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重庆·听孩子的话|暑假亲子关系告急?别慌,换种方式打开
“还在睡,起床了!”
“不要一直耍手机!”
“英语读了吗?作业写好了吗?”
“今天去运动了吗?”
“你卧室都乱成‘狗窝’了!”
……
放暑假了
这样的场景是否正在你家发生?
“你怎么不听话也?”
“听话!再不听话,不带你出去耍了”
“错没得?!点都不听话!”
……
面对孩子调皮
这些话是否你也常说?
暑假放假在家
孩子们与父母互动时间增多
一不小心,亲子关系就告急
怎样能与孩子“和平”相处?
换种方式——“听孩子的话”
或许能让你找到答案
从“听妈妈的话”到“听孩子的话”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在我们的传统亲子关系中
更为强调孩子要听父母的话
但在重庆作家虫虫看来
儿童语言的价值远不止有趣和可爱
可以说,我们越是重视孩子说出的话
越是能够找到理解孩子的捷径
她的新书《听孩子的话》就展现了儿子叮当从1岁到9岁的语言记录和绘画轨迹如实呈现了他对生命的好奇和追问日常生活中的天真和幽默,困难和翻越也启迪了广大父母越重视孩子说出的话越是能够找到理解孩子的途径
该书也得到许多业内的肯定——
华西医院精神科医生、四川大学心理学教授胡冰霜在该书后记中写到——“必须要有这样温和的听者,孩子才能够源源不断地说出心声。”
心理学专家李松蔚为该书作推荐语——“大人们听孩子说话,听的不只是'童趣',也在学习一种更高级的知识。孩子让我们看到世界没有被语言定型之前的样子。”
《童年美术馆》作者、策展人李杰认为——在这本书里,不仅可以品味到儿童语言与智识的独特魅力,还会重新理解作为聆听者与陪伴者的意义。
……
重庆发布特别策划
帮你化解暑假亲子关系危机
今天,我们先去看看重庆作家虫虫如何“听孩子的话”也许对你有所启发
《听孩子的话》
自序:与孩子对话的九年(节选)
作者/虫虫
记得叮当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有一天,我和亲戚们坐电梯出门。三岁的小侄儿清点人数:“1、2、3、4……齐了”。我姐姐问:“三姨肚子里还有一个呢?”侄儿犹豫了一下说:“那个,还没熟!”
全电梯的人都笑了。那时我就想,小孩子说话真是太有意思了。也许是受了这个启发,叮当会说话之后,我就开始把他说的话记录下来。
这本书,就是我和叮当一岁到九岁之间的对话实录。一位朋友曾问我,“会有这样的对话记录,是因为叮当是特别的、你是特别的,还是所有的孩子都会说出这样有趣的话来?”
我立刻回答:“所有的孩子都会说出来。”
叮当3岁时与外婆的对话。受访者供图
事实如此。孩子固然不同,但在最初使用语言时,每个孩子都会有很多精彩的表达。
叮当在三岁多的时候,看着眼前的大哥哥,问道,“他是不是我?”;美国哲学家马修斯(Gareth B · Matthew)在《与儿童对话》里写,刚满三岁的史蒂夫对爸爸说“如果你是我的话……那样的话,谁会是爸爸呢?”;朋友的孩子果果也说:“小时候看到镜子,突然知道了那里面就是‘我’,于是我就仔仔细细地看了看‘我’是什么样子的。”
显然,孩子们天生就具有这样的哲学思维,当他们好奇地发问,往往直击事物或事件的本质。这种智慧并非只有少数孩子拥有,也不是偶然现象。
叮当5岁时和虫虫出行时的对话。受访者供图
除了哲学思考,孩子还很有幽默感(尽管他们自己并不知道)。所有人肯定都有过被童言稚语逗得哈哈大笑的经历,比如我听到过的两件趣事——三岁的娃娃拉完㞎㞎哇哇大哭,因为她只拉了两条,“没有我!没有我!只有爸爸妈妈,不是㞎㞎的一家!”还有一个爸爸对两岁孩子说:“如果你学会了用马桶,就不用穿纸尿裤了。”孩子立刻追问,“那袜子呢,可以脱了吗?”
这种有点“无厘头”的反应,说明孩子和成年人对事物的联系、思考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大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想象和创造出孩子的语言结构来。他们的提问和表述方式,本来就是自然天成的艺术品。
书中的小插图来自叮当从小到大的涂鸦。受访者供图
而我们也不需要任何特别的才能,只要一五一十地记录下孩子的话,就可以保存下这些珍贵的艺术品。我知道许多父母都有记录孩子成长日记的习惯,想来大家每每翻阅起来,也像我一样乐不可支吧!当然了,儿童语言的价值还远不止有趣和可爱。从养育的角度看,越是重视孩子说出的话,越是能够找到理解孩子的途径。
另外,语言表达,也不仅仅是指说的话,绘画也是一种语言。对孩子来说,画画这个表达方式,可能比说话更早,更丰富和彻底。本书中穿插着叮当从小到大的涂鸦,它们不仅是插图,也是叮当语言发展的另一条线索——说的话和画的画,总能穿越时空交错呼应,相辅相成。
叮当在9岁时画的画。受访者供图
“听孩子的话”的“听”字,既是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声音,也是尊重地听从孩子的意见。
因为,孩子说出的话,就是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真实诉求——他们如何感知世界,如何表达自己,有怎样的委屈或者愤怒,以及内心深处的愿望……当然,我们不是每次都能“听懂”,也不一定每次都能做出恰到好处的正确回应,但只要一直愿意去听,就像拥有了理解孩子的密码,这也差不多是养育的密码了。
母亲——虫虫:
绘画创作者,图书策划人,公众号“尼诺艺术”主理人。
著有《我心里有个小小人》《如何开发孩子的绘画潜力》等书。
不论是语言还是图画,她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去创造,也无比郑重地对待孩子的作品。
儿子——叮当:
重庆男孩,喜欢画画,尤其是画路灯、公路、桥梁和房屋,
比较关心时间、空间、梦、人类、生命、宇宙等问题。本书第一部分中所有的插图,都来自他的涂鸦。他的画,也随着他的语言一起长大。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倾听
每一位父母都可以记录
《听孩子的话》实拍图。受访者供图
虫虫的这本新书《听孩子的话》
目前已在各大平台上线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和孩子们一起读读
晚安,好梦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重庆发布
本期策划:许琳珮
特邀主播:虫虫
音频制作:吴汪洋
编辑:许琳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