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大咖们有话说!

重庆发布 2023-09-22



5月17日,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和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承办的2023“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在渝开幕。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和推动陆海联动发展的方法和路径。



论坛现场 图:上游新闻


赵白鸽

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

“一带一路”深化的进一步原则要注重数字化、绿色化和国际化。


●数字化即推动基础设施从物理联通到数字互联、发展数字经济。

●绿色化指坚持绿色底色,发展绿色经济。

●国际化指国际化标准的一致性。


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是实行内外联动与对接的生力军。要突出发挥企业主体的积极作用、重视青年人才的作用。



达尼耶尔·尼科利奇

塞尔维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塞政府副秘书长

塞尔维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过去十年,塞尔维亚实施了众多“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中塞合作不断加强。


塞尔维亚人民切实感受到“一带一路”倡议为塞尔维亚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


希望其他国家更加积极投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建,共同抓住“一带一路”契机,为人类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黄仁伟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一带一路”陆海联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产业链重组以及全球物流的深层变革,陆上运输和海上运输相结合成为趋势。通过陆海联运可以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巴德尔·加洛尔

突尼斯国际军事与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一带一路”倡议广受阿拉伯国家的欢迎,今后将通过丝路基金等投资基金,更好地与“一带一路”倡议接轨。



范祚军

广西大学副校长

要用新发展格局去构建未来的中国-东盟关系。


中国和东盟国家要尽可能扩大共识,共同应对挑战,牢牢把握全球产业变革的契机,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深度发挥产业互补的优势,为双方经济合作拓宽新的视野。



徐二明

泰国暹罗智库主席

建议构建更好的战略网络,在发挥好中老铁路作用的同时,利用重庆的软实力,做好金融和数据服务。



曹红辉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

聚焦绿色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国际合作的长期议题,也是促进经济复苏、绿色发展的持续动力。


结合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氢能、新能源汽车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形成的新的产能优势,与“一带一路”国家在周边地区共同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制造基地,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关联度,带动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增加就业税收、外汇储备等经济复苏的动力。



黎开盛

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主席

通过新西兰实现中国与南美之间的客运和多式联运,提供洲际间最短的空中航线,与北半球其他的线路相比,货物与人员的流动更加无缝便利。


陆海新通道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揭牌仪式 市政府外事办供图


当天会上,西部陆海新通道智库联盟陆海新通道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宣告成立。


● 西部陆海新通道智库联盟由中国相关智库联合泰国、老挝、印尼、柬埔寨、马来西亚等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知名智库共同倡议发起成立,旨在凝聚各方面研究力量,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高质量发展,为地区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 陆海新通道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由市政府外办、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牵头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打造,该中心设立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负责协调推动通道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有关工作。


此外,四川外国语大学与泰国正大管理学院,西南政法大学与马来西亚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西南大学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与塞尔维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等分别签署中外智库友好合作协议,泰国暹罗智库、老挝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柬埔寨柬中关系发展学会、坦桑尼亚维加纳智库、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等国际智库和重庆彭水自治县六方共同签署乡村振兴建设交流互鉴友好合作框架协议。


论坛期间,还围绕“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新兴产业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心相通”等主题举办了三场平行会议,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交流新发展格局下陆海联动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凝聚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共识,共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大计。


大家都在看



要闻丨2023“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在重庆开幕 袁家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重磅!在西部,在全球,向未来!就在明天!


西洽会|主宾国马来西亚,带来34家参展企业!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周小平

编辑:高阳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