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除险清患,及时发布预警→防洪抗灾,重庆在行动!
连日来
我市各区县积极行动
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重要设施
全面、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
全力以赴开展防汛救灾工作
7月6日,南岸区南滨路,区应急管理局专业救援支队队员在进行安全巡护巡查。特约摄影 郭旭/视觉重庆
万州:
49处断道公路已抢通
灾情发生以来,万州区先后出动村(社区)干部、民兵3400余人,紧急避险转移群众1.2万余名,成功避险168人;累计投入28支专业救援队伍,1400余名专业人员参与救援。
五桥老街等区域洪水退去后,万州区第一时间组织150余名专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受强降雨影响的房屋进行重点排查,对全区范围内自建农房及其周边进行拉网式排查。
另外,此次暴雨造成万州区境内10条国省道、30条县道交通受损,其中53处完全断道。交通部门积极展开抢险,截至7月5日12时,万州区境内已抢通49处断道公路,余下4处仍在全力抢通中。
涪陵:
排查各类风险项目2672处
涪陵区截至目前共排查各类风险项目2672处,检查出风险隐患185处。
该区应急管理部门联合水利等部门,建立健全辖区内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易涝点、危房等隐患台账;
各乡镇(街道)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网格员重要作用,紧盯防汛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重点加强对病险水库、高位山坪塘、山洪危险区等风险点的巡查值守,强化水利工程调度,加强清单化管理,动态及时应对处置,最大程度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针对排查出的道路基础设施等风险点,涪陵区按照“一点一策”,及时清淤除患,对暂时不能整改的险情,设置警示标示标牌,加快损毁栏杆、堡坎等设施的恢复。
开州:
加强739处地灾点专项核查
在地质灾害预警方面,开州区通过御天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自动发送地质灾害防范预警信息;结合降雨情况,及时提前发送地质灾害预警短信,提醒大家做好防范应对。
接下来,该区还将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再整治行动,特别加强739处存在地灾安全隐患的农村居民房前屋后斜边坡的专项核查。
目前,18名驻守地质工程师已下沉到各乡镇一线,指导配合乡镇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丰都:
组建镇村组三级防汛应急队伍
7月6日,丰都县消息,为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丰都县全域30个乡镇(街道)组建起镇村组三级防汛应急管理网格员队伍,依托“党支部+网格化”工作模式,压实网格包保责任,全力筑牢防汛第一线。
依托已建立的镇村组三级防汛应急管理网格员队伍,各乡镇党员干部下沉到村社,与基层网格员联合开展防汛常识宣传教育,通过“大喇叭”广播、走访入户、实地查看、微信推送的方式,及时传达预警信息,普及防汛自救小常识。
同时,该县做好受灾地区群众的转移避险安置工作,切实保障转移人员“五有”,在原居住区域风险解除前,严格、妥善做好劝导工作,避免群众贸然返回。
城口:
“人防+技防”24小时监测地灾点
城口县采取“人防+技防”的方式,通过遍布该县的“四重网格员”、监测仪,24小时监测地灾点,为抢险救灾赢得时间和机会,最大程度保障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据介绍,在建立落实了8名县管领导包片、系统80名党员干部包乡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基础上,城口县采取“四重网格员”的方式,加强监测。目前,该县落实“四重”网格员452名,形成县地质环境监测站专职管理员5名、驻守地质工程师22名、片区负责人25名、群测群防员400名组成的“四重网格员”防治体系。
秀山:
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村到户到人
7月6日,秀山县将进一步加强精准监测预警,实现会商结论精确到村、精确到小时,并第一时间发送到村(社区)、到户、到人。
据介绍,该县将继续加强协调联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的发展变化,加强临灾会商和综合分析研判。
会商结论将更加精准化:精准到乡镇(街道)、精准到村(社区)、精准到小时,努力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指导性。与此同时,会商指导意见还将点对点叫应到乡镇(街道),乡镇(街道)要点对点叫应到村(社区),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村、到户、到人。
重庆银保监局:
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截至7月6日12时,万州区内财险公司累计接到因降雨洪涝灾害造成车辆、企业财产、农业生产损失等报案362件,估损金额4520.55万元,已完成赔案处理70件,支付赔款437.49万元,并对部分未决案件预付赔款379.55万元。
其中,铁峰乡楼坪村李子种植基地作物因万州暴雨大面积受损,公司农业理赔人员第一时间赶赴受灾农户家中现场查勘发现,该受灾农户受损260亩,损失率高达60%。人保财险重庆市分公司开通绿色通道,报案后仅两天完成了现场赔付,赔款金额9.36万元。
大家都在看
国家防总工作组在渝指导防汛救灾 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坚守!3天仅睡2小时!提起家人他哽咽了.....
未来三天仍多雨!预警→万州云阳地灾风险高,注意防范
来源:重庆日报 渝小金
编辑:邹雨璠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