一场人力、物力、智力的持续输送。这一份情,跨越了祖国西南山高水远,照亮了贫寒学子的未来,也夯实了凉山卫生系统的发展基础。


据了解,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大量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典型。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联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累计命名了10批180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表彰其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的重要榜样作用。


大家都在看



五一,641.26万人次打卡重庆!


重庆市一批优秀青年个人和集体获“五四表彰”

这,就是中国青年!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周小平

图片:重庆医科大学

编辑:邹雨璠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