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昌都③丨智力援藏,擦亮察雅名片

重庆发布 2023-09-22


重庆与昌都之间

有一条联系了28年的纽带


1995年

重庆的第一批援藏队伍踏上高原

对口支援西藏昌都

至今接力棒已经传到了

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手中


第十批工作队援藏已整整一年

他们工作生活得怎么样?

人民日报社重庆分社特别策划

联动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发布

走进昌都带你看

今日推出第3篇——走进察雅县



出昌都市区,沿着澜沧江向南行驶,不到一个小时就进入了察雅县境内。


从1995年起,重庆市开始对口援助昌都市及其所辖类乌齐、芒康两县,2016年起增加援助察雅县。


尽管起步晚,重庆援藏工作队在察雅县也早已由“输血式”援藏向“造血式”援藏转变。一年来,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察雅县工作队就重点围绕加大智力援藏力度、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发力。


顺澜沧江而下,人民日报社重庆分社采访团队奔赴昌都市察雅县。姜峰 摄


在察雅县,我们就感受到了“授人以渔”的新思路——“媒体援藏”。
来自重庆市南川区融媒体中心的李彬,去年7月到察雅县融媒体中心担任了副主任一职。刚到这里,李彬了解到县融媒体中心只有3名记者能拍摄,且没有一个人具有航拍技能,甚至无法提供出一张县城的航拍全景图。到网上搜索,李彬发现与察雅县相关的信息很少,且比较陈旧。于是,他决定将加大对外宣传和人才培养作为自己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开展。


李彬(右二)与年轻采编人员交流技术。察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7月底,正是察雅县的秋收季节。初上高原,李彬便马不停蹄地带着记者一同前往澜沧江河谷两岸,对青稞丰收场景进行拍摄采访。在他的推动下,当年察雅县的秋粮收割在各大媒体得到广泛传播。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近一年来,察雅县在中央级媒体刊发新闻报道17篇,远超往年水平,通过媒体属性将援藏工作与察雅县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察雅的风土人情宣传了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察雅、走进察雅,助推了察雅县的更好发展,擦亮了察雅名片,为援藏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


秋收时节的金色察雅。察雅县融媒体中心拍摄


除了对外宣传力度显著提升,李彬还牵头为察雅县融媒体中心搭建了反映当地高原生态风光、特色文旅资源的视图媒体数字资产库。“这一年来,该资产库已为察雅县的招商引资等重要活动,提供了32次视图媒体支撑。”李彬说,今年6月,县融媒体还依靠自身力量,为察雅县制作了城市宣传片。


通过智力帮扶,察雅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的各项采编技能得到大幅提升。“过去的一年多时间,我最骄傲的是带出了一批能独当一面的‘徒弟’。”李彬笑着告诉我们,他刚来时,采编人员都称他“李主任”,现在高兴时叫“李老师”,不高兴时则称“老李头”。“称呼的转变,代表我得到了他们的认可,这就是通过交往加深了交流,通过交流实现了交融。”李彬说,自己的援藏生涯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看到如今融媒体中心采编力量的不断壮大,自己是既欣慰又自豪。


位于察雅县吉塘镇的洒咧营地。姜峰 摄


察雅名片越擦越亮,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红利。


走进县城西北方的吉塘镇,这个藏语意为“安逸美丽之坝”的地方,是察雅县的门户,也是川藏公路南线、滇藏公路至昌都的必经之地。在重庆援藏工作队的帮扶下,这里开起了一座洒咧营地,各色精致的藏式房屋前,游客野炊、聚餐、跳舞……处处都是欢声笑语。


“洒咧,是什么意思?”


“在藏语里就是一群人围在一起耍坝子,可以理解为农家乐。”见我们有些困惑,援藏担任察雅县商务局副局长的李松解释道,俨然已是本地通,“随着察雅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这一年来我们顺利引进了3个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将带动上百名农牧民就业。”


更多的智力援藏,正在潜移默化间改变着察雅的面貌——


整洁现代的察雅县人民医院。姜峰 摄


为提升当地医护人员的整体水平,重庆援藏工作队筹办了察雅卫生健康系统赴渝交流学习班;在察雅开展执业医师理论、院感防护等多轮培训,提升医疗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利用重庆高校资源,围绕“基层卫生人员学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系统化培训,公共卫生体系及重点学科建设”等深入开展校地合作……


澜沧江边的金色察雅,一场从“输血式”援藏向“造血式”援藏的深刻转变,正为这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采访团报道回顾》》》

行走昌都②丨牦牛与格桑花!“康巴花都”让你感受最美的远方

行走昌都①|和重庆太像了!海拔3500米,有一座“高原山城”


大家都在看



重庆最新“颜值”报告出炉!


重庆前7月:汽车出口↑21.5%,整车进口内陆铁路口岸第一!


成龙新电影,为何选在永川开机?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重庆频道

记者:姜峰 王欣悦 刘政宁

编辑:高阳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